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49)

小高语文在线 2024-10-17 01:22:3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孟郊,字东野,洛阳人。初隐嵩少,称处士。性介,不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与唱和于诗酒间。贞元十二年李程榜进士,时年五十矣。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蓊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傍,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辞官家居。李翱分司洛中日与谈宴荐于兴元节度使郑余庆遂奏为参谋。卒,余庆给钱数万营葬,仍赡其妻子者累年。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门人远赴心丧。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然好义者更遗之。工诗,大有理致,韩吏部极称之。其诗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其初登第,吟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议者亦见其气度窘促,卒漂沦薄宦,诗谶信有之矣。有《咸池集》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材料二:

兹有平昌孟郊,贞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郊之五言,其有高处,在古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二谢。”韩愈送郊诗曰:“作诗三百首,窗默咸池音。”彼二子皆知言者,岂欺天下之人哉?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作诗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阂,谁谓天地宽?”其穷也甚矣。凡贤人奇士,皆自有所负,不苟合于世。是以虽见之,难得而知也。故见贤而能知,知而能用,用而能尽其才,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节选自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李翱分司A洛中B日C与谈D宴E荐于兴元F节度使G郑余庆H遂奏为参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怜,指值得怜悯,与《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中的“可怜”词义不相同。

B.韩吏部,此处是以官职名指称韩愈,材料二中"苏属国"的称谓方式与此相同。

C."漂沦薄宦"的“薄”,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薄”意思相同。

D.执事,指办事官员,代指对方,以示尊敬,与“敢以烦执事”的“执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郊曾经隐居嵩山一带,以处士自称;韩愈对孟郊的诗才十分赞赏,二人关系很好,常一起饮酒赋诗,相互唱和,不拘形迹。

B.孟郊仕途不畅,又不擅长谋划生计,一生贫穷潦倒;孟郊去世后,节度使郑余庆出资办理丧事,还供养其妻子儿女数年之久。

C.孟郊的五言诗兼有汉代及南朝一些作品的风格并自成特色,而他那些感伤自己遭遇的诗歌艺术价值却不高,读后令人不欢畅。

D.李翱极力举荐孟郊,在给张仆射的举荐信中,他赞扬孟郊的诗歌成就,介绍其品性与处境,希望张仆射能加以任用,以尽其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

(2)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孟郊仕途不顺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杏花(节选)①

韩 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②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注】①此诗约于元和元年(806),韩愈在江陵贬居之时所作。②曲江:长安胜地。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出了杏花所处之地,次句“能白红”写出了杏花红白相间、鲜艳明媚的色彩。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

C.本诗以“浮花浪蕊”衬杏花,《琵琶行》中以“山歌村笛”衬琵琶曲,二者都是以宾衬主的手法。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遥想来年杏花应该盛开,叮嘱寺中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相告。

7.古寺中的两株杏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 ”两句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怨恨和非议早有预料。

(2)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写诗人登快阁亭所览的阔大幽远的景色,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语文课上,徐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借代手法,然后他从高中教材的唐宋诗词中举例来解释,他举道:“ , ”。

参考答案

1.BEH解析:“洛中”为地名,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短语,后置,其后断句;“谈宴”为“喝酒聊天”的意思,作谓语,其后断句;“郑余庆”为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句。故在BEH三处断句。句子翻译为:李翱在东都洛阳任分司官,天天与孟郊喝酒聊天,把孟郊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余庆,于是郑余庆表奏孟郊为幕府参谋。2.C

解析:C.“意思相同”错。漂泊沦落,官职卑微。薄:卑微/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薄:迫近。

3.C

解析:C.“他那些感伤自己遭遇的诗歌艺术价值却不高”错误,原文为“其诗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意思是指孟郊自抒感伤情怀的诗作由于情感悲凉,让人读后心情沉闷,这与其诗的艺术价值大小无关。

4.(1)县令报告州府长官,州府派一位代理县尉来代替他任职,分取孟郊一半的俸禄。

采分点:白:报告;假:代理。(2)孟郊因处境困厄遭受饥饿而无法安顿赡养他的父母,周游天下却没有际遇(机会)。采分点:穷:处境困厄;亲:父母。

5.①性格耿直,不合于世;②寄情山水,耽于诗酒,公务多有荒废;③时人认为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

