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䘵山反唐,为何近20万胡汉将士誓死跟随?将士不知道这是叛乱吗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3-12-11 07:37: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黑

编辑|t

引言

安史之乱虽然没有彻底巅覆唐朝,但也让唐朝的整体实力大幅度的削弱,是唐朝濒临灭亡的转折点之一,而最让人意外的是,明明是一场反叛,安禄山手下接近20万的将士却选择誓死相随。

难道这些将士不知道他们是叛军吗?要知道唐朝对叛军的惩罚相当残酷,几乎达到了诛九族的地步,可为何这些战士丝毫不害怕呢?其实这里面大有门道。

(两军混战)

一、香积寺之战

公元757年,唐朝境内最强大的两股势力爆发了著名了香积寺之战,唐朝方面由郭子仪率领15万精锐奔赴战场,其中还包括足足4000多人的回纥“雇佣兵”,这一战唐朝可谓精锐尽出,不死不休。

而在叛军方面,则是安禄山手下的范阳军和卢龙军,是唐朝最精锐的边军战士,这一战总人数超过20万,且都是最精锐的即战力,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两支强大军队相遇后,只会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死战。

(唐军装备)

这一战持续了接近半天的时间,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双方在平原地区真刀真枪的厮杀,场面极其惨烈,《资治通鉴》的记载为:“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最终,唐朝军队以阵亡7万余人为代价,“斩首6万,俘虏两万”,艰难的收回了长安城。

这样残酷的战斗在整个封建历史中都十分少见,因为大部分战争在阵亡20%以上时就会出现军心涣散的情况,可这场战斗的双方都达到了阵亡50%的比例,依旧不愿撤退,这让很多人疑惑不解。

(骑兵突袭)

香积寺之战只是安史之乱的一个缩影,纵观整个安史之乱当中,安禄山手下的军队都保持着极高的忠诚度,仿佛安禄山才是唐朝的“皇帝”,那么在历史中以“暴虐”著称的安禄山,凭什么获得将士的誓死相随呢?这一切还要从节度使制度说起。

二、节度使制度的后患

节度使最早出现在北周和隋朝,在唐初被沿用下来,负责边境地区军事调度,由于天高皇帝远,节度使发展到唐朝后期权力越来越大,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节度使手中的军队数量也快速增加。

到了唐玄宗时期,边境十节度使的兵力达到了49万的规模,而彼时唐朝直属的中央禁军也只有12万人,正是这一制度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节度使)

安禄山作为唐朝权力最大的节度使之一,掌管了整整三个军事重镇,经过多年的经营,安禄山早已将自己的势力经营成铁桶一块,再加上这些军队中遍布安禄山的亲信,因此安禄山在军队中的号召力其实要强于皇帝。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中也曾多次出现,但其他人显然无法达到安禄山的高度,但对于安禄山来说这只是一个起点,想要让手下的士兵对他誓死相随,即使面对唐朝皇帝也可以毫不犹豫的拔刀,安禄山还做了其他当面的努力。

(安禄山)

三、安禄山的方式

从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安禄山在反叛初期打出的名号是“清君侧”,历史中很多造反者例如朱棣,都会使用这样的名号,不但用起来名正言顺,大家也不会有思想负担,仅仅这一点就打消了不少将士的疑惑。

当然此时依旧有人怀疑,就算是清君侧,依旧有很多战士不为所动,毕竟大家都是唐朝军队,“架炮往里打”势必会引起不少将士的反对,这时就要提到唐朝的另外一个制度:募兵制。

(安史之乱)

唐朝初年原本使用的是府兵制原则,可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无人愿意再当府兵,为了解决边境的混乱,唐朝开启了募兵制。

而募兵制的结果,就是士兵对自己的直系领导者拥有很高的忠心程度,就像是在乱世当中,你会十分忠心给你一口饭吃的将领,而不是忠心于让你无家可归的皇帝。

(古代军队)

募兵制不仅整体提高了安禄山军队的数量、质量和忠心程度,也让安禄山对军队的管理更加轻松,只要掌握了军队中的大小军官,安禄山就可以对这只军队如臂指使,士兵也会无条件服从上司的命令,这就是安禄山敢于发动叛乱的基础。

当然以上条件只是针对安禄山而言,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反叛依旧会对他们造成影响,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可以无视反叛的惩罚呢?

