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再炒作新疆!继棉花后,又呼吁停用新疆番茄?外交部回应来了

江卿曻 2024-12-07 09:10:18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西方舆论场中,新疆总是个“不会过时”的话题,继棉花被贴上“强迫劳动”的标签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又将矛头指向了新疆番茄。

声称英国超市中销售的意大利番茄酱可能含有“强迫劳动”生产的新疆原料,这样的指控并不新鲜,但背后的逻辑却耐人寻味:新疆真的存在“强迫劳动”吗?

BBC所谓的“溯源调查”究竟揭示了什么?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不仅一针见血,更揭示了谎言背后深藏的西方经济与政治意图。

谎言的升级

西方对新疆的指控由来已久,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执着,从“集中营”的虚假报道,到如今棉花、番茄等农产品被指控为“强迫劳动”的产物,这种说辞几乎成了一种舆论惯性。

12月2日,BBC发布的一篇报道中提到,新疆番茄可能通过复杂的供应链进入意大利番茄酱,再出现在英国超市货架上。

文章进一步声称,这些“疑似问题产品”是“强迫劳动”的结果,呼吁西方国家停止使用新疆原料,这一报道不仅逻辑牵强,还充满主观猜测。

事实上,新疆的番茄产业一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以新疆塔城地区为例,沙湾市3万亩加工番茄早已实现了全机械化采收。

一台现代化采收机一天可以完成相当于150人的工作量,这种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强迫劳动”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但令人不解的是,BBC却忽视这些基本事实,选择用“声称”“感受”这样的字眼作为所谓的证据来源。

再看报道本身,它列举了一些在英国销售的意大利番茄酱品牌,并称这些产品可能“含有新疆原料”,但没有提供任何实质证据。

报道中提到的“受访者”也完全匿名,仅以“忍受”或“目睹”过“强迫劳动”为依据。

这种完全无法验证的说法却成为了指控的主要依据,实在让人怀疑BBC所谓调查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炒作并非个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西方媒体都会集中火力对新疆进行攻击。

从棉花到光伏,再到如今的番茄,这些被炒作的对象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疆不仅是全球三大加工番茄产区之一,其产品质量更是广受国际市场认可,以新疆生产的番茄酱为例,不仅出口欧洲,还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睐。

如此优质的产品,却被污名化为“强迫劳动”的产物,这样的指控不仅站不住脚,还暴露了某些西方国家的真实意图。

这一意图并不难猜测,以所谓“人权问题”为借口施压国际市场,试图将新疆产品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这种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扣上“强迫劳动”的帽子,西方试图阻碍中国优质农产品的出口,削弱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然而这种“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战略,真的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吗?

供应链之争

如果说“强迫劳动”的标签是一种舆论武器,那么它的目标显然指向的不仅仅是新疆,而是整个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BBC在报道中提到,对64种在英国、德国和美国销售的番茄酱产品进行了所谓的溯源调查,但这背后却隐藏着明显的政治意图。

通过炒作新疆番茄“强迫劳动”问题,BBC试图引导公众对中国产品产生排斥情绪,进一步削弱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种行为不仅让新疆人民蒙受不白之冤,还威胁到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事实上,新疆番茄产业的国际地位不容小觑,作为全球三大加工番茄核心产地之一,新疆生产的番茄酱以高质量和低成本著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洲市场有广泛的客户群。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疆机械化种植的快速普及,生产效率和品质显著提高,以塔城地区为例,机械化采收率达到了100%,从种植到采摘的各个环节几乎不需要大规模的人工劳动力。

如此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竟被BBC歪曲为“强迫劳动”的结果,显然是别有用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舆论操作背后,不只是对新疆农业的攻击,更是对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试探。

从棉花到番茄,再到光伏组件,新疆近年来频繁成为西方媒体的“攻击目标”,而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污名化,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战略,通过制造负面舆论,某些西方国家试图将新疆产品排除出全球贸易网络,最终达到削弱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目的。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舆论战不仅是经济竞争的表现,还体现出对全球贸易规则的破坏性影响。

以番茄产业为例,新疆番茄酱出口欧洲的规模庞大,一旦被贴上“强迫劳动”标签,不仅直接影响中国企业,还可能扰乱整个国际食品供应链的稳定。

这种“滥用舆论”的行为,不仅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阻力,也让全球消费者为虚假的信息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BBC等西方媒体在炒作这些议题时,始终选择性地忽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成就。

就在不久前,中国刚刚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生态屏障工程,这项工程不仅是对荒漠化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还极大地改善了新疆的农业条件。

此外新疆在干旱地区的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百万颗珍珠贝苗在沙漠地区成功养殖,这些成就展现了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综合实力。

但这些数据和事实却很少被西方媒体提及,相反,他们更倾向于用单一视角描绘新疆的“问题”。

这种信息操控不仅剥夺了公众对新疆真实情况的了解权,也进一步加深了中西方的隔阂,在信息化时代,真相的传播并不缺乏渠道,但前提是舆论场需要公平和开放。

回到问题的核心,BBC真的关心新疆人民““人权”吗?如果他们真的关注人权问题,为什么只针对那些对全球供应链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对此中国外交部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中国外交部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新疆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这些指控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还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

发言人指出,新疆番茄和新疆棉花一样,是享誉国际的优质产品,事实上,新疆从种植到采收的机械化程度极高。

以加工番茄为例,采收机在田地中高效作业,机采率超过90%,如此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驳斥了“强迫劳动”的荒唐说法。

发言人同时批评BBC所谓的调查存在明显的偏见和双重标准,其所谓的证据更多依赖匿名“声称”和“感受”,缺乏基本的核实与事实依据。

这种先入为主、断章取义的报道手法,暴露出西方媒体在涉疆报道中惯用的扭曲逻辑,更讽刺的是,相关调查结果甚至遭到英国多家超市的质疑和否认。

外交部还指出,西方媒体炒作“强迫劳动”并非新鲜事,从新疆棉花到番茄,再到其他产业,这种模式背后有着明显的政治和经济动机。

发言人强调,新疆番茄产业是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西方媒体的不实指控不仅对新疆经济造成直接伤害,还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的就业和生活。

真正侵害新疆人民权利的,恰恰是这些通过舆论操控制造脱钩的行为。

结语

最后外交部呼吁国际社会认清“强迫劳动”谎言的本质,欢迎更多人到新疆走访,亲眼见证新疆的真实面貌。

新疆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不会因这些谎言而受到阻碍,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事实胜于雄辩,谎言终将不攻自破,”西方媒体通过炒作涉疆议题妄图抹黑中国的企图,最终只会暴露其虚伪和偏见。

参考文章

湖北发布2024年12月5日《外交部驳斥外媒炒作新疆“强迫劳动”:下周是不是又要把黑手伸向新疆的光伏、胡萝卜甚至是牛羊肉呢?》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1

江卿曻

简介: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