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钍等于350万吨煤”
而我国的钍储量,单是已经被发掘出来就达到了28.6万吨,单是从数量上就能成为全球为之羡慕。
好消息是预计在今年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就开始建了!
01
2024年7月31日,上海界面新闻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有关《钍基熔盐堆核电站》的文章。
标题中“全球首座”的字眼让人看的血脉沸腾,预计2025年动土也让人期待这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的建成。
毕竟现如今能被广泛应用的传统能源“碳”排第二,就没有能源能排第一。
只是煤炭总归是会随着挖掘变的越来越少,所以发掘新能源便是首要任务。
而钍的第一次现身,其实源于一场乌龙!
1828年,瑞典一位化学家在花岗石中发现了“钍”,这种金属元素在未开采的情况下是银白色的,经过氧化会变成灰色,随着氧化程度还会变成黑色。
因为其产生的核废料只有“铀”的百分之一,所以钍也成了各国纷纷研究的对象。
只是钍的研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1949年美国开始研究钍基核燃料,并于1965年建成了一座液态燃料熔盐实验堆。
可这项实验刚运行没多久,“冷战”的激化打乱了美国液态燃料熔盐堆的开发。
不过最早有关“钍”的出现和实践应用,还要从百千年煤气灯刚发明的时候说起。
1792年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虽说这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但时间长了人们很快也发现了煤气灯的不足,那就是不够亮!
到了十九世纪钍被正式应用、做成了一款灯罩,这个灯罩解决了煤油灯不亮的问题,再加上钍放射性很微弱的原因,据悉现如今这款含钍的灯罩在欧美地区依旧在使用过程中。
不过也有种说法是这种钍灯罩经过燃烧,会产生一种名为“氧化钍”的物质,这种物质如果经常接触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疾病,所以在20世纪后期也发明出了一款无钍灯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被发掘出来的特殊物质也被列为了元素周期表,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被正确利用起来造福人类也成了科学家们主要研究的主题。
02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三路冲地区发生了一场9级大地震,虽说地震让不少日本居民家毁人亡,可和核泄漏对比起来,前者简直不值一提。
1999年,日本东海村的一个核工业基地里,一道蓝光闪来,正在操作的工作人员还没意识到什么事情发生警报器就响了起来。
尽管后面很快意识到了核泄漏,可为时已晚。
因为报警的时候,工作人员并没有告诉救助人员是因为核泄漏引发的事故,这导致前来救援的医护人员以及消防员并没有准备防辐射装备。
结果就是正面接触这场核泄漏的人,全都惨死,工作人员也无一幸免。
如果说2011年的核泄漏是因为瞒不住了才公布的,那么11年之前还有不少没曝光的核泄漏事件。
最早的一次核电站事故还要从1978年说起,因为操作不当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临界事故,只是当时造成的影响,或者说死伤人数并不是特别庞大,所以此次事件也被压了下来,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被公开。
随后在2005年的一场7级地震中,福岛两座核电站都有池水外溢的情况,虽说外溢出来的水是核废料,可谁能保证是否绝对安全?
可以说福岛核电站的存在,绝对是危害大于益处,只是日本不仅毫不承认,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表示“我们认为对环境没有影响”!
像核电站就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核反应堆,裂变情况下释放出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只是核电站的引发的惨案历历在目,所以人们才开始研宛宛类卿的“替代品”。
03
传统核电站的发电效率在30%-40%之间徘徊,而钍基熔盐堆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45%-50%,这意味着一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就能满足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用电需求。
在传统核电站中,轻水堆和重水堆需要通过复杂的管道系统进行热交换,一旦出现异常,很难同时控制所有反应过程,这也是福岛核事故等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钍基熔盐反应堆因为产生的核废料相对较少、以及更高的安全性,因此被定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
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重要代表,钍基熔盐堆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在核能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尽管美国早在1950年就已经展开了钍基熔盐堆的研究,可直到最后都没能获得最终成果,反倒中途放弃开始了对“铀”的研究。
此后出现了核导弹、核反应堆,现如今全球正在运行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核电站,基本上全都是以铀为基燃。
但是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全球的铀矿也就那么几家有,能够被用于核能方面的也就只有铀235最为常见,再加上铀的放射性危害比较大,所以各国便又展开了对第四代核能的研究。
反观我国,虽然在钍的研究上比美国晚了20年,但我们却一直都没有放弃。
就在去年7月份,中国科学院宣布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反应堆核电站将会在2025年动工,并预计2029年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据悉这个钍基熔盐堆发电站将在甘肃武威戈壁滩上建造,如果能建造好的话,这也是全球第一个钍基熔盐堆发电站。
参考信源:
腾讯网(界面新闻)——《中国将建造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2024-07-31
腾讯网——《我国钍基熔盐堆走到哪一步?技术突破已结果,“全核舰队”不是梦》——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