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2016年,被誉为“史学天才”的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在距离高考仅剩100天的时候,从自己家的阳台上一跃而下选择跳楼自杀。
在他留下来的遗言中这样写道:“我的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那么,林嘉文为何会跳楼自杀?他看透的两件事又是什么呢?


2016年2月24日,林嘉文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了床,并陪同父母一起吃了早饭,期间有说有笑的,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
但就当林家父母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林嘉文却喊住了父母,而后更是郑重其事的抱了抱二人,惹得林嘉文的父母很是不解。
林妈敏锐察觉到了儿子今天的异样,毕竟林嘉文平日里可没这么欢实,大多数时间都很深沉,于是便想着询问一下儿子的状态。
要知道当时距离高考仅剩100天左右的时间,因此林妈也是十分关心林嘉文的状态,担心儿子会因为高考压力而负面情绪过多。

不过还没等林妈的询问说出口,林嘉文便笑嘻嘻的说中午想吃母亲包的饺子,林妈闻言也没有多想,当即也是乐呵呵的答应了下来。
可就当林家父母刚出门,林嘉文原本还微笑的表情就变得异常阴沉,而后更是一步步走向了自家的阳台,仰望着天边的朝阳黯然道:
“这光,真是刺眼啊……”
说完这句话后,林嘉文便是毫不犹豫的从自家阳台上一跃而下,随即更是当场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彼时,林家父母还未走出小区,就听见背后的小区楼下传来一阵喧闹之声,似是有人在高喊“有人跳楼了!”“快来人啊!”
正所谓母子连心,林妈听见远处的喧嚣顿感大事不妙,于是便拉着林爸匆匆忙忙往回赶,却只瞧见了倒在血泊之中的儿子林嘉文。
那一瞬间,林妈悲痛的说不出话来,脑海中满是懊悔与悲伤,浑身的力气都像是被抽走了一般,只得是紧紧依偎在丈夫的怀里。
而林爸的情况也同样不好,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双眼,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夫妻二人最后还是在路人帮助下才平复下来。

其实林嘉文跳楼的原因并不复杂,归根结底还是身患抑郁症的缘故,不然本该在学校准备高考的林嘉文,又哪里会居家休养呢?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抑郁症,据悉在我国的年轻人之中,抑郁症的患病比例高达24.6%,并且还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都对抑郁症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觉得所谓的抑郁症就是在无病呻吟,就是“闲的没事干”、“想得太多”。
因此,不少人都没有正确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而这迫使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不断加重,最终导致不好的结果出现。

自从步入高中生活以后,林嘉文自身的抑郁症就愈发强烈了,为了保持正常生活,几乎每天都得依靠抗抑郁的药物来进行压制。
林家父母对此也是格外重视,更担心学校紧张的氛围会影响儿子的病情,所以在临近高考的时候,便和学校商量让林嘉文居家休养。
林嘉文是学校的知名学霸,高考对他本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处于安全考虑,学校同意了林家爸妈的要求,并特意办理了手续。
但谁又能想到,林嘉文最后竟是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显然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实在是令人惋惜。
那么,林嘉文又是如何患上的抑郁症呢?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中长辈皆是当地有头有脸的文化人,所以家中氛围也是深深影响到了林嘉文。
因此,幼年时期的林嘉文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也是继承了爱看书、好读书的习惯,性格方面也是颇为文静和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对此,林家人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毕竟孩子喜欢读书、性格内向一些也不算什么坏事,又哪里能够预见之后的事情呢?
甚至说为了满足孩子读书的欲望,林家爸妈还会专门购买一些林嘉文感兴趣的书籍,摆放在家中供儿子随手查看阅读。

这个时期的林嘉文还只是喜欢读书而已,除此之外与其他同龄人也没什么不同,成绩优异却也不甚突出,最多就是不爱玩罢了。
可真要说什么他本人有特殊之处,那可能就是对于历史知识的痴迷了,其中历史科普类节目《百家讲坛》更是林嘉文的最爱。
与大多数觉得历史类节目枯燥无味的人不同,林嘉文却觉得历史一途妙趣横生,甚至还抽空将《百家讲坛》一期不落的看完了。
此外,林嘉文还购买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专业史书,再加上自己在历史学方面得天独厚的天赋,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学基础。

有了一定的历史学基础后,林嘉文便开始活跃于网络平台,在上面发表了不少关于历史事件的独特看法,甚至还拥有了一众粉丝。
要知道那个时候林嘉文不过才小学层次啊,能够就历史事件发表自身的独到见解,并收获一众粉丝,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了。
但林嘉文显然并不打算局限于此,等到他升入初中学习的时候,他便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历史学作品——《当道家统治中国》。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本书,全书总计30多万字,就汉初的文景之治与道家思想进行探讨,文风成熟犀利全然不像是初中生的手笔。

但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不,林嘉文的成就还不止于此。
《当道家统治中国》取得成功后,林嘉文便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而当第二本书出版的时候,林嘉文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学校更是为此开办了一场座谈会,并邀请了一众历史学界的名家大拿。
而林嘉文也确实担得起这种安排,他创作两本历史科普类读物,严格意义上已经涉及到了专业学术研究,让不少专业教授为之惊叹。
就连宋史研究会的李教授都不禁感慨道:“新中国成立后,林嘉文是历史学术研究作者中最年轻的人!”

但“史学天才”也是有烦恼的啊,对历史了解的越透彻,林嘉文也就更容易接触到历史中的阴暗,接触到人性在历史面前的脆弱。
这种隐藏于历史表面的人性丑恶、社会阴暗,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林嘉文来说,无疑是一计挥打在心灵上的重拳,更是致命的毒药!
林嘉文因此变得郁郁寡欢,更甚一步患上了抑郁症,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值得可以留恋的了,并因此了解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林嘉文的遗言又有何深意呢?


在林嘉文准备跳楼自杀的那一天,他便提前留下了给父母的遗书,甚至还给自己的老师发了一封邮件,也算是揭示了自己自杀的缘由。
林嘉文自称:“我的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而这两件事说到底也很好理解,其一是看透了自己的未来,其二便是看透了自己,正如同遗书中所说的那样:
“我很清楚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未来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
“我已看透自己只拘泥于一门学问所散发的庸俗”

性格文静的人向来内心都会十分敏感,更别提林嘉文还是一个醉心历史学问的孩子,尤其更善于剖析自我的感受以及外界的看法。
更别提长久以来在历史学领域的沉浸,他更是培养了一双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眼睛,而这些恰恰就是他一切痛苦的根源。
有一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都活的不快乐,所以做人要难得糊涂。”
只可惜林嘉文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林嘉文在历史学领域愈发精进,他的内心就愈发的痛苦,心中恶魔在他耳边不停的低语,现实的苦楚亦是让他悲伤不已。
他通过对历史的研习让自己有了远超同龄人的敏锐,但也因此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从而忽略位于最表象的人生快乐。
“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向来应当更适合林嘉文,他与同龄人并不处于一个世界,因此也没有谁能够倾听他的苦恼。
也正因如此,表面光鲜亮丽的“史学天才”,他的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对于未来丧失了最起码的期待,一切事物都变得毫无意义。


林嘉文的故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反思却不应当被埋没,我们应该在惋惜的同时,吸取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林嘉文可以说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孩子,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被惩罚的才子,一个陷入自我怀疑和迷茫的可怜之人。
或许有的时候,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光鲜只是光鲜,人生终归平凡。

往期推荐: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