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内新一轮的探矿工程开启没多久,就从内蒙传出了好消息。
白云鄂博矿区发现了,一座储量超过百万吨的“钍”矿藏。
保守预算,它能让14亿中国人,在6万年内不用再担心,能源问题。
正好又赶上特朗普上台,贸易战大战在即,不得不说该矿的发现,算是又给我们添了一张“王牌”。
所以,这个“钍”矿到底是什么东西?而为什么百万吨的储量,就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大问题呢?

在20世纪初,中国的地质勘探事业才刚刚起步。一位地质学家,前往了内蒙古进行矿产考察。
在一次采样时,一块与众不同的矿石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块矿石的色泽、质地都和周围的岩石不一样,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他小心翼翼地将矿石采集起来,带回了简陋的临时实验室。经过多番研究和检测,他初步判断这块矿石可能与一种名为钍的元素有关。
这次“钍”的发现,也让中国拉开了寻找、研究“钍”的路程。

还没等中国发现出其他地质的钍时,特朗普再次上台,又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在能源和经济上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封锁和打压。
在能源领域,美国联合一些国家,试图限制中国的能源进口,让中国在能源供应上陷入困境。
中国深知,依赖进口能源始终是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所以开始寻找自己的矿产能源。

就在这时,内蒙古传出了超级钍矿的发现,而且这个超级钍矿储量非常大,让中国在矿产资源上有了底气,也打乱了美国的贸易战略布局。
其实,中美两国在钍基技术研究上有着不同的历程。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钍反应堆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技术难题、政策调整等,美国将重心转移到了其他方面的研究,钍方面的研究虽然也有进展,但是都被美国方面保密了。

而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在钍基技术研究上稳步追赶。
科研人员们日夜在实验室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中国在钍基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实力。

很多人对于钍十分陌生,其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用着钍。
比如在电真空领域,钍被用来制作电子管的阴极,能提高电子管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照明工业,它被用于制造白炽灯罩,让灯泡发出更明亮、更稳定的光;在化学工业,钍的化合物被用作催化剂,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真正让钍在能源舞台崭露头角的,还是它在核能领域的潜力。这还得从一次偶然的实验说起。有一位科学家在进行核物理实验时,用中子轰击钍元素。
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钍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了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成了一种可以作为核燃料的物质。

这一发现,让人们看到了钍在核能领域的巨大潜力。
原来,钍本身虽然不会像铀235那样直接发生裂变,但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通过中子轰击转化为铀233,而铀233是一种优质的核燃料,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钍矿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从储量与分布来看,全球的钍资源分布广泛,像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等国家都有一定储量。
中国的钍矿储量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钍工业储量可观。但目前在开采和供应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开采技术有待提高,供应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安全特性上,钍矿的开采、运输和储存都相对安全。

不像传统的铀矿,在这些环节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比如铀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有放射性物质泄漏,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而钍矿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它的放射性相对较低,操作起来更加安全。

环保优势也是钍矿的一大亮点。钍在作为核燃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少,而且核废料的放射性低、半衰期短,对环境的危害远远小于传统的铀矿。
相比之下,铀矿产生的大量核废料需要特殊处理,而且这些废料的放射性要持续很长时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从能源效能来说,钍矿更是表现出色。据说,一吨钍的发电能力远超铀和煤。有个形象的说法是,一根钍燃料棒就能为一座城市供电30年,这足以看出钍在能源方面的巨大潜力。

再看看全球能源格局,美俄在稀土合作上有一些动态。这对中国可能会产生潜在影响,毕竟稀土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不过,美俄的合作也面临着政治阻碍和不确定性,因为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
而中国凭借着钍资源的优势,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在未来的全球气候谈判和能源革命中,中国有望凭借钍资源和钍基技术,发挥引领作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