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皆兵能有多少兵?70年代试验过,一个县拉出30万人的民兵

观影人间 2024-07-01 22:51:50
导读

揭示了东方大国庞大的民兵队伍规模和历史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对民兵队伍的影响。其中提到民兵队伍在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防事业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想了解民兵队伍的起源、历史渊源和后续影响?快跟我一起往下看!

全国民兵数量庞大

在我们的印象中,东方大国的国防力量主要由东方大国人民解放军这支军队来维护,但除了这支常规军队以外,其实还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军队力量,那就是民兵队伍。大家都知道,东方大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着十几亿人口,按照一定比例,如果能够从这十几亿人中召集出一部分人来进行国防军事训练,那么形成的规模绝对是非常惊人的。确实,实际上东方大国的民兵规模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

我们知道,地方的民兵建设主要还是由各地的县级以上当局来负责的,而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省,其民兵队伍的规模可以说是令人咋舌。比如山东省沂蒙山区的沂水县就组建了22个民兵师,下辖30万人,如果这些民兵全部集合起来的话,规模绝对不亚于一支常规军队。除了山东以外,其它省市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民兵队伍,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民兵总数已经超过一亿了。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抵御外敌入侵是民兵队伍的基本职能,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作用。比如在紧急时刻,可以协助当局维持社会秩序,还可以在灾难发生时进行抢险救灾,是一支非常全能的队伍。但实际上,在东方大国早期建设时期,民兵队伍也确实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年我们在进行大跃进和“四清”运动时,社会经济发展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而此时却又遭遇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压力,这使得我们的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没有那时候早期建设起来的民兵队伍,可能东方大国大地早就已经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大跃进和“四清”运动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一场名噪一时的文革运动,在这十年浩劫中,无数人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摧残,如果没有民兵队伍的存在,那么风暴很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将国家彻底拖入深渊。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存在,他们可以在危急时刻与常规军队同仇敌忾,而又不会像常规军那样在战斗中丧失过多的人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由于民兵队伍的规模之大,他们在各地都有驻扎,对于维护地方安全和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越是偏远落后的地方,越容易出现治安问题和武装冲突,而有了民兵队伍之后,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即便在今天,常规军队也无法做到驻防每一个角落,但是民兵队伍可以,他们就像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守夜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危险并进行抵御。

从上面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说民兵队伍的存在绝对是东方大国国防事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兵队伍历史渊源

那么我们的民兵队伍是什么时候开始建设的呢?从规模上来看,最初建立民兵队伍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党组织的薄弱,很多上级命令都很难落实到位,而且国家很难向每一个角落派出常规军队来进行驻守。

因此只能从本地村民中招募一部分人来进行武装,并接受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这些武装力量本身是非常简陋的,甚至连枪支和弹药都很少能得到。但即便如此,在镇压反革命暴乱和武装斗争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

但要真正说起民兵队伍的发展历程的话,那么还得从毛泽东时代说起。在新东方大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国防力量可以说是非常薄弱的,这不仅体现在装备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员数量上。由于历次内战和外战所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当时的东方大国真的是伤痕累累,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物力来进行国防军事建设。

面对国内外种种困难和挑战,毛泽东开始猜想如何以弱胜强。他深知虽然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超的战争指挥技巧,但我们有十几亿人口优势。

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打游击,以点带面”的战争方针,并开始大力发展民兵队伍。在毛泽东看来,“一切国防工作都是以人为本的”,没有人员基础作为支撑,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济于事。而且由于国家贫穷的现实状况,要想快速扩大国防力量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以数量取胜。

因此毛泽东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战争口号,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设民兵队伍。这些队伍以农村为主,由当地村民组成。他们不需要像士兵一样服满20年的兵役,而是作为一种义务工作长期存在。

除了在必要时参加一些军事训练和战备演习之外,平时他们还要进行一些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并且随时做好被征召上前线作战的准备。可以说毛泽东时代所谓的民兵队伍基本上就是从农民中临时招募出来参加抗日和土地革命斗争的红军余部。

