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趣话猪八戒,猪八戒的原型是谁?(2019诸事顺利)

艺企联盟 2019-02-11 14:10:47

“年逢亥岁红运开,人遇贤君定发财。抬头见喜迎富贵,肥猪拱门送福来。满腹经纶题朱笔,进士及第添光彩。”这首古诗大概是猪年的流行语。

翻开中国文学史有不少猪的形象,首推的是《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它就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我收藏的1964年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指出:《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典范,它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劳动,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

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鉴了正统道教神仙录,由高老庄一集猪八戒提及可见,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即是水神天河宪节。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吴承恩塑造的猪八戒这个形象,优点缺点都在憨直的形态下暴露无遗,并非一无是处,也写了一些他的优点和长处。

猪八戒虽然懒惰,但也能够吃苦耐劳。在高老庄,猪八戒替老丈人高太公“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再如招亲时“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显出他的力大无比和吃苦耐劳。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很多都是猪八戒干的,挑了一路“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的重担,可谓取经路上的长工,连如来佛祖也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书中六十四回他抖擞精神变得高大身躯,用耙搂开八百里荆棘岭,并幽默地在石碑上添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书中六十七回变成一个大猪冒着恶臭用嘴拱开八百里稀柿街……

有人说,猪八戒这个形象,正是古代文学家对猪这动物虚构和创造的极至,赋予了其独特的美学意义,是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在中文造字中,“豕”字的上面加一个宝盖头,就是“家”,可见猪在家庭和社会经济结构中,地位作用十分重要。

古文中,关于猪的文字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方言》曰:“猪……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狶,其子之谓之豚,或谓之貕。吴扬之间谓之猪子。”汉字中的“貑”字为公猪之意,“豝”为母猪之意。

在民间,猪有不少别名,“刚鬣”、 “亥氏”、“糟糠氏”、“黑面郎”、“乌将军”、“长喙将军”、“天蓬元帅”、“乌羊”,还有“乌金”……故而杜甫诗曰:“家家养乌金,顿顿食黄鱼”,有人解释“乌金”喻养猪生财之意,说明我国农耕文明中的猪文化内涵之丰富。我国民间常把猪比成好吃懒做的形象,猪八戒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猪、神三位一体的角色,虽是神话,但人性与猪情,鲜活生动,惹人喜爱,也多少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民俗世情。

在《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一提到他,大家对其印象都是大腹便便、憨态可掬,孰不知,此猪可是颇有心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吴承恩对猪八戒的描述是这样的:他本为凡间一位平民,而后修炼得道成仙,上天庭做了天蓬元帅,在玉皇大帝手下做事,因在蟠桃会上喝醉了酒,酒后调戏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广寒宫宫主嫦娥仙子,玉帝一怒之下将其贬下凡间。

不巧的是,在下凡的过程中投错了胎,一个不小心投成了猪胎。猪八戒为此十分生气。大怒之下,他竟将自己的父母兄弟们尽数咬死,然后去福陵山做了妖怪,直至被观音菩萨收入佛门。这是猪八戒所谓的正规身份。

然而,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嘛?其实不然。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快到灵山之时,猪八戒不小心说漏了嘴,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

观音菩萨是知道猪八戒的真实身份的。否则,作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怎么能对猪八戒咬死自己父母兄弟们的事情只字不提,而是简单寥寥数语批评他不思进取从而沦为“猪精”的罪过呢?由此可见,猪八戒的背景还是很强硬的!

师徒四人来到了隐雾山,而这隐雾山是灵山的一小部分。隐雾山,山如其名,到处都弥漫着大雾。因为这里已经离西天不远了,取经即将成功,所以到了此处,师徒四人决定停下来歇一歇。唐僧便派一个人去前方打探一下,当然,这种美差必是归猪八戒所属啦!在八戒巡山的过程中,遇到了有着南山大王称号的狮子精。狮子精询问八戒的来历,就在这时,八戒将自己隐藏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我本是世上一凡人,修炼成仙升天庭。玉帝用我做天蓬,酒后失误戏嫦娥。贬下凡间误成猪,一怒之下成妖精。菩萨念我背景强,辅佐唐僧续成佛。”

从中我们可以抓住许多关键词,例如,“玉帝用我做天蓬”、“菩萨念我背景强”,而从这些关键词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猪八戒的来历并不简单,并且观音菩萨和玉皇大帝都要给他一些面子,可想而知,猪八戒的背景是有多么强大。所以,快到灵山时,猪八戒才暴露他真正的背景,还说什么咬死父母兄弟,通通都是骗人的。猪八戒心机之深可谓是让人惊讶,想必大家已经知晓了。

谁是猪八戒的原形?

