云南昌宁:一朵菌子背后的“致富密码”

滇云新闻 2024-07-10 15:27:47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 355万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9%,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近年来,昌宁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林菌”模式做大做强野生食用菌产业,将丰富的林地资源转化为宝贵的绿色财富。日前,记者走进这片位于北纬24度的“绿色明珠”,探寻野生食用菌产业背后的“致富密码”。

将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

小暑时节,连续几场降雨后,田园镇四角田村菌农杨继剑的60亩山林里,一拨拨野生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

“我们一家三口每天都要来回巡山采菌,上午采菌,中午清理,下午就发往昆明等地。”杨继剑介绍,当地农户采收的野生菌以干巴菌为主,价格在每千克1400元左右,今年他家的野生菌收入预计可以突破6万元。

同村的杨继发也尝到 “生态红利”,依托50余亩承包林地,2023年,他家的野生食用菌销售收入突破7万元。

在四角田村,野生菌年销售收入超过5万元的农户就有40余户,全村881户农户中,有70%以上的农户野生菌收入超过1万元。

“四角田村林下所产的干巴菌、大白菌、鸡枞、红菌等各类野生菌远销省内外,2023 年四角田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599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91 万元,很大一部分来自野生菌销售收入,这是四角田村人将‘两山’理论进行转化的成果。”田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文海说。

随着“绿水青山”的颜值提升,“金山银山”的成色也更足。四角田村党总支书记段宏燃介绍:“我们坚持守好生态家底,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创新实施了‘党建+林长制’工作模式,村党总支成立义务护林队,党支部成立义务护林组,让森林资源实现处处有人管、山山有人护、家家有责任,守林、护林、惜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推动林地‘生菌变金’。”

“靠山吃山,更要养好山。这就是四角田村人保护生态、依靠林菌走上小康路的‘致富密码’。”长期在林草系统工作的王文海认为,四角田村依托“林菌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并非偶然。推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村极力宣传和推动“林有其属、菌有其主”,推广拦网管护、科学采集、合理留种、保护菌塘等措施,通过10多年的发展,村民的野生菌管护水平持续提升,菌类持续稳产、高产。2023年,四角田村森林覆盖率高达 84.6%,实现野生菌收入1500万元。

如今,四角田村依托打造“一村一品”,培育壮大林菌产业,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和“国家森林乡村”。

将一朵菌子“吃出”千般滋味

随着雨季的来临,昌宁各地的野生菌大量涌入市场、走上餐桌。

一大早,四角田菌园景区负责人王健康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来电人不是预约采菌,就是预定食菌。“景区依托300余亩山林,让游客实现了拾菌与食菌自由,每天我们都要接待近百名游客,每年接待约8万人,大家很喜欢这种组团式的采菌体验。”王健康介绍,为了让更多食客实现吃菌自由,她的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厂已经在四角田建成并投产,产品以加工野生食用菌系列旅游商品为主。

“我们通过林旅融合的方式,大力发展以野生菌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游四角田,捡野生菌’已经成了四角田村乡村旅游的名片。目前全村已开办农家乐6个,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段宏燃说,依托自然美景和野生食用菌产业,四角田村正全力打造“昌宁城市的后花园”,让乡村野生菌主题游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3年来,四角田村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旅游业产值突破2500余万元,一朵菌子,被昌宁人吃出了千般滋味,这朵菌子背后,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正不断释放。

干巴菌、粉菌、牛肝菌炒着吃;粉菌、奶浆菌制成舂菌;鸡枞采用油炸或熬制成水鸡枞;松茸、大红菌煮鸡……昌宁人变着花样制作美味的野生菌,让爱菌人士大快朵颐。

野生菌虽美味,食用安全摆首位。县食安委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昌宁县早在5月份就发布了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通告,提醒大家谨慎食用野生菌,可以去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查询云南境内有毒的野生菌。

把本土山货“推流”成创收商品

“老铁们看一看,这是刚刚走出大山的新鲜的野生食用菌,喜欢的赶紧下单。”在昌宁县红房子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带货主播张艺潇正忙着直播卖货,交易地摊上,各类野生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市场管理人员介绍,这里的野生食用菌每天交易量在1吨至2吨,售价从每千克40元到1400元不等,目前,市场内已有鸡枞菌、干巴菌、黑牛肝菌、奶浆菌等40余个品类,还有很多野生食用菌通过经纪人以物流方式发往全国各地,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直播间朋友看上的野生食用菌,我会保鲜包装后极速发货,同时还会附上一张食用说明。”张艺潇说,仅6月份,她就在网上销售了15万元的野生菌,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2万元。

另一边,已经从事了8年野生菌购销的经纪人朱成琳正和工人一起分拣、装箱。“这批新鲜的干巴菌货还在昌宁,但早已被昆明客商订购一空了。”朱成琳满脸喜悦。

“推流”昌宁野生食用菌的不止网络,物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大理客商马彬洁每年外销昌宁野生菌20余吨,她中午在昌宁县城打包装车,通过昌永二级公路3小时就可以抵达永平,下午就可以进入大理市场交易。“昌宁出产的菌子品质好、食用安全,就是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链。”马彬洁认为,昌宁食用菌产业仍存在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

昌宁县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在田园、更戛、漭水、耈街、大田坝、翁堵等乡镇,年产量4500吨。“芝麻开门”后,如何让大山里的宝藏实现价值最大化?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昌宁本土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延长产业链,不断解锁野生食用菌的产业价值和“致富密码”。

昌宁县卡焙食品有限公司是昌宁县首家利用研发“推流”野生食用菌的本土企业。2023年,公司率先研发出来鸡枞云腿酥投入市场后,一度供不应求,畅销省内外,这款产品还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银奖。

“创新也是一种自我‘推流’,昌宁鸡枞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在公司负责人黄晓林看来,除了管好生产源头,还要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一、二、三产联动新格局,塑造昌宁自己的“云菌”品牌。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2023年,昌宁县林菌基地突破10万亩,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经营主体达54户,每年有4500吨野生菌销往全国各地。(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杨 军)

0 阅读:46
滇云新闻

滇云新闻

保山日报新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