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啃老,这个现象太常见了。不过,要是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个挺扎心的事:
同样是年轻人,家里普通,没钱,还没有稳定工作,周围人就会拿异样眼光看他们,贴上 “躺平”“混日子” 这些标签,好像他们就是不努力的典型。
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就算天天什么事都不干,懒懒散散,旁人却还一个劲儿地捧他们: “前途无量”、“成大事的不拘小节”,好像什么都不干还藏着大能耐,以后能成大事。
就像那句常说的:人生而平等,但现实并不平等,同样的选择,不同的家庭背景,评价却是天差地别。
今天,分享一下这个新发现。

01 普通人家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回家叫“躺平”、“啃老”。
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收入的不平等,而是机会的不均等。
穷人家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没办法从小接受各种优质的课外辅导、兴趣培养,学校老师水平也一般,找工作的时候,竞争力比别人差一大截。回家以后,还会被社会贴上“啃老”或者“躺平”的标签。
这既是对他们家庭背景的一种歧视,也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否定。
不少公司招人,要么要求应聘者有人脉能给公司拉业务,要么得有钱能自己创业开拓市场,就连普通的基础岗位,也总拿 “需要相关工作经验” 把他们拒之门外。
就说我一个学弟,家在偏远农村,祖辈务农,为了改变命运,他拼命学习考上了 211院校,又咬牙读完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信心满满,想凭自己本事能在大城市扎根,精心准备简历,到处投。
但大公司看他没背景,怕他拉不来业务;自己创业吧,兜里那点生活费,连启动资金的零头都不够;想去小公司积累经验,人家又嫌他没干过这行,上手慢。
折腾半年,不仅没有积蓄还欠了一些钱,他没办法先回了老家。本以为回家能喘口气,得到家人的安慰,结果等来的却是邻居的冷嘲热讽:“还研究生呢,不出去赚钱,赖在家啃老,白读那么多年书了!”
而那些富二代,就算创业失败几次,赔了不少钱,家里有钱兜底,他们照样能毫无顾忌地尝试新路子,反正总有机会重新来过。
可像学弟这样穷人家的孩子,一次失败,可能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未来的路更迷茫,连重新再来的资本可能都没有,这是最大的悲哀。
02 有钱人的孩子一毕业,父母给买车买房安排工作,叫听话孝顺懂事。
人生路上,最让人无奈的或许就是出发时所处位置的天差地别。有的人身在云端,出道即巅峰;有的人却在谷底,一切从零开始。
就说说我最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吧,他打小学习就不怎么上心,一路晃到了大学,毕业后也没经历过求职的波折,家里长辈直接把他安排进自家公司。
没几年,他成了一个核心项目的负责人,外人都夸他年少有为,能力出众。
可要是换做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呢,想要在大公司崭露头角,得挤破脑袋过五关斩六将,光是简历筛选那关,可能就被刷下无数次,更别提后续的升职机会了。
我觉得大众的评判标准挺讽刺的:有钱人家孩子跟父母学家族生意,是“传承家业,懂感恩”;穷人家孩子要是毕业后跟着父母做小买卖,或是父母帮衬着找工作,就是“啃老,没出息”。
贫富差距固然现实,但人们下意识地用双重标准去衡量不同家境孩子的作为,这种偏见才是扎在公平之上的一根刺,这才是真正的不平等。
03人们总觉得时代为所有人敞开了平等的大门,机遇就在前方招手。
实则不然,人生这场马拉松,有人开跑就装备精良,一路畅行;有人却背着沉重包袱,艰难迈步。
就像一部大戏开场,有人带着主角光环,生来就站在聚光灯下;有人只能从无人问津的小配角做起,在黑暗里默默努力,期盼着一丝曙光。
这种从起点便存在的落差,悄无声息地划分着人生轨迹,成为许多人难以跨越的沟壑。
不过,也别因为这就对命运抱怨个不停,要知道,每个人往前走的时候,都有自己要攻克的难关。
把人生比作钓鱼也挺合适的。在同一片水域,有的人运气特别好,鱼钩轻轻一甩,就能钓上亮闪闪的金鱼,让人羡慕;有的人费了好大劲,可能就钓到一条不咋起眼的泥鳅。
但决定这场人生钓鱼成败的,根本不是鱼好不好,而是你有没有足够的恒心,能不能稳稳拿住鱼竿,一直在岸边等着鱼下次咬钩。
说到底,不管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子弟,还是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都应该在平等的阳光下,得到同样的理解和尊重。因为每个为生活努力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