(混战)

首先就是钱财的吸引力,安禄山是一个狠人,每一次获得胜利都会纵容手下肆意抢夺,再加上安禄山的赏赐,几乎每一个参与叛乱的战士都可以获得大量的钱财,这比钱是他们老老实实种地一辈子都得不到的。

人为财死乃是至古名言,而且几乎历史中所有的叛乱参与者都有一个梦想:万一成功了呢?是不是就可以享受高官厚禄、衣食无忧,历史证明,确实有人实现了这个梦想,明朝的“开国男团”就是最好的例子。

(攻城战)

其次就是家人的约束了,募兵制中所有成家的将士,他们的家人都会在安禄山的管辖范围内居住,也就是说,安禄山掌握了所有军队战士的家眷,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会叛变呢?

最后就是局势的影响了,或许安禄山的军队中有不少人反对叛乱,但当他们随着大军开拔的那一刻,叛军的身份就已经坐实。

如果他们这个时候选择“退出”,无论是身边的战友还是唐朝的正规军,都会毫不犹豫的对他进攻,对于他们来说,唯一改变身份的方式就是“被俘”,然后选择投降。

(安禄山)

只不过刀剑无眼,在战斗过程中的投降行为无异于自杀,因此只有在战争结束时被俘的战士,才能够实现改变身份的目标。

结语

乱世当中,底层人没有任何主导自己的机会,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战斗中尽可能的活下来,等待战争的结束,对于安禄山手下的将士来说,他们不是悍不畏死,而是无可奈何,覆巢之下无完卵。

从他们进入安禄山军队的那一刻开始,命运便已经注定,与其任由敌人杀死自己,还不如拼死一战,或许一切还有转机,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战斗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活下来经历命运新一轮的选择。

参考资料:

方积六.关于唐代募兵制度的探讨[J].中国史研究, 1988(3):11.

"唐代香积寺之战评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4.6(2011):5.

8 阅读:6146
评论列表
  • 2024-07-02 10:28

    河北自从五胡乱华后对华夏朝廷就没有多少认同感,深度胡化了,宋元时期也是如此,还好后来明成祖迁都于北京,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汉化。

    锦瑟拾年 回复:
    安史之乱是北齐,北周矛盾的延续。 关陇集团压榨河北士族,反是早晚的事
    用户10xxx45 回复:
    被胡人统治的时间太长了,最早是北魏,然后是安史、辽、金、元,汉族统治者是有责任的
  • 2024-08-26 11:59

    根本原因就是河北群众的心一直不是向唐的,窦建德在河北很得人心!备受河北父老的拥戴!安禄山只不过利用了河北与关陇集团的矛盾

  • 2024-06-22 08:46

    河北与关陇矛盾的映射,是从隋末就有的矛盾。

    锦瑟拾年 回复:
    南北朝
  • 2023-12-14 21:47

    古代封建王朝当兵吃粮,谁给钱粮替谁卖命。大头兵可没啥家国大义

  • 2024-08-26 08:08

    还有两个相当重要的原因:1.安史是邪教教主、采用精神控制;2.河北人民苦隋唐久矣,反叛意愿强烈;

  • 2023-12-15 11:10

    胡扯

  • 2024-08-26 13:52

    有奶便是娘谁给饭吃跟谁干

  • 2024-07-10 17:32

    听将军说去长安诛反贼,打到长安城了发现自己才是反贼[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 2024-10-13 11:38

    都是信了袄教的

  • 2024-08-25 19:26

    因为已经反了说啥也没球用了,即便是不跟安禄山抓住也是死,横竖都是死,不跟咋办

  • 2024-06-30 21:41

    只要给的多,跟谁都一样

  • 2024-03-07 19:30

  • 2024-09-18 13:26

    安禄山就是个传销头子而已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