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刘伯承与邓小平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1948年,刘伯承率领的中野部队被同一支国民党部队连咬两口,但就在刘伯承暗暗称奇时,却发现这支部队竟是国军第74师!
刘伯承瞬间怒骂道:“粟裕不是说全歼了74师吗?怎么还在!”
那么,这个第74师到底是如何“死而复生”的?

刘伯承

1948年3月份,我军在阜阳地区与一支国民党军队交上了手,眼看敌方不过是一个整编旅,刘伯承便想着让中野一口气吃下来。
但我军先后围攻这支国民党军队数日,却一直都没有顺利啃下来,最后只得是挥挥手放过了这支部队,实在是没必要硬磕这支部队。
唯一让刘伯承感到惊奇的是,这支整编旅的番号竟然是整编第74师下属58旅,延续的是在孟良崮战役中覆灭的国军嫡系部队番号。
不过刘伯承却并未将此放在心上,以为这就是国民党死要面子重组后的新·第74师,与原本的嫡系部队第74师不可同日而语。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第74师,这支部队原是国军将领张灵甫的部队,号称是老蒋嫡系中嫡系,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不过饶是这么一支响负盛名的部队,在孟良崮战役中却是被粟裕打的抱头鼠窜,最后硬是一个人都没有逃出来,全部被我军歼灭。
而按照当时国军的一贯作风,这种嫡系部队向来是“倒驴不倒架”,即使全军覆灭了也不会取消番号,反倒是会死要面子进行重组。
但这种重组部队大多都是东拼西凑整出来的,战斗力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因此刘伯承才没有将这支部队放在心上。

但就在四个月后,刘伯承收到了一封电报,称中野第十一纵队在豫东战役中与国民党部队交手,最终不敌对方被迫撤出战斗。
而这支国民党部队恰恰就是整编第74师!
刘伯承闻言大吃一惊,心想这个新组建的整编第74师绝对不简单,肯定是有原第74师底子的,不然怎么可能抵抗住中野十一纵呢?
可粟裕在去年孟良崮战役的汇报中,信誓旦旦确认全歼了第74师,那么现今这个整编第74师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于是刘伯承忍不住怒骂道:“粟裕不是说全歼了74师吗?怎么还在!”

实际上,粟裕确实是全歼了张灵甫统率的第74师,不仅击毙俘虏敌军约3.2万人,而且也没有放走包围圈中的任何敌军士兵。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张灵甫在孟良崮与我军对阵的时候,整编第74师却并未将全部兵力拉上战场,有一批部队在后方进行整训。
恰恰就是这么一番举动,为老蒋日后重组整编第74师保留了“火种”,新编第74师由此而生并被老蒋投放到了正面战场。
而这批遗留下来的部队都是第74师的老兵,他们通过老带新的方式继承了原74师的精气神,因此让刘伯承的中野吃到了苦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支重组的第74师深受国民党方面的重视,几乎是要人给人、要装备给装备,待遇之丰厚令人艳羡。
此外,新任第74师师长的邱维达也不容小觑,他本就是74师的老人,与张灵甫还是黄埔四期的同期生,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很优秀的。
而且有句老话说得好:“哀兵必胜”,新编74师从上到下都憋着一股劲,都渴望再度打出74师的威名,所以都急于建立功绩。
那么,面对重新组建的第74师,刘伯承又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按照邱维达的设想,新编第74师是不应该过早投入到正面战斗的,还需要在次要战场好好磨砺一番,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行。
尽管说新编第74师仰赖着老带新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并且军中的将士也都憋着一股劲,想要与解放军一决雌雄。
但正所谓“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邱维达还是担心新编74师会因为心态而吃亏,那样的后果显然不是邱维达愿意看到的。
可怎奈老蒋不这么想啊,毕竟前线战事吃紧,哪里都是缺人手的,于是便强令新编第74师参与战斗,与刘伯承在大别山地区缠斗。

