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避坑?就业率不足30%

骞跃上青云 2025-03-28 11:13:43

高考结束了,查完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志愿填报。这玩意儿,真比考试还让人焦虑。

毕竟,考得好是起点,选得好才是终点。但问题就来了,什么专业才是“选得好”?网上各种“避坑指南”满天飞,动不动就是“就业率不足30%的十五大天坑专业”,看得人心慌慌。好像一不小心,这辈子就完了。这些“天坑专业”名单,年年更新,永远有那么几个专业被反复鞭尸。什么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历史学……仿佛进了这些专业,就等于进了“劝退中心”。

但真的是这样吗?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想想,这些“天坑”的帽子,到底是谁扣上去的?一种声音,当然是来自就业市场。毕竟,找工作是硬道理。如果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十年后还在送外卖,那这个专业肯定会被人diss。但就业率低,真的就完全是专业本身的问题吗?

不见得。很多时候,是供需关系的问题。比如,社会对基础学科研究人才的需求,可能就没那么多。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些学科没用。毕竟,科学进步需要这些“冷板凳”专业的支撑。再说了,就算就业率高,也未必就代表“好”。

有些专业,看似热门,但工作强度大、压力山大,996是常态,甚至007也不是新鲜事。赚的钱是多,但头发也掉得快啊!还有一种声音,来自“过来人”。他们当年可能也是怀揣着梦想,选择了这些专业,结果毕业后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就开始劝退后来人。这种“现身说法”当然有参考价值,但也要辩证地看。

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真的不适合这个专业,但有些人却能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且,时代在变,行业也在变。说不定,当年的“天坑”,现在就成了“香饽饽”。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天坑专业”归结为“专业不行”时,是否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说白了,选专业就像谈恋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人喜欢热闹,有些人喜欢安静;有些人擅长动手,有些人擅长思考。如果硬要把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塞进一个需要长期伏案研究的专业,那肯定会痛苦。而且,就算选对了专业,也不代表万事大吉。大学四年,混日子和认真学习,结果肯定不一样。毕业后,是积极寻找机会,还是抱怨怀才不遇,也会影响职业发展。所以,与其盲目相信“天坑专业”的说法,不如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

别忘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就算选了一个看似冷门的专业,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也能闯出一片天。与普遍认知不同,很多“天坑专业”的学生,其实是转行高手。他们可能因为专业限制,被迫去寻找其他的出路,反而锻炼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仅这一个现象,就足以说明,选择专业,只是人生的一小步。更重要的是,之后的每一步,都要走得坚定而踏实。

想起我有个朋友,当年学的是考古,毕业后去了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人家做得风生水起。他说,考古的经历,让他学会了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所以,别被“天坑专业”吓坏了。志愿填报,是一次重要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人生路还长,只要方向对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然后为之努力奋斗。这,才是给自己未来最好的投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