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眼镜的不完美

张燕康康 2024-07-30 03:43:09

框架眼镜从被发明那一天起就是不完美的。

而优秀的加工师,就是在不完美中寻找一种妥协。

框架眼镜有多不完美?

一、无法避免的像差

框架眼镜原理上就是把一片光学透镜放到正确的位置上,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位置呢?

透镜的光学中心与瞳孔尽可能重合!

为什么呢?

因为像差!比如最常用的近视镜片,本质上就是一片凹透镜,凹透镜有的缺点是物理决定的,花多少钱买多贵的品牌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像差。

光心,就是这片凹透镜中央最薄的那一部分,也是像差最好的那部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提供瞳距和瞳高?为什么建议通过鼻托调节镜眼距?

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心!

那么光心之外呢?

那就是建议切掉,也就是在选择镜框的时候算好移心量。

可如果按照移心量算出来的镜框实在不好看,怎么办?

没办法,物理的事,牛顿老爷子也不和我商量啊。所以说了哈,在不完美中寻找一种妥协。

那么像差到底添了多少麻烦?

首先是厚度

我们都知道,近视镜片按照镜框的物理中心加工,边缘最薄。

但是谁要是这么干,那真是故意坑人了,为了减少像差可能会习惯斜着眼睛看东西。是不是发现了戴框架眼镜眼球活动没有戴隐形那么灵活?打球体验比较明显?

找到原因了吧。

镜眼距离

光心离瞳孔近一点,光心就大一点。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国外的框架咱们戴起来不舒适?

嘿嘿,过大的镜面角度,和过大的倾斜角度(不是不好,是要适量)

带来了更明显的棱间效果,当然不舒服了。(还不止,镜面角,倾斜角,镜眼距,都可以对光度造成细微影响,包括球镜、柱镜、棱镜)

那为什么他们还那么设计呢?

因为高加索人的鼻子!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人家可不缺光学知识,人家是没办法,做的妥协。

高鼻梁深眼窝。

不这样的话,镜眼距太大了啊。

所以你看,还是那句话,框架眼镜充满了妥协(无论花多少钱都无法完全避免)

镜框高度

复古镜框这些年为什么特别火呢?

因为好看,那么好看的东西为什么会被淘汰,需要我们得复古呢?

因为不好用!

最开始镜片手工磨出了都是正圆的,工匠做个框把它保护起来。

而把玻璃磨成长方面在当时可是一件麻烦的工序,也伴随的风险(即使在今天,要求够高的话加工镜片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

随着工艺的提升,加工扁扁的镜片不费事了的时候,这种正圆镜片就被边缘化了!

因为缺点实有点多。

1、在正圆镜框上保持散光轴位的精准十分困难,会偏轴。

2、正圆比较高,人类对水平方面的像差适应能力如果是良的话,对垂直方面的像差适应能力就是差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天旋地转的晕,这个时候上个楼梯,那危险程度真的是……。

所以千万别小看扁扁的小方框,和小椭圆,它们可是一种进步呢。

有棱有角使加工不需要做得特别特别紧,来保证镜片不旋转偏轴。

这个时候加工师才有资格讨论应力的问题,考虑是不是可以稍微松一点点,在这之前,呵呵,要啥自行车。

扁长的形状也较大的减小了镜片的面积,要知道,凹透镜越边缘越厚,当然也减少了体积。

所以,眼镜变轻了!

这在当时十分重要,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CR-39被应用之前,可没有现在这些材料用。玻璃,可是很沉的!

眩晕

我们都有经验,隐形(无散光情况)眼镜适应时间远远小于框架眼镜。

而框架眼镜哪怕度数不变,仅仅是换了一个镜面角,倾斜角(有些人对这十分敏感的)就晕得天旋地转。

需要至少一天去适应。一般三天才有好转。

就是因为,隐形眼镜几乎就没有像差。

而框架眼镜,每一次位置的改变,像差它都不一样,大脑要重新制定脑补算法。

我们可以用框架眼镜的边缘选一栋大楼看看,会发现楼是弯的,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感觉晕,就是因为,大脑强大的脑被功能。而把这个眼镜给不近视的人戴上,他会立马天旋地转。就是大脑算法不一样。

现在大脑重新制定算法,会因人而异的适应期。如光度增加,期间会伴随感觉成像变小,亮度变亮,颜色变鲜艳。

PS:无良商家经常用这个概念推卸责任。请注意,前提条件是,用这个眼镜的光心看远处的静物要达到配镜处方给到的视力,比如1.0.

