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中华文明成四大古文明唯一未灭文明,答案存在端午节那里

秦功彦 2024-06-12 11:24:21

【编者按】本文为全网首发,作者为张志敏。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被中断的文明,过去大家就此问题进行了不少的探索,现在我发现,我们可以从端午节那里寻找到一些答案。

端午节其实就是楚国人民在得知屈原投江后,自发的在屈原投江处用向江中投粽子方式来避免屈原被鱼吃掉,大家自发在江中划舟以寻找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慢慢的就演变成为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后,全民都吃粽子、进行龙舟比赛,大家用这种方式来纪念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

这一活动持续了几千年,历朝历代的人民每年都把端午节当成重要节日,在此期间,人民进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的政治家屈原。

放眼世界历史,我们找不出第2个例子,而且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春节、中秋节一样,这三个节日都非常隆重,大部分的单位都会发福利给员工。

这其实也证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百姓始终没忘记屈原,中国人民是如此热爱像屈原这样的知识分子,因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屈原就始终活在人民的心中,是个“永生”者。且这种示范性是非常厉害的,它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屈原一样的拥有家国情怀,为国家做贡献。而知识分子有这种情怀就让我们国家的历史非常精彩,在和平建设的时代,他们的努力就繁荣发展了我们的文化,而每每在危难时,这些知识分子就挺身而出,为国家力挽狂澜。这些也就让我们的文明没被中断。

这也是其他文明无法比拟的,尤其是西方文明,它讲究的是个人本位的发展理念,西方人认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思想是非常正常的。而在中国,像屈原这样的知识分子和高层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老百姓感受到这些人对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也报之以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书上和文化传统中有较高的地位,或者在文化传统上深度的融合了这些历史人物。这样,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后世人在潜移默化中也就认同屈原他们的家国情怀和信仰,就会处处维护像他们这样的知识分子。

这种历史传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我们看到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像屈原这样的文人。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探索和学习,而一个民族和文化能否发展的好,归根结底就是这个民族和这个文化中的人是否爱学习和善于学习,也只有不断与时俱进,能学好才能紧紧的跟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会被时代抛弃。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是具有开创性的,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学习真理,而一个掌握真理的文明是不会中断的。

屈原在离骚中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种为民生服务的思想也是后世读书人的追求,后世那些有思想抱负的读书人也都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要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屈原的大爱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因此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为我们喊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感叹,它也让后来的读书人特别重名节,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读书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一生有意义,活得重如泰山。

因为有这种文化传统,所以在西汉时期,汉文帝就以身作则,生活得非常简朴,不愿意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负担。这种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了读书人,以至于在西汉末年,王莽在取得君权时竟不顾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力去强行推行有着大同思想的政策,结果却好心办坏事,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思想的主导作用。后来的隋炀帝其实也和王莽一样,是操之太急、好心办了坏事,我们现在能通过对他的作品了解到他的家国情怀。而他比王莽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更有福利,尤其我们现在还享受到他开凿的大运河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当然,还有那个推动人类历史文明进展的科举制。

在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也是家国情怀的典型代表,他的重要思想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更多的读书人用这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国家和文明的发展就会变得更好。他在出师表中要求刘禅远小人,亲君子也体现出了他的家国情怀,如管理者以这种标准执行就必利国利民。

东晋名将祖逖让我们看到这一时代国家栋梁的担当:“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唐朝诗人韩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同样激励更多的人为天下担当。

唐朝的杜甫曾这样表达他的家国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朝诗人王翰则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朝诗人王昌龄也在他的名篇中,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泪干。”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句名言激励许多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

唐朝诗人张为这样告诉大家:霜髭拥颔对穷秋,著白貂裘独上楼。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宋朝辛弃疾的家国情怀也非常让我们佩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宋朝陆游曾经创作出让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名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朝的岳飞也曾经豪迈的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宋朝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后世人无比崇尚。

宋朝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世的读书人把它奉为人生最高目标。

元朝的王冕是这样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的:对镜添惆怅,凭谁论古今?山河频入梦,风雨独关心。每念苍生苦,能怜荡子吟。晚来愁更切,青草落花深。

在明朝,言行一致的于谦告诉我们: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明朝,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要求大家“致良知,方能立身。”他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时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虎门禁烟的清朝重臣林则徐这样说: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清朝的黄遵宪这样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清朝文人徐锡麟这样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朝的爱国志士谭嗣同面对杀头就这样说: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朝的烈士秋瑾说: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也正是因为中国有这种深厚的文化传统,所以当我们遭遇到被工业文明武装起来的西方文明碾压时,那些有抱负的读书人就迸发出惊人的潜能来。当这些人和马列主义紧密结合以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创造了史诗一般的历史,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如此就一举让我们突破了近代文明陷阱,填平了落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鸿沟。

因此,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部分。创造这种奇迹的就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所以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归根结底还是把为底层百姓服务的思想发扬到极致,毛主席要求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在具体的实践、理论、思想层面上都做到了极致。也因此让广大百姓从心底里佩服这支队伍,而获得核心利益的人民团结、组织在这支队伍的周边就让旧中国变成新中国。大家的积极拥护让毛主席和这支队伍的声望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顶峰,而且我们也看到,人民自觉的纪念毛主席让有关毛主席的话题能轻松的形成热门话题。

同时毛主席故居、纪念堂和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瑞金、遵义、古田等地也都成为热门旅游胜地,这也让毛主席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存在。现在我们对毛主席的纪念已经超越了屈原,这种文化现象,今后将比端午节更让世界瞩目。而这就说明现在的中国人不比古人差,他们会感恩,会像对待屈原那样的对待自己的恩人。这样的基础也必然会让中国在今后出现更多为国家和民族担当的文化人,中国的这种文化传统和人民这种朴素的思想会让我们更加放心大胆的去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为他们的利益竭尽全力服务。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当大家有这种家国情怀,并且和伟大的时代紧密结合,我相信大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和历史会让后世人感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定要饮水不忘挖井人!

我们对屈原的纪念让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发掘背后的奥妙和人文精神也让我们在努力传承。我相信,当我们这样努力并且和新时代、新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时,我们一定会像古人那样因为创造出了文化的辉煌而被后人铭记。

0 阅读:0

秦功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