邱维达颇感无奈,只得按照老蒋的指令派遣部队进驻阜阳,并调集了一支部队向蒙城集结,以随时应对刘邓大军的袭扰。
可令邱维达没想到的是,周边国军的后撤竟是导致阜阳成为“出头鸟”,而驻守在阜阳的新编74师58旅们,也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中野大军见状随即便集结了四个纵队,约五万多人围攻第85旅所在的阜阳,誓要拿下阜阳这个皖北重镇,打开我军的新局势。
而驻守阜阳的国军58旅只有一万多人,面对我军五六万人的围攻,只得是选择固守阜阳城,这便是前文中提到的那一场战斗。

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第58旅一边依托周边地形修筑防御工事,一边凭借重武器扼守阜阳城的关键地点,构筑了一道强大的防线。
而此时的中野因为刚刚千里跃进大别山,且全军并没有什么重武器,因此并没有在初期战斗中取得什么优势,一时间双方相持不下。
尽管说我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攻克了数个地区,可这个新编58旅却是在生死关头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硬生生扼制住了我军的攻势。
不仅如此,新编58旅还向我军阵地发起了阵前反突击,迫使我军的2旅、20旅不得不后撤,我军的进攻阵线也是瞬间被撕破。

与此同时,邱维达也没有闲着,不仅亲率增援部队赶往阜阳救援,而后更是召集第51旅紧急驰援阜阳,准备反过来围困我军。
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后心情大好,不仅急电邱维达拖住我中野主力,更是电令周边部队向阜阳城驰援,企图对我中野主力实施反包围。
我军眼看敌人的增援已经上来了,如果再拖下去势必会蒙受更大的损失,于是不得不放弃攻打阜阳。
虽说我军此战并未战败,但新编第58旅确实给刘伯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编第74师的番号也是再度响彻国民党军中。


1948年6月份,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领导下发动豫东战役,刘伯承率领的中野则是奉命在豫南牵制敌人,策应华东野战军的作战。
其中中野的第十一纵队因为地处皖北,距离豫东战场较近,便奉命暂时接受粟裕的调配和指挥,配合华野在豫东战场展开作战。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整编第74师奉命北上驰援被围困的黄百韬兵团,恰好与驻守在宁陵县的中野第十一纵队交上了手。
说来也巧,当时的第十一纵队刚刚经历了两场大战,而整编第74师则是新锐之师,因此让第十一纵队吃了一个不小的亏。

十一纵队将遭遇整编第74师的情况汇报后,刘伯承才意识到这个新·整编74师的厉害,在调查一番之后也是不得不感慨道:
“此师果然不能等闲视之。”
随即在刘伯承授意下,第十一纵队将遭遇新编74师的信息汇报给了粟裕,并提醒这支新编74师不可轻视。
但饶是如此,粟裕对这个重组后的第74师也并未放在心上,因为粟裕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再度击败他们,无论重组多少次都能够取胜。

后来整编第74师改番号为国民党第七十四军,隶属于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全军共计三万多人,与华野再度交手于徐州大战中。
而按照当时国军的军事部署,第七十四军需要向碾庄方向增援,但大家也都知道这一战我军拿出一半的兵力围点打援。
于是被寄予厚望的第七十四军不仅寸步难行,更是在被华野围困在陈官庄,最终再次兵败华野之手,军长邱维达也是顺势缴械投降。
要说这个邱维达也是一号人物,能够将支离破碎的第74师重新拉起来,并培养成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队伍,个人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邱维达被俘虏之后,深知国民党大势已去,同时在粟裕等人的劝解下,意识到共产党才是能够拯救中国的政党,于是便真心投诚。
而后在粟裕的安排下,邱维达更是被送到了我军的华东军政大学学习,为我军研究国军的战略战术提供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建国之后,邱维达更是应刘伯承之邀,在南京军事学院中担任专业教员,为我军培养专业指战员提供了不少助力。
而我党也是感念其贡献,即使说他被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对其也是格外厚待,并在1975年的时候将他释放出来。


最后以邱维达的一首诗结尾,此诗也算是邱维达被俘后内心的真实写照:
“虚度韶华四十五,分飞劳燕倾巢空,
孤舟迷航何处去,祖国山河一片红。”

往期推荐: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END
用户49xxx22
潘塘大捷就是74师打的!!
又一个小号
这个师是王耀武重建的,结果被老蒋抢走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