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线》的第32集中,出现了一个新人物辛承轩,享誉世界的著名钢琴家。
钢琴家与麻醉医生
但是辛承轩现在遇到麻烦了,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其无法演奏一首完整的曲目了。按照辛承轩方的说法,罪魁祸首是为其进行手术麻醉的毕良医生,因而提起了诉讼,目前处于调解阶段。
尽管辛承轩在剧中的人物设定是钢琴家,但明显带有流量明星的特征,甚至连站姐都有了。故而,辛承轩与毕良医生的纠纷,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后者更是遭到了网络暴力。
带节奏的营销号
平心而论,这样的戏码,在娱乐圈可谓是屡见不鲜。比如说吴姓加拿大艺人,其如今锒铛入狱了,人们往往只记得是都美竹抡得“锤”。但在都美竹之前,其实已经有不止一位女生站出来指证过吴姓加拿大艺人,可都无疾而终了。不仅如此,这些女生还因此而声名狼藉,遭人扣上了“不知廉耻”、“蹭热度上位”诸如此类的帽子。当下看来,她们是含冤受屈了,可又有谁在乎过呢?可能有人要问了,是谁让勇于指证吴姓加拿大艺人的女生们背上了骂名?
不排除其中有不明是非的路人,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舆论的怂恿者,说白了就是营销号。真正的营销号,很少遭到粉丝的指责,源于其是拿钱办事儿,常常为艺人摇旗呐喊。在带节奏的同时,也会攻击那些批评艺人的声音,将客观地发声抹黑为营销号,善于玩贼喊捉贼的把戏。
网络暴力的工具
当然了,幕后真正的操盘手,必然是艺人的经纪团队。事实上,很多艺人的明星后援会,压根儿就不是粉丝自发组织而成,实际管理权握在了经纪团队的手中。平日里,明星后援会就是经纪团队的传声筒,替艺人宣传、造势、刷数据等等,甚至诱导粉丝氪金。
一旦需要危机公关了,尤其是企图混淆视听的时候,明星后援会瞬间就会成为艺人及其经纪团队网暴他人的工具。在营销号的煽动下、水军的推波助澜下,粉丝轻则谩骂,重则“人肉”,对站在艺人对立面的普通人,施加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打击。既误导了路人,又打压了不同的声音,简直是只手遮天!
没有演到底
显而易见,普通人在经济实力方面无法与艺人相提并论,自然雇佣不起营销号和水军,更没有认人不认理的死忠粉。如此一来,在言语的声量上和传播范围上,艺人就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导致很多人只能从偏听到偏信。道理很简单,普通人能够发出的声音太渺小了,大众可能根本就听不见。
具体到《底线》中,辛承轩及其经纪团队自然是手握舆论优势的强势一方,而毕良医生只能是发声的无门的普通人。相信在剧中,最终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裁决,但多半也是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剖析“饭圈”的歪风邪气。
究其原因,“饭圈”的运营模式早已蔓延到整个娱乐圈了,不单单是爱豆在用,包括一些实力派艺人也深陷其中。《底线》要是真把其中的龌龊扒个底儿掉,势必会得罪不少人,属于断了人家的财路,而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不得不承认,娱乐圈中肯定会有人看不惯眼下的大环境,想以某种方式展现出来。但又不能过于直白,毕竟日后还要在圈子里混,于是折中了一下,演是演了,但没有演到底。
结语
最后想说,如果想彻底限制住艺人的舆论“特权”,务必要严厉打击营销号和水军,取缔所有形式的明星后援会等粉丝组织。追星是个人自由,但形成组织不是必要的,而艺人就是一份接受众人评头论足的职业,恶意地“捂嘴”行为要不得。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他现在演偶像剧还行,总不能等到他40了还演偶像剧吧,转型应该的,演员就该尝试各种角色
当然值得,好剧才能让人记住演员
网上的非法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形成明文规范,遏制这种情况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