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你才跟安禄山"有一腿"

时拾史事 2020-07-08 00:45:21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1、

在"干爹""干妈"这样的称谓变得意味深长的今天,光看史书记载45岁的安禄山"请为贵妃养儿"拜29岁的贵妃杨玉环做干妈,许多人就能脑补出一部少儿不宜的大戏。

安禄山给年轻他十多岁的杨玉环当干儿子这事,单独看很可疑,但放到安禄山的履历表里再看,平平无奇。

干亲结拜贯穿安禄山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在史上创了三个拜干亲记录:

第1、有关干亲结拜的史例里,安禄山总数是最多的;

第2、对象最全面,有义父、义母、义子,结拜兄弟、结拜姐妹;

第3、收的干儿子数量最多。

结拜的好处,水浒和三国都说得很明白。异父异母的亲生兄弟、非亲非故的亲生儿子,都是利益捆绑的最好纽带。

拜杨玉环为干妈后,安禄山在朝见时,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唐玄宗就问他为何如此?安禄山回答是:"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用现在话说就是,我是少数民族的人,我们族的习俗就是先拜妈咪再拜爹地。

这个纯真坦然又不失谦逊讨好的回答,让玄宗"大悦"。

后来,玄宗又让杨贵妃亲属杨话、杨镑及三个姐姐与安禄山结为干兄弟,亲上加亲。因此,安禄山可随时出入宫禁。这一段在《新唐书》里的记载是: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钱结欢。"

——"帝宠之"、"来朝,必宴钱结欢",本是客观记述安禄山与玄宗贵妃关系亲近,但在民间野史杂录中,已然成为杨玉环与安禄山有奸情的蛛丝马迹。

在毫无实证的情况下,史官们会不会冒着背离史官精神的道德风险,用一些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暗示性的手段表达个人对此类绯闻的认同?

——当然不会。

通读全篇,方可知晓史官在此处的"言外之意":贵妃的私利护佑和皇帝盲目信任,是这个用四川话说"一脸猪相,心中嘹亮"的安禄山阴谋造反差点得逞的原因之一。

杨玉环独得圣宠,如日中天。以她为首的整个杨氏家族都是攀附权贵结交的对象,"接近神乃神",亘古不变。

安禄山拜杨玉环当干妈,真正想得到的是唐玄宗这个拐弯干爹。而母子关系能让他随意出入禁中而不受伦理限制,还能避开"男女授受不亲"的嫌疑。

唐玄宗和安禄山对舞/图自《妖猫传》

这种政治利益结盟,在史书中屡见不鲜。《明史.列传》载: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掌内外大权,拜他做干爹、干爷的一大堆,其中不乏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这样的朝廷大员。

So,"拜干妈"是杨玉环和安禄山"有一腿"的证据之一,当然不成立!(划重点,要考)

2、

古往今来,能成为"热搜""热议"的人物,要么长得有特点,要么私生活有特色。而杨玉环两者占齐。

在正史里,唯一能把杨玉环和"安史之乱"扯上关系的是《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所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

意思是说安禄山造反,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公开指出杨贵妃及几个姐姐都有罪。

而杨玉环和安禄山的桃色绯闻,主要来自《开元天宝遗事》(作者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杨太真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安禄山事迹》等野史稗记。

在这些书里,无一不拿"贵妃三日洗禄儿"一事作文章。讲的是杨玉环收安禄山为干儿子后,在宫中为他举办"洗三"礼。

"洗三"也称"三朝洗儿",是历史悠久的一个民间习俗。婴儿出生三天,为小儿举行出生后的首次仪礼,其中最重要一项是给婴儿洗浴。

"三日洗儿"这天,主人设宴款待来贺的亲友,俗称为"汤饼会"。汤饼并不是饼,而是汤面,类似现在的"长寿面",过生日、"三日洗儿"、办满月时都要有汤饼。

"洗三"一俗从唐朝兴起,直到明清时仍流行。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有多次描述:"小孩儿三朝,做汤饼之会"(《腾大尹鬼断家私》);"想起昔年汤饼会时,宛如昨日"(《陈多寿生死夫妻》)……

