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作物的植物生长很难做到,不如直接施用一种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植物的生长”.
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叫做多效唑的药物,农民老乡们用多效唑来帮助控制植物的生长,且这种药物在土壤中非常稳定,不会被土壤吸附。
这极大的帮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农民朋友们的劳动时间和成本支出。
虽然多效唑被广大农民朋友们当做“控旺药”使用,但是多效唑还有很多神奇的功效,我们要了解清楚,好去帮助农业发展和作物生长。
多效唑的来源。多效唑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行业领域,其实最初的时候,多效唑并不是作为一种植物调节剂开发出来的,而是当时的“农化部”为了治理小麦的穗发芽问题,研究出来的一种杀菌剂。
后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多效唑不光可以起到控穗发芽的问题,后续使用效果表明,多效唑对植物生长的调节效果更加明显,这一研究数据也就进一步的被验证出来。
最终在1976年的时候,国家规定将多效唑从原来的杀菌剂改成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而且将多效唑这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时的更新上报给联合国粮食委员会,为多效唑这种植物调节剂在国际范围内使用打下了基础。
而且多效唑也因此能够在国际范围内申请批号,由此可见,多效唑这种植物调节剂是非常可靠且有效果的。
多效唑的工作原理。前面我们提到过,多效唑其主要作用就是控旺、控梢、促进分蘖等,我们接下来会给大家详细介绍这几个方面。
多效唑这种调节剂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对于作物的根、茎、叶及花果等都会产生抑制或促进各种展现。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降低作物体内激素浓度,达到调整作物生长速度的作用。
一、控旺。
在植物生长旺期的时候,如果长势过于旺盛或者是过于茂盛,就会抑制茎秆细胞伸长,从而导致茎秆变得矮壮粗壮,同时叶柄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短,拱形展现。

当作物茎秆矮壮粗壮后,就会表现出较强的抗摆动性,不容易倒伏,而且农田中间也不会出现交叉重叠现象,有利于光照照射,提高光合作用率。
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有研究数据表明:采用喷施多效唑处理小麦,可以起到增产17%-26%左右。

二、果树控梢。
在果树生长过程中,当新梢生长到15厘米左右的时候,如果出现旺长期,则需要进行抹芽处理,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多效唑进行控梢处理,当新梢有14-15个节的时候,叶片开始逐渐黄变的时候,就要停止施用多效唑。

一般在经过多效唑处理两周后,新梢就不会继续向上生长了,其侧芽和花芽会得到充实,可以更好的帮助作物积累养分,提高作物质量。
三、促进分蘖。
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在抽穗前的一段时间内,都非常有利于分蘖进行,提高每穴所结成穗数,但是如果此时发生了不利因素,如干旱。
从而导致分蘖停止,这就降低了小麦或者水稻的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分蘖期进行喷施多效唑,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大量使用,使小麦或者水稻处于一定浓度状态下,从而让小麦或者水稻更好的分蘖,同时还可以避免水稻或者小麦旺长现象。
四、提高抗逆性。
抗逆性主要是针对幼苗的倒伏、干旱等各种环境变化,如果幼苗患有各种病虫害或者缺少养分,都容易使幼苗出现病弱现象,此时使用多效唑可以使幼苗提早成熟,提高幼苗抗逆性,使幼苗健康生长,从而保证作物提早成熟,实现管理上的简化。

虽然多效唑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大功用,但是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使用痕迹,不能乱用。
一、多效唑不能与芸苔素混用,因为这两种元素存在相互抑制成分,一旦混用,将降低这两种元素的药性和效果,对作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
二、多效唑也不能与赤霉酸混用,两者混用的话,会起到排斥反应,从而产生胶状部分,不利于喷施,所以一定要分开单独进行喷施。
三、注意多效唑药害,忌喷施过量,一般每亩使用300-600毫升浓液,因为每个地区和作物类型不同,所以具体浓度还需作物主人的深思考虑。

必须在合理范围内喷施,以免产生药害,喷施时注意均匀喷施,喷施要从老叶片向新叶片喷施,避免向中央新顶端喷施,以免产生药害。
四、注意土壤残留问题,多效唑属于高稳定型物质,一旦产生土壤残留,通过多年耕作才能减少其含量,所以,在有施用经验时,要提前进行配肥规划,以免药害发生。
五、勿在幼苗期进行喷施,以免产生药害,一般在幼苗期可以选盖肥料进行土壤处理或者淋灌,这些方式可以避免幼苗药害产生,同时可以造成刺激效果,更大的帮助幼苗生根、发芽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