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5年的授衔仪式上,四野有7位开国上将,但是三野最高才是中将。
第四野战军作为我国的一支英雄部队,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为何四野有这么多军长被授予上将的军衔,四野和三野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吗?
四野建立在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上,第四野战军有七位军长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而反观三野这边最高的才是中将。
虽然两个野战军都对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第四野战军在当时全军中的地位就是稍微高一点。
然而第四野战军地位高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从总体的作战经验以及整体素质来评判的,作为我党的英雄队伍,在获得崇高荣誉之前自然也背负了很多责任。
抗日战争在转入大反攻阶段后,毛主席深深意识到了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扎根东北,在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部分抗日联军等11万人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后来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也就是新四军的前身。
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日本战败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虽然当时中国的土地上还有几百万日军和日伪军苟延残喘,控制着我国东北地区,但是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虽然抗日形势一片向好,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战后中国该由哪个党派治理,共产党和国民党是和平共存还是只能允许一个存在呢?
共产党十分希望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党可以和平共存,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让老百姓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
虽然国民党表面上也支持和平过渡,但十分了解他们的我党还是留了个心眼,并没有被这种表象所迷惑。
高瞻远瞩的毛主席明白,东北地区对于全国局势的重要性,因为东北被伪满洲国统治了十几年,其工业、农业以及军工基础都十分雄厚,可以作为战略大后方。
当时可以说拿下东北,就拿下了制胜的关键。虽然毛主席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蒋介石也对这块地虎视眈眈。
很快苏联出兵进军东北,也彻底打掉了盘踞此地多年的日本势力,日本也将东北地区让给了苏军。
随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以最快的速度想要实现对东北地区的接管,蒋介石为了得到斯大林的支持,更是马上飞往莫斯科,以送出蒙古的代价,签订了中苏友好盟约。
虽然此时蒋介石表面上实施了对东北的接管,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有雄厚的兵力才是硬道理,而国民党就败在了这一点。
因为国民党的大部分兵力都在云南地区,一时间无法快速组织兵力接管东北,无奈之下只好向美国求助,但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也对我党进入东北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为了能够快速组织兵力,我党决定从山海关附近调兵,然后与东北原有的兵力会合。就这样,11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北进发。
虽然1945年刚刚入关时的四野只有11万人,但是到了后期三大战役期间已经有了百万余人,也牢牢占住了东北这块宝地。
中央对四野一支都抱有很大希望,不管是干部资源还是物力资源在当时都是顶尖的。因为我党深知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东北站稳脚跟后才能取得正常战争的胜利。
所以在一开始的11万人中就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干部军长,这也是为什么在授衔仪式上四野会比三野多七位中将。
那么这些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导都是谁,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重要将领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为何四野比三野多七位开国上将?
一提到第四野战军,就不得不提韩先楚,戎马一生的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里,红安县后来改名为红安县,因为这里出现了太多的革命英雄。
韩先楚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家境贫困,所以他儿时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专业的军事理论知识。他在1927年参加了农民协会,三年后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我党的第一批红军。
在红军时期,韩先楚便展现出了超人的耐力以及能力,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很快从一个普通士兵升到了师长。
1945年年底,韩先楚跟随队伍来到东北,随后开始在东北地区剿土匪,收拾日军残余势力,建立东北根据地。
1946年,他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3月的时候,国民党的部队便开始疯狂北进,随着苏联红军的撤出,国民党的军队先后进驻了沈阳、铁岭、辽阳等地,让我党感受到了威胁。
因为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东北也成了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
为了能够牵制住国民党军队,中央决定让韩先楚的第四纵队在鞍山和海城附近发起战争, 因为这个地方敌人的防守力量最为薄弱,并且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所以比较容易攻取。
接到任务后的韩先楚马上组织队伍,在5月24日凌晨打响了战斗。敌军情况确实和中央设想的一样,在韩先楚部队的猛攻之下成功全歼了敌军。
在攻取了鞍山后,韩先楚决定乘胜追击,继续带领部队攻打海城。然而这次战斗却十分焦灼,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并且都有伤亡。
但是在韩先楚的领导下,我军还是成功突进海城城门,再次拿下一城。
这次战役中,韩先楚带领的队伍成功消灭了敌军三千多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想要迅速北进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1946年10月,国民党东北军决定先出兵全力攻打占领南满地区,随后再夺占北满。
在国民党的猛攻之下,我军第三,第四纵队的主力都被迫集中在了南满的一小块区域,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南满大部分地区已经被国民党占领,那么我军是该坚守在南满地区,还是应该马上撤退呢?