二、大部分情况下都存在应力

和很多讨论应力的观点不同。我认为孤立的讨论应力大小毫无意义。

因为优秀的加工师,就是在不完美中寻找一种妥协。

而不同的情况,对应力的妥协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

安全优先原则:

玻璃的耐用性,透光率(镀膜)比树脂类材料具有优势。

而重量可以通过减小镜片面积来解决。

何况玻璃有最高的高达1.9(1.89)的折射率。

那么玻璃是为什么变成边缘产品了呢?

因为:安全!安全!安全!

框架眼镜因为佩戴位置的特殊性。第一考虑从来都是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PC片卖得那么好的原因。(要通过钢珠坠落,亚克力和低等聚氨酯都不行)

而玻璃,太易碎,太锋利了。(考虑到特殊位置,很可怕)

而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把镜片和镜框做到最紧,以防止意外情况下的镜片脱离。

而这又导致了另一方面的麻烦,应力!

做得越紧,应力越大。而过于巨大的应力会导致镜片轻微或者严重变形,影响成像。

优秀的加工师,就是在不完美中寻找一种妥协。

很显然,在安全面前,应力是要妥协的,毕竟不涉及光心的应力纹,影响并不大(像差较大的边缘)。

尤其是TR类高密板材类,弹性金属这类镜框材料!

因为镜框本身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必须也一定要优先考虑安全问题,之后再尽可能减少应力。

或者,面对TR镜框,或者运动框架,直接不考虑应力问题,尽可能做坚固!

任何能轻易分离镜片的眼镜都是不负责任的!

准确优先原则:

前面讲过,有散光的在比较圆的镜框下会有旋转,导致偏轴的可能,越高的散光对轴向的不精准越敏感!

而解决偏圆镜框偏轴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散光的别用!

第二好的办法就是做紧一点

应力?要在不完美中寻找一种妥协。嗯,在准确面前,应力是要妥协的。

你看是吧,应力几乎都是排在不重要的位置上的。

各个国家的加工标准侧重点不一样。

但几乎都不对应力做出相应的要求,就是因为很多问题是无法兼顾的。

要首先把最重要的问题管理好,之后由加工师尽力发挥。

那么什么时候把应力控制的比较小呢?

很简单,把上面的预设反过来就可以了。

1、没有弹性的镜框(所以就不抗摔,有弹性的不做紧一点影响安全性,镜片被撞出来太吓人了)

2、金属的纯钛或铜合金(强度重量两难全)

3、扁扁的(只考虑应力的话不扁也行,但是高度数,或有散光的话,高镜框适应实在会难受,而且瞳高还是麻烦事,以后细讲)

4、有棱有角,方方的(圆圆的要做紧一些啊,原因上面说了)

5、有锁的(很多没锁的比如GM设计的大号厚边应力肯定要大点,不然容易掉,安全第一)

这么一款镜框在移心量合适的情况下,要把应力做得小小滴!

三、左右为难的瞳高

国家标准瞳高是在镜框物理中心的上下3mm之内。

但是事实上,有些时候面对现代夸张的镜框,完全按着标准来,省事是省事,但是绝对不好用,甚至都没法用。

首先,瞳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完全按照瞳孔实际高度加工的。

按照用眼习惯会做微调(比如司机和某音爱好者,后者光心要根据度数往下做1-2mm)。而且很多情况下,选择镜框会失去理智的。

爱美让人失去理智。

选择出完全不适合的镜框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比如显脸小的大镜框,往往真的是脸很小的女士购买。

好看是真的好看,但是,58的瞳距用22-53的镜框,移心量高达8.5,框高48.

而且瞳孔紧贴镜框上边缘。这个怎么按国家标准加工啊,加工好之后往前看像差太大了啊。

也不能完全按着瞳孔实际高度来。

镜片够不够大选不说,光心做得那么高,往下看手机或者下楼就麻烦了。

当然,优秀的加师,就是在不完美中寻找一种妥协。

这个时候,要根据:镜框物理中心、实际瞳高位置、镜框形状(飞行员型和方形等等当然不同)

进行折中考虑与权衡。

但是结果嘛,不宜期待过高,加工师的经验比不过牛顿啊。

妥协和权衡补不了天坑啊。

有时候打电话把弊端说清楚了,更放心用大框了什么鬼,不能只考虑好看啊。

PS:镜框到手调节鼻托(如果有的话)使用镜框物理中心高度,尽可能靠近瞳孔,比瞳孔稍低1-2mm为宜。之后在画瞳高。

四、麻烦的保养

五、几乎解决不了的起雾

六、花大价钱才能好点的反光

七、以后慢慢补。你还有想到什么框架不好的点吗

0 阅读:2
张燕康康

张燕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