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枚格外显眼的纸币,他既不是三版币王,但却也非等闲之币,他就是在整个“三版八珍”中即币王“背水”外排行第二的枣红1角,枣红1角可谓人见人爱,更是三版的稀有品种,称其为“币后”也不为过,但凡稀有品种都是有其原因和故事的,那么枣红1角为何价格不菲,且存世量少呢?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这个话题。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三版枣红1角的存世量少也是与当年发行不久后就立即回笼有关,枣红1角于1960年印制,所以上面的年号也为1960,发行上市流通时间为1962年4月20日,也是三版币中的首发版1角券,虽然与后续发行的背绿和常见版别的背紫都同为1角的面值,但版式却与前两者完全不同,它的设计及规格承接了第二套纸币的风格,是第三套纸币中较特别的票券。正面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图,背面是中间棱形的菊花和国徽图案,整个票面反正面呈现枣红色,这也就是为何称其为“枣红1角”的原因,但这枚1角券却于1971年11月20日起便只收不付,彻底回笼了,且被1966年1月10日发行的号称“背绿”、“紫背”的蝴蝶券1角所取代,为何会是这样?
枣红1角于1960年印刷,1962年春季发行使用,不仅是三版币首发券,更是三版1角的首发券,他正面的主图为几位老师带领广大学生参加劳动的场面,红色的基调加上人物活动极大的反应那个红色的,激情燃烧的年代,凸显时代特色,官方的说法是后来中国人民银行感觉此券与三版券的色彩、风格不协调才进行换版的,但实际上是因为主图师生劳动图犯了当时政治大忌。
师生劳动图的前进方向问题
文革时期主要以“左”为基调,但枣红1角主图师生劳动图的前进方向为自左向右,这种完全犯了以“左”为基调的年代的忌讳,意思是师生前进方向充满了“右”派主义的嫌疑,也因为犯了这个“政治路线问题”的大忌,导致了枣红1角的短命。
师生劳动图携带的工具问题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回发现,枣红1角的师生劳动图中,师生手拿铲子和锄头,在文革时期,这个也是极具隐晦色彩的,当时铲子和锄头合起来具有铲除的嫌疑,到底铲除谁呢,明眼人一看便知,因此这也是枣红1角另外一个流通时间短的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犯了文革的政治路线和隐晦问题,因此在1966年1月10日起发行了后续的蝴蝶背绿、背紫1角券,枣红1角逐步回笼,只收不付。正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三版枣红1角的珍惜、特别和很高的收藏经济价值。他的命运有点像文革时期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那枚邮票在印刷上同样犯了政治错误,即台湾省为空心。这是绝对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