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栀子花的香味退去、村头的稻田里插下新的秧苗,响堂村也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期。这个7月,我们将陆续推出响堂设计师专辑,讲述他们和响堂的故事,一起去寻找散落在这个村庄里的独特美学符号。
第一篇
陈卫新:怀旧是人的本能与独特情感
2020年冬天,我们邀请陈卫新老师第一次来到响堂,从光明路一直走到八采路的尽头,一路上,我们聊乡村振兴、聊空间解构、聊不一样的响堂构想。在寒风萧瑟中,响堂显得格外幽静自然,村屋间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让这个宛如世外桃源的村庄显得格外珍贵,陈老师说,这才是真正的山谷里的美好。
2021年3月,陈卫新应邀成为响堂项目的文化顾问,和设计、艺术、品牌主理人等各界好友一起,成为响堂新村民的代表,与世世代代生活在响堂的老村民一起,探索新响堂的种种可能,协力完成对响堂的解构和重构。
一提到陈卫新,很多人都说他是南京行走的文化名片,从最文艺的先锋书店五台山店,到赛珍珠故居、美大纸行、望山书局、金陵美术馆、云书坊,再到柴门、宽渡翡翠、云几、青果、未见山、……陈卫新凭借自己对城市的独特理解,设计出了这些充满了人文气质的空间。
成长在清幽古朴小镇中的经历,让陈卫新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一份天然的亲近感,也让他更善于发现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也使他的作品脱离了对设计技术层面的简单追求,而更多关注历史和人文的融合。
陈卫新来南京30多年,读书、成家、立业,但他依旧对故乡有割舍不了的乡愁。对他而言,乡愁就是老房子、文学书、自然景物、手艺人,以及村里人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而这也成为我们在响堂重构过程中的重要诠释:我们尽可能保留响堂村庄原有的样子,融入丰富的元素和创新的语言,共筑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
一个村庄的集体记忆对人居环境生成的作用是影响深远的,同时这种记忆一旦形成信念也会为人居环境注入精神与魅力。所以在响堂的设计上,我们遵循着自然更新的原则,顺应传统村落肌理,保留原有建筑尺度、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修建,采用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与材料语言,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散点示范建筑,消减建筑与自然间的隔阂,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
作为项目文化顾问,陈卫新亲自操刀为项目打造最具标志性的空间,響·博物馆、响堂乡村文旅讲习所,处处寄托着他的无限乡愁。
(響·博物馆 效果图)
(響·博物馆 效果图)
響·博物馆
/ 乡音、乡愁、乡建、乡兴 /
设计理念:
怀旧是人的本能与独特情感,我们在响堂村51号改建的“響·博物馆”,面积约170平方米,外墙采用白色混凝土,是半隐入山林的一个立方体建筑。内部两层,通过不同高度“打开”的不同大小的窗洞,形成二维码式的窗口,成为记忆的取景框。一层为布展区,同时也是乡村文旅讲习所的自修教室,二层为新文房,探索并呈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交流空间。通过艺术装置设计,每一位到达响堂的嘉宾都将用自己的方言,为响堂留下一段心声,留下乡村振兴文化交流活动的照片,这些美好记忆将成为“响堂山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響·博物馆 草图)
(響·博物馆 草图)
(响堂乡村文旅讲习所 效果图)
(响堂乡村文旅讲习所 效果图)
响堂乡村文旅讲习所
/ 乡音、乡愁、乡建、乡兴 /
设计理念:
源于基地现状,适应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原有村民建筑的尺度与比例关系。响堂北高南低,依山而建,三面环山、四水归堂、万木葱茏、有声有色。50号的入口改坡道为踏步道,面对“议事亭”,与流经全村的溪水一并形成空间的公共性。宅基地狭长,为山坡台地,建筑分前后两进。前进为乡村文旅讲习所,后进为万木草堂,总面积256平方米,一层为“讲故事的老万”直播书房,二层为餐饮包间。建筑平台以山石堆砌,形成山间台地高度上的层次,外立面采用装饰夯土墙、透明玻璃,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互动。同时,把“乡村文旅讲习所”号召性地直接显现出来,形成空间的多义性。
(响堂乡村文旅讲习所 草图)
(响堂乡村文旅讲习所 草图)
在响堂,除了村庄改造、生态恢复、旅游开发之外,关注点都在人。重构响堂的核心是人的重构,维持老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引入新村民的多元化基因,以陈卫新为代表的首批新村民,他们在来响堂之前,有着各种不同的身份,而在响堂,他们都将成为村民中的一员,在这儿长期生活和工作,还将深度参与村落改造、商业运营与乡村文化的复兴,带来全新碰撞和融合。未来的响堂,青山绿水,云蒸霞蔚,是城市近郊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全部想象。
陈卫新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南京筑内空间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
《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美学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空间美学研究所所长
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江苏省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专家评委
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评委
响堂计划:
响堂计划是一项以乡村振兴为主旨的文化与商业合作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是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的合作,让这座山村成为一个具有更高价值的生活中心。首批主力店包括栀咖啡(吴正梅主理)、收故事的老万(万俊主理)、工艺美术家王克震工作室、著名设计师陈卫新工作室、莫干山民宿集群、村宴(周松竹主理)。更多村屋正在招商,欢迎特色咖啡馆、书店、画廊、特色餐厅、酒吧等主理人与适合展售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