《西游记》中猪刚彘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观音菩萨给他起了个法号叫:“悟能”,后来唐僧又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八戒”。

西天取经第一人──朱士行,法号“八戒”

在我国的佛教历史上,朱八戒确有其人,历史上真实的朱八戒他叫朱士行(203—282年),是三国时高僧,祖居颍川(今禹州市)。

朱士行早年出家,但未受戒,只是个编外的和尚。嘉平二年(250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首创戒度僧制度。当时,朱士行正在洛阳,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法号八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出家受戒以后,在洛阳钻研、讲解《小品般若》,感到经中译理未尽。因为当初翻译的人把领会不透的内容删略了很多,讲解起来词意不明,又不连贯。他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

公元260年,年近花甲的八戒法师,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行取经的道路,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西行的僧人。

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果然得到《大品经》梵本。他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90章,60多万字。本当即时送回汉地,但由于小乘学人的阻挠,未能成行。

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而他自己则在80岁时圆寂在异国他乡。

如今,西湖飞来峰东南角的龙泓洞中还有一组传神的“白马驮经”宋代浮雕,上面就刻有“朱八戒”三字。

从时间和历史影响角度分析,河南的“朱八戒”,作为我国佛教史上到西域求法的第一人,要比唐僧到西天取经早了369年。若较真儿论起辈分,得算唐僧的祖师爷吧。

看来这位朱士行不像吴承恩笔下的猪八戒!

相传,吴承恩家乡淮安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

吴承恩有个表侄种西瓜很厉害,人称西瓜状元,他种的西瓜又大又好吃,结果被当地的一个二流子朱八看上了,就天天到吴承恩的表侄哪里去偷西瓜吃。某天,被吴承恩的表侄抓了个正着,吴承恩的表侄骂了朱八一顿之后,还是发了善心,送了朱八两个大西瓜,让他以后不要再偷了。

后来这个朱八还是来经常偷吴承恩的表侄的西瓜,并对其侄媳不怀好意,这次把吴承恩的表侄气坏了,就揍了朱八一顿。

朱八就记下了这个仇,他就把隔壁邻居的十几头猪都赶到了吴承恩的表侄的西瓜地里,把吴承恩的表侄的西瓜全糟蹋了。吴承恩的表侄气不过,就联合了平时经常被朱八偷东西的人找到了吴承恩,让吴承恩帮忙写个状子,准备去官府告朱八。

朱八找到了吴承恩,还拿到威胁吴承恩,要求他不许告自己的状,结果被守在那里的公差抓了个正着,然后就送官府去了。

这事让吴承恩感触很深,吴承恩想来想去,觉得朱八只有戒懒戒馋戒色戒偷摸,经些苦磨苦练才能变成好人;又觉得世人应以朱八为戒,不可做丑事。

于是,就在《西游记》里写出一个“猪八戒”来!

有人说,猪八戒有朱元璋的影子

为什么说朱元璋会是“猪八戒”原型呢?

据说朱元璋的相貌也是极丑

历史学家吴晗所著的《朱元璋传》曾指出朱元璋相貌是极为丑陋的:“黑黑的脸,下巴比上腭长出一寸多,高高的颧骨,却又大鼻子,大耳朵“,“脑盖上一块奇骨隆起,像一个小山丘”。由此可见,这朱元璋的相貌与猪八戒极其相似。

朱元璋的原名朱重八与猪八戒的姓名与相似

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按照当时元代的规定,汉人是没有资格有名字的,只能用出生年、月、日等时间或家中排行顺序作为名字。这样,朱元璋的父亲因为生于五月初四,叫朱五四,朱元璋因为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元璋这个名字是参加起义军后才起的。

朱元璋世代为农,猪八戒有九齿钉耙,都有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经历;

朱元璋少年时做过无赖,猪八戒好吃懒做;

朱元璋17岁出家为僧,足足做了七年和尚,夺得天下之后,出家的经历便成为朱元璋心中的大忌。忌讳过头,便会走向极端。据说杭州有个读书人,文章里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等几个词,朱元璋牵强附会,说“光”就是光头,“生”就是“僧”,你这是在骂我当过和尚啊!竟勃然大怒,于是传令,速速将此人拉来,斩了。

朱元璋出家时的法号据说是叫如净,跟猪八戒的法号悟能似乎有些差距,倒是有点像沙和尚的法号悟净。可你又知否?朱元璋有个叔叔叫朱五六,他的法号就是悟空。这便有些名堂了。

朱元璋28岁时被郭子兴招为上门女婿,也算是某种形式的入赘,猪八戒青年时曾在高老庄招亲;

朱元璋当过兵,做过元帅,猪八戒曾是天蓬元帅;

再想想,朱重八、猪八戒,这两个名字还真有几分相似?

