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36山药

听西杂记 2022-10-15 21:53:49

山药 为《神农本草经》第36味药,学名为: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别名有:怀山药、淮山药、土薯等,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多生长在温暖、肥沃、土层肥厚的林下,溪边、路旁的灌木丛中,耐旱但不耐涝。一般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普曰∶亦生临朐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开白花,七月结实青黄,八月熟落。其根内白外黄,类芋。今以河南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等地产的山药为佳。

【性状】

毛山药:除去外皮和须根,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山药片: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

光山药: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炮制】取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与麦麸共炒,炒至黄色,切面黄白色或微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1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