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步入尾声,2025年已近在咫尺。2025年作为院士增选之年,增选工作将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究竟怎样才能成为院士?需要满足何种标准与条件,才有资格成为院士候选人呢?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里规定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时都提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国家级重大奖励是院士评选的重要参考,也是当选院士的坚定底气和有力佐证。
本文汇总了近5届(2017-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看一看,还未获得院士称号的各位学者,有谁有望出现在2025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呢?
近400位,冲下一届院士增选
在2017至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名单里,有超过200位第一完成人已然成功当选两院院士,这无疑是对他们卓越科研贡献的最高肯定。另有超300位第一完成人以非凡的成就,入围近5届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而其余的第一完成人,无疑也都是院士“储备军”中极具潜力与竞争力的佼佼者,在未来的院士评选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很有可能继续脱颖而出,成为新一批两院院士的一员。
对近5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进行筛选,筛选原则如下:
仅筛选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已当选两院院士者不纳入名单;已入选2015-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者(注:2015、2017、2019、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及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15、2017、2019、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及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不纳入名单;年龄超过65周岁(按2025年增选年计算)的第一完成人不纳入名单。20余位学者,入选概率大
在筛选符合条件的名单中,有10多位学者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奖项,他们个个堪称所属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杰出代表。
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鞠杨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历经近20年不懈攻关,鞠杨团队协同四川大学、深圳大学、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明了深部岩体结构及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为深部能源安全高效开发保驾护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马晓华牵头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绩的背后,凝聚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团队数十年的研发心血。多年来,团队瞄准宽禁带半导体前沿技术,勇担强“芯”使命,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我国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研究迈向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此外,在这些有望冲击2025两院院士的名单中,有7位学者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吕昭平,长期从事金属结构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材料设计、组织调控和强韧化原理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持的项目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对科研人员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而院士称号则是我国科技领域的至高荣誉。这些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崭露头角的科研精英们,已然站在了科技前沿的关键位置,他们以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5年院士增选,是他们迈向更高学术荣誉殿堂的重要契机。期待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持续发挥领军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迈向新的高峰。
没人推荐,得十次奖也是白搭,评院士人脉是首位
像美国一样吗?一封推荐信的事
当了院士,再拿诺奖
没有湖大的这是搞笑吗?
我宣布退出院士评选
清华北大在国家贡献的方面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