解析:根据原文“性介,不谐合”可知,其性格耿直,不合于世。根据原文“郊间往坐水傍,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可知,其寄情山水,耽于诗酒,公务多有荒废。根据原文“当时议者亦见其气度窘促”可知,时人认为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参考译文:材料一: 孟郊,字东野,洛阳人。最初隐居于嵩山少室山,自称处士。他性格耿直,不合群。韩愈一见到他,二人就结为忘形之友,在饮酒吟诗时互相唱和。孟郊在贞元十二年与状元李程同榜登上进士第,当时他已五十岁了。授职溧阳县尉。溧阳县有投金濑、平陵城两个地方,草木丛生,茂密浓郁,城下有一潭积水。孟郊间或前去坐在水边,令人摆酒,挥袖弹琴,往来徘徊整天吟诗,而衙门公务多荒废。县令报告州府长官,州府派一位代理县尉来代替他任职,分取孟郊一半的俸禄。孟郊于是辞职回家。李翱在东都洛阳任分司官,天天与孟郊喝酒聊天,把孟郊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余庆,于是郑余庆表奏孟郊为幕府参谋。孟郊去世后,郑余庆给他家数万钱办理丧事,还供养孟郊的妻子儿女数年之久。张籍给孟郊加谥号为“贞曜先生”,孟郊的门生弟子在远方为老师悼念。孟郊不善于谋划生计,家贫如洗,衣衫褴褛,却从不俯首低眉作出可怜的样子,然而好义的人更要赠送他财物。孟郊擅长写诗,其诗富于理趣,韩愈极力称赞他的诗。他的诗大多感伤自己命运不济,年迈家贫,思路苦涩奇特,读了总是让人不欢畅。孟郊考中进士之初,吟诗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的评论者也觉得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孟郊最终漂泊沦落,官职卑微,诗谶这种东西的确是有的啊。孟郊著有《咸池集》十卷,流传于世。材料二: 现在有平昌人孟郊,是一位志节坚定的人士,我听说您以前了解他。孟郊以五言诗而闻名,早在前汉时期的李都尉、典属国苏武,以及建安诸子、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孟郊都能兼容他们的风格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李观曾在推荐孟郊给梁肃补阙的书信中写道:“孟郊的五言诗,高险之处,前无古人;平和之处,俯视谢灵运和谢朓。”韩愈送给孟郊的诗中写道:“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这两个人都是懂得诗歌的人,难道会欺骗天下之人吗?孟郊因处境困厄遭受饥饿而无法安顿赡养他的父母,周游天下却没有际遇(机会)。他在诗中写道:“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阂,谁谓天地宽?”他处境的困顿也太严重了。大凡贤人和奇士,都自负其才,不会无原则地附和世俗。因此即使见到他们,也很难真正了解他们。因此,见到贤人时能够了解他们,了解后进而能够任用,任用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且能不被谗言离间,这样的人天下只有一个。

6.B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错误。“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意思是长安城中曲江池边的满园花树,如今已不能再去了,在这儿欣赏这两株杏花,怎能避开风雨呢?诗人由眼前古寺中的杏花自然联想到长安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对眼前这两株鲜妍繁茂的杏花便特别倾注感情,不避风雨,时常前往观赏了。故选:B。

7.①是作者生发情感的媒介。诗人由眼前的杏花想到了长安的杏花,联想到往日京城的生活,心生感慨与无奈。②象征作者的身世命运。杏花“万片飘泊”,诗人漂泊异乡,欲归不得,命运相似。

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要先分析意象的内涵与作用。根据前四句可知,诗人在城北住所的隔壁,有一座荒凉的古寺,古寺中有两棵红白相间的杏树。诗人由北郭古寺的杏花想到了长安胜地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而对曲江满园杏花的怀想便蕴含了对自己当年登龙虎榜、杏园游宴、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的怀念追恋,不由地心生感慨与无奈。所以,杏花是作者生发情感的媒介,杏花是唤起对京城生活和岁月的美好回忆的事物。结合“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可知,诗人观赏古寺杏花,从“能白红”之盛开至感慨“万片飘泊”之凋零。往日观杏花之盛,怀念京城而情何穷;今日观杏花之凋,则忽生惆怅之情,因为看到“万片飘泊随西东”的杏花,就自然联想起自己窜逐岭外、流落荆蛮的命运。那么在这里,杏花已成了自己飘零凋伤身世命运的象征。杏花“万片飘泊”,诗人漂泊异乡,欲归不得,命运相似。

8.(1)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3)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0 阅读:0

小高语文在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