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里的栀子花

秀才影视 2025-03-30 20:27:04

雨丝斜斜地划过老城区的青石板路,巷口的栀子花在潮湿的空气中低垂着头。王淑芬站在二楼的雕花木窗前,望着楼下那封被雨水洇湿的信,指尖微微发颤。信封上“养老院活动邀请函”几个字被雨水泡得模糊,像极了她这些年被生活揉皱的岁月。

一、被折叠的时光

退休教师的身份本该是她最骄傲的勋章,可自从孙子小宇出生后,勋章成了压在箱底的旧物。每天清晨五点,她准时起床熬粥、叠被,接送孩子上学的间隙还要去菜场挑拣最鲜嫩的菜心。儿子儿媳总说“妈辛苦了”,可她分明看见镜中人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仿佛被时光的针脚密密缝进了琐碎的日常。

直到那天,她在社区公告栏瞥见养老院书法班的招生简章。泛黄的纸页上,“银龄追梦”四个字让她想起三十年前在讲台上挥洒粉笔的自己。那天夜里,她偷偷翻出压在箱底的毛笔,宣纸展开的刹那,墨香裹着往事涌进鼻腔——那是她二十岁时在西湖边写生的记忆。

二、雨夜的裂痕

“妈,您要是想去就去呗。”儿子的话让王淑芬愣在原地。她原以为会迎来一场争吵,却看见儿子正蹲在地上给小宇系鞋带,孩子奶声奶气地喊:“奶奶去玩,回来给我带糖!”窗外的雨忽然变得清亮,她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缺席的不只是书法课,还有儿子第一次升职时的雀跃,小宇蹒跚学步时的踉跄。

养老院的活动室里,七十岁的张老师握着她的手说:“老姐妹,你眼睛里有光。”这句话让她想起讲台上那些求知若渴的面孔。当她第一次在宣纸上写下“自在”二字时,墨迹晕染的瞬间,仿佛听见岁月在耳边轻声说:“你本该是追风的人。”

三、重绽的栀子

三个月后的社区艺术展上,王淑芬的《雨巷》书法作品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墨色浓淡间,雨巷的青石板路与栀子花的轮廓若隐若现。开展当天,她特意穿上了压箱底的藏青色旗袍,发髻上别着儿媳送的珍珠发卡。

“奶奶,这个字好看吗?”小宇踮着脚指着展板。她蹲下身,看着孩子鼻尖沾着的冰淇淋渍,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等爷爷奶奶写完字,带你去西湖边吃你最爱的定胜糕。”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她眼角的笑纹上,那些被折叠的时光,终于舒展成宣纸上的一抹留白。

结语

在这个被“责任”与“奉献”填满的年纪,我们总在扮演他人的配角。但生命的诗意,或许就藏在放下茶杯的片刻,藏在墨香与栀子花香交织的雨巷里。正如张老师常说的:“八十岁的追梦人,比十八岁的少年更值得喝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