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700多户人
前后走出3名博士
15名硕士和113名本科大学生
在七星关区青场镇青松村
学霸多是村子里家喻户晓的事
青松村宣传栏
12月6日,从青场镇出发前往青松村,一路蜿蜒向上。走到半山腰,纵目远眺,山中云雾缭绕,山间黄绿交织,村庄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冬日乡村美景画卷。
来到青松村村民委员会,院坝里,一面以红色为背景、贴满一张张青春面庞的墙格外引人注目。
“墙上展示的,就是我们村的学霸!”还未走上前细看,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元寿便向记者介绍起来。
“这是村里第一个本科生。”“这两个是堂兄妹,都考上了博士。”“这家三姊妹都考上了大学。”……说起村里的大学生,肖元寿眼里泛着光,如数家珍般道出他们的名字与学校。
“1999年,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直到现在,村里考上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大学生共131名。”在肖元寿看来,这份傲人的“成绩单”与村民对教育的支持和良好学风的营造息息相关。
青松村村民艾祖会一家
“只有认真学习好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村民艾祖会家的门头上,悬挂着的家规家训牌匾里有着这样一句话。
艾祖会家是村里有名的“三士之家”,她的三个孩子分别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谈及教育孩子的“秘诀”,艾祖会直言,自己和丈夫并没帮上什么忙。
“我们没什么文化,教不了孩子们读书识字,能做的就是鼓励、支持他们把书读下去。”艾祖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养牛,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没上过学,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我经常跟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不管学多学少,只要有文化,未来就有更多的选择。”艾祖会说,即使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但他们始终坚持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
像艾祖会家一样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在青松村比比皆是。
“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驻村三年多来,肖元寿常听村民们说起这句话。“这是村民们重视教育的体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肖元寿说。
如何让“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在村里蔚然成风?肖元寿认为,可以从家风建设上着手。
据肖元寿介绍,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近年来,青松村通过树立村规民约、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各类乡风文明评选活动等方式,不断涵养良好家风、文明村风、淳朴民风。
在此基础上,该村通过统计全村大学生数据、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于2023年开展“学士硕士博士之家”挂牌行动,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对乡贤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领爱才惜才、尊重教育的社会风尚,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力量。
今年10月,72岁的吴长清家也挂上了“学士之家”的牌子。
“我家孙子和孙女在今年都考上了大学。以前总是羡慕别人家有牌子,现在我家也挂上了,还一次就挂了俩。”吴长清乐呵呵地说。
吴长清家的二楼贴满了奖状
除了门口挂着的“学士之家”牌子,在吴长清家的二楼,白色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有书法比赛一等奖,有期末检测年级总评分第一名……
“这里的奖状只是一部分,太多了贴不完。”看着孙辈们个个成绩好,吴长清忍不住感慨:“以前不懂,哪里知道读书好,吃了无数没文化的亏,不希望后辈们又走我的老路。”
吴长清说,每次村里哪家出了大学生,他都会讲给孙辈们听。“我叫他们在学校要刻苦学习,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走出大山,为家乡争光,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悬挂的牌匾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它仿佛讲述着每一个学子用青春书写梦想的故事,无声地激励着青松村的孩童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截至目前,青松村共为3户博士之家、13户硕士之家和78户学士之家挂牌。
“现在,村民们不比吃,不比穿,家家户户都以好好读书为荣。”肖元寿说,在这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中,青松村的孩子们将如青松般,茁壮成长、蓬勃向上。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苏 苇 高 琦
编辑:杨小旗 责 编:徐冰洁
编审:史无双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