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越大越不亲近父母,杜绝亲情冷漠症,4步教孩子学会关爱

敖爸聊教育 2022-09-18 22:58:46

01 家有“亲情冷漠症”的孩子

曾经有一位家长朋友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困惑。

女儿洋洋今年上初一了。爸爸平时工作非常忙碌,经常出差,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就都落在了妈妈的身上。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上,对女儿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作为洋洋的妈妈,她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按理说,妈妈对孩子照顾得这样无微不至,孩子应该抱着感激的心理吧。但事实上,孩子并不认可妈妈的照顾,相反,她总是动不动就跟妈妈发脾气,遇到一丁点儿不顺心的地方就闹情绪。

洋洋妈妈意识到女儿对自己越来越冷淡,她既感到委屈,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使得女儿变得如此冷淡?

实际上,类似洋洋这种亲子关系冷淡的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这对父母无疑是一个精神上的打击。

很显然,大多数父母在心理上都很难接受:我原先那个从小就依恋父母的孩子,怎么就越大越陌生了呢?

02 让孩子变得如此冷漠的三大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如此冷漠?总结起来,让孩子变得如此冷漠主要有以下这3种原因:

1.孩子过度被父母爱,导致他们失去爱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得到来自父母的爱只多不少,但过犹不及,如果孩子过度被父母爱,加之缺乏正确引导,孩子很有可能会逐渐失去爱的能力。

这原因就在于这种爱只是来自父母单向的爱,却没有孩子的任何回馈,使得不少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爱感到心安理得,长此以往,孩子在情感上就会变得麻木,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事事包办,是家庭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害怕孩子吃饭掉饭粒,就追在孩子后面喂饭,直到孩子要上学了还在喂;担心孩子做不好家务,就从来不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久而久之,孩子一方面没有养成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认为父母帮自己做事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对孩子的迁就会助长孩子的不当欲望,使得孩子习惯于接受,不愿意付出,成为一个只懂得享乐、不愿付出的孩子。

记得我曾经有一次头疼得很厉害,坐在沙发上昏昏欲睡,我女儿察觉到了,才几岁大的孩子就摇摇晃晃地把我的保温杯送到我跟前。我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到一丝的惊讶,问女儿:“你为什么给爸爸送温开水啊?”

女儿则奶声奶气地回答到:“爸爸,因为我爱你呀!“

可见,父母和孩子只有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互动,才能实现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也就对父母给予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2.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较忙等各种原因,疏于照顾孩子,导致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也就难以建立起真正的情感支持系统。

洋洋妈妈抱着对孩子好的名义,每天不是给孩子讲道理就是说教,导致孩子越来越厌烦和抵触。其实,这时候父母在孩子成长初期,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减少对孩子的单纯性说教。

3.孩子的错误行为被父母无意识地强化了

孩子的好行为或者坏行为多半是由特定环境产生的。也就是说,孩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在早期养育中,某个行为产生的结果,被不断学习固化。

比如,爱打人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喜欢打人的感觉,而是他偶然发现打人的行为能够赢得父母的关注,然后这种错误的行为就被父母无意识地强化了。

此外,如果我们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没有及时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同情心、安慰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正面教育,就会让孩子出现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

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孩子向父母分享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父母出于心疼孩子的需求,往往就把孩子的这份爱返回到孩子身上,让给孩子吃了。长此以往,原本还算懂事的孩子就逐渐丧失了感恩和付出的品质,变成不懂事和冷漠的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适时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学会感同身受。

03 四步教孩子学会关爱

1.父母要善于向孩子索取爱

正常的、健康的情感是双向的,如果只是一方情感的单向付出,就一定会产生问题。

也就是说,父母不能一味地对孩子付出爱,却毫不在意孩子的回报。即使自己在心理上不需要孩子的回报,但出于培养孩子正确三观的目的,我们也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去随意剥夺孩子爱别人的机会。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索取爱,比如,不能只是父母记得孩子的生日,我们也要引导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尤其要引导孩子通过言语或动手制作心意卡之类的东西,向父母表情达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其实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2.给予孩子更多的人格尊重和选择权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教育原则很重要,一个是人格上的互相尊重,这既包括我们常说的父母要尊重孩子,也包括孩子要尊重父母。这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尊重孩子,主要体现在父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会轻易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尊重父母,主要体现在孩子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理解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良苦用心。

至于“选择权”,其实就是父母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孩子可以有机会做出选择。

3.多给孩子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让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失败,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或是多给孩子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或是运用共情,让家真正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这样就能更快地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难关,有利于促进亲子之间关系的和谐。

4.用拥抱等肢体语言的方式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在拥抱的时候,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拥抱这种肢体语言,在心理建设上往往要比单纯的言语更有效。

因此,当父母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也就意味着,父母能成为孩子最为信任的人,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小秘密分享给父母。

结语

孩子为何越大越不亲近父母?归根到底是因为孩子失去了爱的能力。

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学会关爱,杜绝“亲情冷漠”症,成为一个和父母的情感及心理距离都无限贴近的懂事孩子。

0 阅读:68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