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今天是2024年12月26日,今日要闻有:
一、人形机器人新品PM01亮相
人形机器人PM01是由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
它通过借助先进的光学动捕技术,精准采集了海量人体运动数据,并通过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提高拟人程度,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环境。
该人形机器人身高1.38米,体重约40公斤,移动速度每秒2米,腰部装有320度自由旋转电机,可以完成大量的高难度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单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000台以上,正式迎来商业化元年。
而且预计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万-2万台。
(信源:新华网2024年12月25日—人形机器人新品PM01亮相)
二、我国再添百亿方大气田
12月25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迎来历史性大跨越—2024年生产天然气突破100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是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开发了元坝气田、威荣气田等28个气田。
而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达到了40万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从1979年起到现在,开发的气田已经实现了从0到100亿的跨越式发展。
2005年,天然气年产量还是20亿立方米,但到了2024年,就已经突破了100亿立方米,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这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800万吨大油田,相当于三峡电站全年电量的总热能,可以满足27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累计生产的天然气1100亿立方米、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了1万亿立方米。
这些已经探明和开发出的天然气,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未来,我们将继续攻关特色理论技术和工程工艺,实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战略性突破,推动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储量行稳致远。
(信源:中国新闻网2024年12月25日—四川盆地再添百亿方大气田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年产天然气突破100亿方)
三、贵州水利“一号工程”夹岩工程王家坝隧洞全线完工
贵州水利“一号工程”是贵州省一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也是贵州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40亿元,建成坝的集水面积4369平方公里,库容15.63亿立方米。
12月25日,贵州水利“一号工程”,夹岩工程的关键部分—毕大供水工程王家坝隧道宣告全线完工。
王家坝隧洞全长19.6千米,最大埋深达480米,衬砌断面直径达3米,设计流量为每秒6立方米,建设难度非常的大,被誉为整个毕大供水工程中的“硬骨头”。
为了加速隧洞贯通,贵州水投集团联合参建各方,共同攻克了“瓦斯防治、开挖支护、变形处理”三大技术难题,成功在12月25日顺利完工。
这一项目的完工标志着毕大供水工程全线贯通,未来将每年为毕节城区稳定提供1.6亿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而贵州水利“一号工程”若是竣工,年供水量将达到6.88亿立方米,满足267万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并为90万亩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
(信源:中国新闻网2024年12月25日—贵州水利“一号工程”夹岩工程王家坝隧洞全线完工)
四、长春首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正式并入长春电网
12月25日,富国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经送出线路接入五棵树220千伏变电站,成功并入长春电网。
该储能电站是长春首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的项目,总容量200兆瓦,2个小时即可完成蓄能充电,满蓄状态下可供3万居民全天候用电。
为了保证该电站在寒潮负荷高峰来临前并网投运,国网长春供电公司一共投入了3支施工队伍,共80余名工作人员,低温天气下连续工作22天,才终于完成。
而这个项目对吉林省新能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保证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全天候用电。
(信源:中国新闻网2024年12月25日—长春投运新储能电站:充电2小时可供3万户全天用电)
五、中国科大提出4个有关超临界流体标准,有助揭示其在地震等领域作用
超临界流体是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水和硅酸盐熔体完全互溶的一种特殊流体。
它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既有与液体接近的密度,又有与气体接近的黏度及高的扩散系数。
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比如说节能、天然产物萃取、聚合反应、超微粉和纤维的生产以及喷料和涂料等。
不过,由于超临界流体只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保持稳定的特性,如何准确识别某个区域曾经有过超临界流体的活动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12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透露出了其团队长期研究这个问题的结果。
据教授所说,其团队在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后,提出了4个方面识别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的标准。
具体是哪4个方面的标准,教授并没有特别说明,但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科学国际知名期刊《地球科学评论》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超临界流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对其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气候的变化和地震的产生机制及预测等。
而超临界流体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也源于自身独特的特性,它兼具水和硅酸盐岩浆的特性,适得其在地球内部的物质迁移以及地震的产生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信源:中国新闻网2024年12月25日—中国科大提出4个有关超临界流体标准 有助揭示其在地震等领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