"三日洗儿"既然是习俗,那么杨玉环在安禄山生日后三天"洗儿"就不足为怪了。

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写得最有喜感:

"(安禄山生日)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玄宗就观之,大悦,因加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乐而罢。自是,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不禁其出入。"

有人就从中推测出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暧昧,说是"三日洗儿",分明是找借口和安禄山洗澡调情。

But,能看出奸情,就能看出清白。说好是偷情,肯定得偷偷摸摸,这样大张旗鼓让人围观,其中还有自己的皇帝老公,当然是纯粹的搞笑戏耍了。

3、

到了元代,白朴在杂剧《梧桐雨》中又有新的剧情:

安禄山与杨玉环关系暧昧,杨国忠发现后奏明玄宗,安禄山被逐出宫外,改封渔阳节度使,去镇守边关。安禄山离开后,杨贵妃日夜思念,心生烦恼。而安禄山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唐史演义》里还有"1.8禁"的细节描写,"禄山与贵妃鬼混一年有余,甚至将贵妃胸乳抓伤。贵妃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个诃子来,笼罩胸前。"

"诃子"是唐代贵妇流行的一种无带内衣,有种说法是杨玉环为掩饰乳伤而发明的(鬼才信).

我最爱的作者杨清筠(筠蛋蛋)手绘图

如果仅仅是这些坊间杂书这样写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竟将也将"贵妃洗禄儿"一事载入:

说杨玉环用锦绣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禄山,让宫女用彩轿抬起。唐玄宗还亲自去观看"洗儿"并予赏赐;

从此安禄山就不分昼夜"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司马光这样写,明显对杨玉环与安禄山有私情一说持肯定态度,但又说玄宗"却不怀疑"——这就很扭曲了,唐玄宗知道杨贵妃与安禄山通宵鬼混,却毫不怀疑,这是道德的升华,还是人性的泯灭?

资治通鉴所载"贵妃洗禄儿"的时间为天宝十年。这正是玄宗专宠杨玉环时期,二人"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几乎形影不离,就算是安禄山有想法,哪里有机会?

就像民间所传的慈禧的私生活,说慈禧爱听杨小楼的戏,还看上了他,就让太监把他装进食盒里抬到寝宫里头去……在《宫女谈往录》里,老宫女这样说的:

"太后、皇后好比两只凤凰,我们宫女好比一群麻雀,整天围着凤凰转,最少也有十几只麻雀在后边跟着。这是制度,是规矩,抬进一个大活人来,往哪里放啊!这都是哪儿的事!"

皇宫之中,哪里有"无人之境"?

就算是杨玉环神通广大,避开众人。那么,她和安禄山偷情的动机是什么?

图他年龄够老?看上他长得丑?欣赏他400多斤的身材?

如果是为权势、利益,那就更扯。老公是皇帝,兄弟是宰相,自己在后宫最得宠,安禄山哪里来的好处给她?

如果安禄山造反真的是为得到杨玉环,那把她打包送过去就平息"安史之乱"了。

皇帝为大局而主动戴绿帽这事,在史书里都是正面事迹,"灭烛绝缨"楚庄王叫仁义大量,"明妃和亲"汉元帝叫做汉匈和谐。

事实是,谁都不要杨玉环。"红颜祸水"的帽子一扣,贵妃死不足惜,玄宗痴心错付。

so,把"三日洗禄儿"当作杨玉环和安禄山"有一腿"的又一证据,依然是不成立!

洗澡就是洗澡,无论是贵妃出浴还是胖儿子被洗,都没有隐衷、没有内幕。

4、

跟杨玉环的历史层面相比,把她当个香艳的豪门少妇,来来去去不过是婚内情和婚外情,门槛一下就低了。

感情生活就是这点好,人人平等。

可历史就是历史,不能被"误读""歪解",也没有"历史书不会告诉你""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所谓真相。

杨玉环:你才跟安禄山有一腿!你全家都跟安禄山有一腿!(请问安禄山现在有几条腿?)

延伸阅读:

涨姿势 | 来自大唐的杨玉环,竟然成了日本的观音?

杨玉环:老娘才没有狐臭!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阅读: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