为了敲定这个问题,我党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上有人主张这些主力部队应该马上撤到北满,不然就有可能被国民党全歼。
但是韩先楚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南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们不能放弃,应该坚守。
主持会议的萧劲光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请陈云来做决定。几人在经过商议后得出,如果想要坚守住南满,必须有一队人马纵深到敌军后面,通过游击战的形势牵制住国民党队伍。
韩先楚非常赞同这个决定,还主动请缨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完成这个十分艰巨危险的任务。
会议后,他决定让第四纵队的三个师深入敌后,负责歼灭敌人的小规模部队,以及破坏重要交通线,牵制住敌人的脚步。
1948年,随着东北野战军在战场上的节节推进,我军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主力人数达到了70万人。而反观国民党这边已经大势已去,主力军已经锐减到了50万左右。
此时已经到了东北战役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决定组织战略大反攻,彻底解放东北全境。
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共同决定下,决定先攻占锦州,如果成功拿下了锦州,那么我军就能实现“关门打狗”,对国民党军队致命一击。
蒋介石也明白了我党的意图,于是马上开始派兵前往锦州,希望能趁我军到达之前部署好军力。
义县作为锦州的门户,可以说是进入锦州必须途经的地方。而国民党之前就在义县部署了精锐部队,战斗力十分强劲。
所以攻打义县的任务就落在了韩先楚和他的部队肩上,除了党中央对他的信任之外,还是因为韩先楚很多战斗都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
1948年9月20日,韩先楚率领五万部队,从各个方向包围了义县城,也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敌军在义县部署了重重的兵力以及好几道防御工事,所以韩先楚这一仗必定打得十分困难。
那么韩先楚有没有成功攻下义县,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呢?
艰难之战1955年授衔,四野中出了7位上将,而三野16位军长最高才是中将。
韩先楚带领部队打响辽沈战役第一枪,第一战就打得十分艰难。
为了能够打好这个战斗,韩先楚带领部队包围了义县城后,并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而是先对城内外各种地形情况进行了细致地勘测,随后才进行军事部署。
在地形勘测中,韩先楚发现在义县城的北部有一条大凌河,如果我党从这边进攻的话,国民党的援军便很难进入。并且东南地区地形相对比较开阔,韩先楚决定从东南侧首先发动进攻。
随后韩先楚率领部队成功隔断了义县与锦州的联系,我军也成功挖了很多战壕,这些地下通道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不仅增加了我军的隐蔽性,还大大减少了我方的伤亡。
敌军为了组织我军继续挖战壕,想要通过炮轰的形式进行干扰。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在战壕的保护下我军安然无恙。
然而并不只是国民党军队会用炮击,韩先楚和炮兵纵队司令员协商过后决定调动炮兵部队,和步兵协同作战,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将炮火威力发挥出来。
果然在我军各部队协同作战下,国民党军各个方向都被打出了缺口,我们的部队则不断向着城中心推进。
韩先楚则看准了时机,认为我军可以实行战略总攻。
虽然此时我军已经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总攻开始之后,韩先楚仍十分紧张地注视着战局的发展。
当参战部队成功进入城内后,他则下令所有的部队要勇猛穿插,不要太过于集中作战,而是分散开来,彻底歼灭敌人。
在韩先楚的正确领导下,战士们的士气都十分高涨,很快就几乎全歼了敌人。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六个小时,胜利后各部队在县城内的钟鼓楼进行会师。
此役韩先楚的部队歼灭了1.3万敌军,我方仅损失3000人左右,无疑是一场大胜。
成功拿下义县,表示通往锦州的大门已经被我党撕开,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之后拿下锦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韩先楚更是功不可没。
在义县战役还没结束的时候,韩先楚就已经派人前去锦州打探情况,为之后解放锦州做准备。
10月15日,在韩先楚的领导下,锦州城被攻克。看到这一情况后蒋介石彻底坐不住了,只能马上命令东北的国民党军撤出关内,尽量保存有生力量。
但韩先楚并没打算放走这些国民党军,而是乘胜追击,率领部队继续纵深追击。
10月28日,韩先楚趁着敌人群龙无首之际,在三家子和茶棚庵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了最后进攻,在经历了四天的激战后,成功将国民党的10万人全歼,辽沈战役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韩先楚虽然在辽沈战役中表现优异,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步伐。随后他继续在华北、海南等地继续指挥参与战争,立下了数不清的战功。
1955年,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第四野战军中和他被授予同样军衔的还有刘震、李天佑、丁盛等等军长,每个人都为国家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韩先楚生命的最后阶段,依旧在操心着关于解放台湾的问题,韩先楚将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而四野和三野之所以在上将授衔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并不是因为两个野战军综合实力相差大,而是四野的几位军长实在是身经百战,太过优秀。
如果将这几人剔除来看,其实两支队伍的授衔人数和头衔还是差不多的。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