虽然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军事素养都不如正规军,但是那股拼命的劲头还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在后方积极配合作战,那么当年的抗日战争和各个战争时期就很难取得的胜利。

除了新东方大国初建时期以外,在东方大国的大革命年代也非常重视民兵力量的发展。毛泽东不仅提出“打游击”的战争思想,并且号召全国人民“皆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辟乡村游击战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中除了有少量红军正规部队以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队伍。由于他们熟悉地形和人员构成,并且往往能拿到红军所不能得到的资源和物资,所以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方大国的抗日战争年代民国当局也有过类似举措。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个强大无比的民兵队伍,但从桂系民团武装的发展历程来看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桂系民团武装最早出现在广西地区,当时正值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的时期,各个势力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乡不受侵害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并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组织和训练。

在李宗仁、白崇禧等领导人掌权时期更是规模空前扩大,在广西一带几乎建立起了与国民党正规军媲美的军事力量。可以说桂系民团武装在当时广西地区是鼎鼎有名的,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总结上面这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方大国各个朝代都曾经非常重视过民兵队伍的建设。无论是新东方大国初建时期还是大革命年代,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共内战时期,我们都曾经将其作为国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不管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全民皆兵”的号召以后,取得的效果也都是非常明显和直接令人满意。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时候大规模建设起来的民兵队伍,东方大国可能就很难保证在各种战乱和社会动荡中走向今天了。

后来改革开放

即便新东方大国成立之初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对规范和成熟度较高的民兵队伍,但是随着国家形势和领导人思想的转变,在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还是将其逐渐放回了群众性建设和管理的轨道上。

特别是从1978年全面改革以后,在军事管理体制和军事资源配置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前我们主要依靠地方当局自行生产武器装备,并且从苏联等兄弟国家那里得到一定数量援助。

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与苏联关系逐渐疏远,我们开始引进先进技术自行生产武器装备,并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向民兵队伍配发。

特别是大三线建设时期各大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大量武器弹药,就像是开放后几年试水改革蓄积起来的一团火一样,亟待被引爆出去。其中一部分分给了野战部队作为应急备用,在必要时刻可以调动起来使用;更多时候则分给了各地民兵队伍。

我们知道当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体制,在大型军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必须全部配发完毕之后才能进行下一轮生产。但由于野战部队规模有限,实际使用的武器数量并没有想象中多;相反由于拆弹不可取代、日积月累导致数量越来越多,连带着各类轻武器和手枪都开始出现家庭农场化分配。

这个词虽然有些夸张和不准确,但却道出了当时真实情况的一部分。由于缺乏专门管理和监管机构,很多地方领导都是随意将武器弹药放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附近搭一个简易棚屋,并用粗布帘子隔开放置各种枪支。

每到某些重要节假日或者特定活动开展时,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东方大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等等,在这些会议和活动结束之后往往会有一场鏖战,在领导批准范围内将存货里的武器全部搬空。这些武器装备即便放在家里也是毫无用处的;但如果能够拿回家乡给亲朋好友炫耀一番,那可就是面子和身份的象征了。

或许正是这些原因,在后来改革开放时期逐渐放松管理管束之后,我们才开始看到民兵队伍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之后,在领导人思想和国家政策明确转变之后,“皆兵”的号召成为社会上热议和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皆兵”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那么简单;相反可以说它真正在那里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在提高整个地区战斗力、维护族群利益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续影响

总结上面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全民皆兵”不仅在新东方大国初建时期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在后来改革开放时期同样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时候大规模建设起来的民兵队伍,在各种战乱和社会动荡中走向今天了。

从这个角度看,“皆兵”的号召不仅是为国防事业服务;相反在推动各项社会变革

结语

民兵队伍作为东方大国国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在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线。生动地描绘了民兵队伍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让人深感敬佩。你对民兵队伍的作用有何看法?快来留言分享!

0 阅读:155

观影人间

简介:带您走进不一样的观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