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不老,两儿无家”,老人用亲身经历做出解释

木棉亲子课堂 2024-09-05 14:55:53

每日碎碎念

过年回老家,邻居家老太太摔倒了,胯骨骨折,无法走路,原本虽然自己不能做饭不能洗衣服,但到底能走能动,能自己吃饭。

这摔倒之后,老太太便彻底不能自理了,需要人照顾了。

老太太是在小儿子家摔倒的,摔倒之后,小儿子第一时间便跟大哥、二哥、大姐、二姐打了电话。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年龄太大了,回家养着就行了。

小儿子依旧把老太太接回家,原本几个儿子轮流伺候老太太,这次老太太摔倒了,照顾难度增加了,小儿子也熬不住了。

可老大老二都没提出说让老太太去自己家住,小儿媳哭着给两个姑娘打电话,让大家聚到一起说说怎么照顾老人。

老太太则一脸内疚:我没事儿,把药吃了就好了,一点都不疼。

或许是“疼”也不好意思说疼,害怕麻烦子女。

邻居家这种情况让我想起我们这边一句谚语“一儿不老,俩儿无家”。

丨有一个儿子的父母,生怕老了拖累父母,趁着身体还硬朗,恨不得多干点,多攒点钱

小区收废品的大爷只有一个儿子,大爷年轻时在老家开文具店,供儿子上大学、结婚,儿子买房子的时候,大爷拿出了40多万。

如今孙子又要上小学,为了上好学校,儿子买了学区房,身上便背上了房贷。

大爷六十多奔七十了,每天在小区捡废品、收废品,就是为了多补贴儿子一些。

小区的一些邻居也曾劝过他:你儿子虽然有房贷,也到底也有两套房子了,工作也不错,也该歇歇了!

大爷笑着说:我们没有退休金,不能松懈,趁着身体还硬朗,能挣点就挣点。

父母心里装的都是儿女,谁也不想以后走不动了,成为儿子的负担。

对于总是为子女无私奉献的中国父母来说,可不就是家有儿子,自己不敢老,也不能老。

丨“有两儿没家”,兄弟之间常常因为父母偏心而生嫌隙,又或者谁都不想跟父母同住。

身边有个朋友,她的老公家里就是兄弟俩,老大有两套房子,第一套房子买的时候老人出了点钱,买第二套房子也是为了孩子上学,当时老二还没结婚,加上老大又急用钱,老人便又给老大出了点钱。

朋友嫁的是老二,在朋友结婚前,父母是跟老二一起住,当然这套房子父母也出了一些钱。

朋友担心婚后有婆媳矛盾,便提出将来结婚后不跟公婆同住,再说本来老人有两个儿子,为什么非得跟老二一起住呢?

后来朋友结婚,老两口便搬出去了,回老家了。

前年朋友的老公公心梗去世了,只剩下老婆婆一个人,老婆婆便提出从老家过来,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

可朋友这个老婆婆跟老大媳妇性格不合,每次轮到老大那里就会跟老大媳妇产生矛盾,无奈之下,老大从外地回来解决这个问题。

老大媳妇不让步:就算有两套房子又怎么?那套房子已经租出去了,不可能让老太太一直住我们的房子!

而朋友呢?只有这一套房子,当然也不想一直跟婆婆住了。

于是兄弟俩商量着给老太太租了一套小户型,老太太自己住,逢年过节便去老太太那吃饭。

家里是两个儿子甚至多个儿子的家庭,养老最苦难,就像俗语所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方面是父母的原因导致的,父母可能存在偏心问题,另方面则是儿子们之间互相攀比:你不管爸妈,凭什么让我管!

“一儿不老,两儿儿没家”,这话虽不绝对,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某些社会现象。

为人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担起了责任,责任的终止并非在孩子18岁长大成人。而父母自身的养老问题,也不该总指望在子女身上,自己早早做打算,到时候才不至于因期待落空而失望。

0 阅读:65

木棉亲子课堂

简介:母婴育儿写作达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