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周易》经过了漫长的流变,据推测,其最初可能是来自殷商时期的龟甲兽骨占卜。我们如今看到的六十四卦,可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简化和系统成体系化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周易》的萌芽必定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即传说中的伏羲氏。并且,《周易》有普遍认可的一个发展脉络,也就是由阴阳(两仪)到四象然后到八卦最后再到六十四卦的过程。这差不多就是对《周易》发展的一个梳理。
上面提到了《周易》经过整理,因此是系统的、成体系的,这一段主要说明这一问题。首先是阴阳的对立,“阴”指山北水南,而“阳”指山南水北,我们根据文字学训诂可以指到阴阳最开始是具象的、表示地理方位上的概念,而后才被抽象并提炼引入《周易》中表示“阴阳”这一抽象概念。由此可知,尽管阴阳这一概念产生相当早,但正式被命名应该是相当晚近的了,往上可能也就文王周公时期,往下可能是孔子整理时才给这组概念安上了“阴阳”这一名称。我们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周易》是新中有旧,旧中带新的事物。核心相当古老,但阐释却相对较新近,可以概括为“托古”以“喻今”。
上文提到了《周易》内容是新旧掺杂的,这里我可以进一步说明,如果我们将《周易》分为图象或者具体些说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和文字说明两部分,那么无疑是先有图象,之后过了相当长时间才有文字说明。因此,我们理解和学习《周易》的核心就是其卦象,因为文字部分即卦辞、爻辞那些,本就是为了说明这些卦象的。也就是说卦象具有唯一性,而对其的解读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当然,在我们功力不足以独立阐述时,遵循卦辞、爻辞的思路无疑是最为明智的。
在开始叙述前,我想说明一个卦象最为反直觉的一点,一个卦的六爻需要从下往上数,这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在从下往上数的过程中,我们就实现了一个卦象从静态到动态的呈现。我们可以往其中套各种不同的概念。我简单地举一些例子,比如乾卦中的“潜龙”“飞龙”这就是套的空间概念,以龙喻乾卦的动、健,六爻则是其运动的空间方位变化,由是观之,卦辞、爻辞其实就是为了方便理解卦象用的形象化说法,也有人把“龙”理解为苍龙七宿,说是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运行,这也没有问题,哪怕理解成炊烟袅袅升起、飞机起飞都没问题,意思到位就可以。我们可以套许多概念,从下往上、从过去到将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的生老病死甚至宇宙的诞生直到其在遥远的将来的终结等等。六爻的爻位,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势”,即虚中带实,本质上为“虚”,却深刻的影响着“实”即爻位的阴阳之分,同样是阴爻或是阳爻,所处的爻位不同,也就不同,这是二者的“势”不同造就了二者的不同,同样的一块石头,从一米的高度丢下,也许在钢板上留不下哪怕一小块凹陷,从一百米丢下,却能轻易击穿钢板。卦象中的爻是二元的,既是阴阳上的绝对对立,也有相对位置上的对立,这是本文的核心和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