有人说,猪八戒也叫猪悟能,其实就是讽刺“朱无能” 。

这“猪八戒”着实大胆,竟然影射当朝开国皇帝!因此,尽管《西游记》首印于晚明万历年间,(也有人说《西游记》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一直有种声音,说《西游记》在明代是禁书,有专家指出,《西游记》在明朝不但不是禁书,还是一本畅销书,产生了很多版本,比如世德堂本,杨本,唐僧本等。其中有很多版本都是嘉靖皇帝时期印刷的,如果是禁书的话,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版本流传下来?

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是在影射当时的明朝社会。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说的就是农民起义。再比如《西游记》中有个情节是比丘国的国王受妖精的蛊惑,要用婴儿作为药引子。这个情节就是在批判嘉靖皇帝沉迷于炼丹,受道士的蛊惑,曾经用处女的经血来炼,而且这些宫女都不能吃饭,只喝早上的露水,并且还真炼成了丹,这种“元性纯红丹”炼成之后,嘉靖皇帝就开始长期服用,不但没能使他长生不死,反而要了他的命。嘉靖皇帝的这个行为跟比丘国的国王的作为比较相似,只是吴承恩不能写的那么明目张胆罢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能举出实例来,比如,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和国王交换外交度牒,还总要宣扬自己来自东土大唐,你们有麻烦吗?我可以帮你们搞定──当然,《西游记》中真正的搞定者是他的徒弟孙悟空,唐僧只负责吹牛而已,这显然就是官方的外交。

一直有种声音,说《西游记》在明代是禁书,不仅猪八戒的原型是朱元璋,而且这本书还影射了整个大明王朝。

也有人反驳说,《西游记》在明朝不但不是禁书,还是一本畅销书,产生了很多版本,比如世德堂本,杨本,唐僧本等。如果是禁书的话,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版本流传下来?

《西游记》的原型究竟有没有朱元璋的影子,我也无法确认,权当一种说法吧。

随唐僧取经的“三车和尚”,喝酒吃肉有女人

三车和尚,唐代京兆长安人,法号窥基,俗姓尉迟,字洪道,尉迟恭之侄,玄奘法师之弟子。唐太宗发话,要他随玄奘取经,他不敢明说不去,他说了三个条件:必需有酒,必需有肉,不戒女色。可是,令尉迟洪道万万没想到的是,玄奘竟答应了他的这三点无理要求。尉迟洪道只得进了佛门,拜玄奘为师。只有趣的是,这位仁兄在进入寺庙之时,还真的带了一车书籍,一车酒肉,一车美女,这样的奇闻异事,也是让天下人大开眼界。基于此,他被后世称之为三车法师。

窥基法师(632年-682年),又称灵基、乘基、大乘基、基师,或单称基,俗称慈恩大师、慈恩法师。貌魁伟,禀性聪慧。十七岁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入广福寺,后移住大慈恩寺,从玄奘习梵文及佛教经论。或谓窥基初拒玄奘之命而不断世欲,行驾三车相随,前车载经论,中车自乘,后车载家妓、女仆、食馔,遂有"三车法师"之称。

窥基大概也是八戒的原型之一。

附记:

胡适与鲁迅曾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小说家。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由于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1592),署“华阳洞天主人校”,首有陈元之序,这便给《西游记》作者是谁留下空间。

有学者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发展演变而来,例如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故事,“安阳亭书生”中母猪精更接近猪八戒。

吴自牧《梦梁录》曾提到“天蓬”本为道教仙官门。

陈寅恪说:“猪八戒高家庄招亲故事,必非全出中国人臆撰,而印度又无猪豕招亲之事……此故事复经后来之讲说,闪毗国之,以音相同之故,变为高家庄之高。惊犯宫女,以事相类似之故,变为招亲”。

有人认为,吴承恩所塑造的猪八戒身上,也有一些优点和长处,如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在西天取经途中,也干过一些好事。这既不完全抹杀明朝皇帝的功劳,也使猪八戒这个形象更加令人信服,更具典型性。

正因为猪八戒这个形象塑造的成功,所以,自《西游记》诞生400多年来,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就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了。电视剧越拍趣离奇……

(中国梦文化艺术研究院艺企联盟整理分享发布,欢迎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