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的三首七绝,别具一格,妙手偶得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5-21 11:20:19

诗歌创作讲究形象生动,同时也需要真情实感。真挚的情感就像慢镜头下逐渐舒展的花瓣,没有忸怩造作,不见拔高痕迹。

那些朴实清新的诗句,仿佛自然流淌的甘泉,令人感觉美美的、甜甜的,可以润泽心田,又能启迪深刻。

唐代一位诗人的作品明白如话,又显得平中有奇,那些深入浅出的诗行,最能体现平易处见功夫的真髓。下面介绍唐代刘商的三首七绝,别具一格,妙手偶得,不愧为盛唐诗坛的佳作。

早夏月夜问王开

唐代 • 刘商

清风首夏夜犹寒,嫩笋侵阶竹数竿。

君向苏台长见月,不知何事此中看。

刘商出生于盛唐开元年间,他早年担任过汴州观察判官,后来厌倦仕途,辞官归隐,潜心于文学和艺术创作。刘商能文善画,更有很多传世佳作,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诗就显得别具一格,非常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作者首先渲染了一派清寂幽静的氛围,初夏的傍晚清风徐徐,诗人穿着单衣,依然感觉寒气袭人。台阶旁的地面,刚刚钻出了一些嫩笋;数竿新竹枝干纤细,竹叶青碧,让人颇感爱怜,也为下文打下了铺垫。

第三句忽然一转,诗人或许曾与朋友王开一起月下赏景,此时此刻,诗人仰望中空的明月,顿时牵挂起远方的这位友人,并深情地低吟:你在苏州一直默默地凝视那轮玉盘,却不知你的心中到底在思考什么?全文到此戛然而止,却显得余音绕梁。

作者采用了从对面写起的手法,就是不直接抒写诗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并发挥想象,从而委婉地表达望月怀远的心情,显得极其生动,又别具一格。

送僧往湖南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诗人隐居之后经常闭门谢客、读书创作,心无烦忧、了无牵挂。很多朋友无法相见,不少亲人过早离开,诗人虽然有些伤感,不过慢慢地也就逐渐看淡想开。后来他又与僧道往来,心中更觉得恬淡无求,这首送别诗刻画形象,更具禅意。

僧人是谁?住在何处?又将去干什么?这些都不重要,作者也未介绍,只是说他要前往湖南,自己要为他送别。“东林”本指庐山东林寺,此处代指寺院。“日影斜”,则交代了离别时刻。一个“闲”字,表明这位高僧外出并无讲学、交流等特殊任务,或许只是云游四方,自由自在。

空旷的田野,独行的高僧,形成了一幅别有情趣的画面。大师缓步走在田埂上,鲜红的袈裟倒映在稻田里,又在微风的轻拂下,显得飘逸和灵动,彰显出一位高士不凡的气度。

第三句虚实结合,虚写高僧在路上看见的景物,实写对方沿着水路前行。转眼间已经春去秋来,水面上风平浪静,湖水映照荷花,显得分外妖娆,更让人感到欣喜。“可怜”二字,乃是作者想象对方看见荷花盛开时的爱怜之意。

水波不兴,暗指大师心湖中毫无涟漪,心情极其平静,不受尘世中俗事的搅扰。而“莲花”则暗指大师纯洁的心性,不会因为世人追逐名利而被影响。诗人未提一个“禅”字,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氛围,不愧为妙手偶得的佳篇。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

露冕行春向若耶,野人怀惠欲移家。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题目是说诗人为一位姓元的官员送别,对方即将在楚地结束任期,前往吴地任职。到底是高升还是被贬,诗人虽无交代,却反而会勾起读者的兴趣,于是便继续阅读下文。

露冕,是指一种便帽;若耶,代指吴地的山水。元使君在春天里穿着轻装、戴着便帽,从容地与朋友们告别,然后迈着矫健的步伐前往吴地。楚地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大家甚至打算追随元使君的足迹,背井离乡,举家迁往吴地。“怀惠”,出自《论语》,是指百姓们感念元使君的恩惠。

结尾耐人咀嚼,诗人说自从元使君离开了淮阴郡,即使二月里东风浩荡,却不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唯有您亲手栽种的那一棵棠梨树,繁花似锦,娇艳绽放,让人感到欣喜。

棠梨,本指乔木植物,此处化用甘棠遗爱的典故。相传西周的召公勤政爱民,还深入了解百姓疾苦,并经常在一棵棠梨树下办事听讼。召公离世后,人们便将这棵甘棠树保留下来,借以缅怀召公的恩德。刘商巧用典故,表达了对朋友高风亮节的赞美,全文情景交融,充满真情,令人赞赏不已!

0 阅读:133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