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村村旅游有特色

诗意的栖居 2025-01-06 16:13:55

进入10月以后,云南多地乡村旅游热度攀升,各村寨不断激活旅游发展动能,创新旅游业态,开发旅游产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旅游持续焕发活力。

民俗+旅游 唱响团结歌

民族文化展魅力,美丽乡村引客来。绘图、扎花、染色、漂洗、拆线……在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村,不少游客围坐在一起,体验白族扎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远近闻名的“白族扎染之乡”周城村,相关体验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江西游客王先生将手中的扎染方巾依次拆线,徐徐展开,蓝白交织的花纹便呈现在眼前。王先生说:“在这里,我体验了以板蓝根为原料染色的白族扎染,喝到了板蓝根茶。在这样美丽的村庄,体验自然的、淳朴的技艺,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扎染不仅为周城村带来了人气,还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段树坤、段银开夫妇是白族扎染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共同创建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向游客展示扎染的历史以及创新应用。段树坤说:“在村里,从事扎染及相关非遗产品销售的经营户从原来的三四十家增加到现在的200余家,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销售额也从几十万元增至三四百万元。”

同样以少数民族特色吸引游客的,还有云南省腾冲市的司莫拉佤族村。在这个富有佤族特色的古村落,记者看到,有游客敲打着佤族木鼓,欢乐舞蹈;有游客身着佤族服饰,旅拍打卡;还有的游客在手工作坊制作佤族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

司莫拉在佤语里的意思是“幸福的地方”。近年来,随着司莫拉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的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我以前在县城打工,收入只能‘糊口’。现在就在家门口就业,收入提高了,生活也更美了。”返乡后,村民罗爱艳成了司莫拉佤族村的讲解员,后来在村里还经营了一家民宿。

咖啡+旅游 擦亮特色牌

高黎贡山脚下,云南省保山市新寨村的万亩咖啡林郁郁葱葱,村中随处可见精美的咖啡主题墙绘。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介绍:“国庆假期,村里的咖啡庄园酒店提前一个月就订满了。很多游客到村里体验咖啡豆采摘、烘焙,住进咖啡主题民宿,品尝用咖啡制作的特色菜品。”

新寨村位于怒江之畔,是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产出的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味。从前,因为咖啡收购价格低迷,村里的咖农多次想要放弃种植。如今,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咖农规范种植、改良品种。“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7个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统一管理和销售,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咖啡品质,还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王加维说。

新寨村咖啡种植面积约907公顷,年产量4000余吨,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人均咖啡收入达1.2万元。近年来,村里顺势而为,打造了咖啡体验馆、咖啡庄园、咖啡主题民宿等“咖旅融合”项目,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咖啡经济和乡村旅游并进,推动新寨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咖啡园主题乐跑、咖啡冲煮赛、咖啡鲜果采摘赛等活动为新寨村带来了人气。王加维介绍,新寨村还将咖啡与星空帐篷、悬崖民宿、智慧农业等元素融合,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新选择。

如今,“咖啡+旅游”已经成为新寨村的特色品牌。王加维说,村里确立了“十百千万亿”发展目标,即建十个咖啡庄园、百户农家咖啡小院、千亩精品咖啡种植园、万亩小粒咖啡种植基地,逐步将新寨村发展成集观光、手工体验、农家休闲于一体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 吸引八方客

漫步在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水天一色的洱海碧波荡漾,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别具特色,凤鸣桥、古戏台、龙王庙等文物古迹遗存丰富。近年来,随着洱海保护实现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位于洱海边的古生村旧貌换新颜。

村中的精品民宿、餐厅、咖啡店多了起来,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停车场等设施不断完善,村道铺上了青石板,污水管网通到家家户户,古桥古树古戏台也得以保护……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这几年洱海治理很有成效,我们村变成了旅游村,村集体、村民收入都有提高,变化很大。”

国庆假期,古生村举办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少游客赶来赏田园风光、看文物古迹、听白族大本曲、品白族长街宴。“水质好了,风景美了,游客自然也多了。”何桥坤介绍,“污水通过环湖截污主管网至下沉式污水处理厂处理,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在古生村,洱海保护成果转化为风景中的生产力和山水间的幸福感。沿着洱海生态廊道骑行、住在古村特色民宿,成了许多游客到大理旅游必打卡项目之一。

以古生村为代表的洱海周边村庄不断探索,既保护好了生态、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未来,古生村要依托美丽山水、历史文化,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何桥坤说。(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杨硕;编辑:杨硕)

原题:《赏田园风光,看文物古迹,听民族歌曲,品庄园咖啡——彩云之南村村旅游有特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