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起初未批准给诸葛亮立庙,这本属正常情况。然而令人觉得反常的是,到了后来,刘禅却改变了态度,居然又批准了此事,前后态度的转变着实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需留意的是,刘禅所批准之事,并非是为诸葛亮营建一座祠堂或者纪念馆哦。要知道,在诸葛亮离世之后,能摆放其名字与雕像,供众人烧香祭拜的祠堂,于蜀汉境内已然四处涌现了。并且,这些用来供奉诸葛亮的祠堂,其中不少并非是由官方下达指令建造的,而是蜀汉的百姓们自发筹建起来的。
真正获得刘禅批准建造的,乃是为诸葛亮所建之庙!
要是刘禅仅仅批准给诸葛亮建一座纪念馆,那不过是张口一句话就能定下来的事儿罢了。可要是批准为其立庙的话,这差不多就等同于赋予了诸葛亮一个类似“皇帝”般的名号。
要想更透彻地理解立庙这一概念,我们首先得来讲讲,这场所谓的立庙风波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况。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前线溘然长逝。其离世之后,蜀军依循他生前的部署,有条不紊地向后撤去。并且,诸葛亮生前留有遗言,盼着自己身故之后,能安葬于汉中的定军山。待他去世,蜀汉官方也着实依照其遗愿行事了。
这便是直至今日,武侯祠位于成都,而武侯墓却处在汉中的缘由。
在诸葛亮离世的消息传扬开来后,诸多蜀汉的百姓纷纷自发地想要对其进行祭祀活动。但要祭祀的话,总归是有个集中之处更为妥当。于是没过多久,便有人提议,应当给诸葛亮建立庙宇,如此一来,便能方便大家伙儿前去祭祀了。
后世有部分史学家持有这样的看法:那个最先提出要给诸葛亮立庙的人,说不定其出发点真的特别简单,仅仅是打算建一个诸葛亮纪念馆罢了,目的也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在祭拜诸葛亮时更加方便。
然而关键在于,这些人对于当时的社会习俗是有所了解的,可在《礼记》方面,他们却知之甚少,并不十分精通。
据《礼记》所定,庙乃是用以祭拜祖先牌位之处。在周朝时期,对于立庙有着明确规定,天子之家可设立七个庙,诸侯能够设立五个庙,大夫可立三庙,而士则仅能立一庙。
在周朝那个时期,并非每一位周天子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庙呢。要知道,从周朝建立一直到它灭亡,这长达八百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当中,可是出现了几十位周天子哦。不过依照《周礼》所规定的内容来看,在这些周天子里,真正能够被单独建庙的,最多也就只有七位罢了。
然而,自汉朝起,此前的那种情况便有了些许改变。
首先,汉朝是在原本就存在的礼制之上,做了些许的变动调整。基本上来讲,所有汉朝时期的皇帝,依照相关规制,每人都能够配有一座庙宇。
其次,不少中下层的官员与百姓对礼法并非十分精通。于是在汉朝时期,许多地方出现了私自乱立庙的情况。就像西汉前期,山东地区有很多人给刘邦的孙子刘章立庙,究其原因,是刘章参与了平定诸吕之乱的行动。
在历史上,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大家自行建造起来的祠庙,这些祠庙并未获得官方的批准。对于这类祠庙,有一个专门的词汇用以描述它们,这个词便是“淫祠”。
在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区,官方针对淫祠的态度存在差异。有时,地方官员对淫祠的出现会持默许态度,只要无人闹事,便都能装作没看见。然而,也有些时候,地方官员会采取严厉打击的举措。就像曹操在济南任职期间,就曾大力将当地的淫祠予以废除。
恰恰就是这个问题摆在了刘禅面前,而此时,诸葛亮已然去世。
在那时,众多益州的百姓压根儿就辨不清淫祠与正规祠庙的区别。他们对诸葛亮怀着一份纯粹的敬重之情,就想着为其建造一座专属的纪念馆,如此一来,日后大家伙儿前去祭拜也能更方便些呢。
其实要是不把这件事拿到刘禅跟前,大伙私下里去建造的话,压根就不会有啥问题。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好多地方原本就存在着大量朝廷未曾批准的所谓“淫祠”呢。
在这件事情上,刘禅心里其实是十分清楚明白的。对于相关情况,他内心有着自己的想法,那便是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着吧,不想过多去计较和深究其中的种种。
可关键在于,之后,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特意将这件事给拎了出来,还摆到了蜀汉的朝堂之上进行议论。
有些事儿啊,乍一听感觉微不足道,仿佛都没多少分量,就像没上秤称量似的,估计连四两的重量都达不到呢。但要是真拿到秤上去仔细称一称,你就会发现,那分量重得很,恐怕千斤都不止,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想啊。
在这个问题被拿到朝堂展开讨论之际,众人不得不直面一个关键所在:倘若真要为诸葛亮立庙,究竟该以何种名义去立呢?从严格遵循礼法的角度来讲,此事压根就不合规矩!要是执意公开为诸葛亮立庙,那么首先就得对《礼记》进行修改才行。
总而言之,百姓要是自行私下设立庙宇,只要朝廷不去查验追究,那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然而,若是要让刘禅颁布旨意来公开建立庙宇,这可就与礼法严重相悖了。
然而,面对这一问题,刘禅迅速就回过神来了。他心里明白,提出此问题之人,恐怕并非仅仅是为了缅怀诸葛亮那么单纯。其很可能是想借着这件事,去撼动诸葛亮的威望,以此展开某种政治上的试探,进而为自身谋取利益。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
彼时,有个名叫李邈之人向刘禅呈递了一份奏疏。其主要内容为,诸葛亮所立之功极为浩大,已然达到功高震主的程度,实已堪称权臣。现今诸葛亮已然离世,他的后人能够安然保全下来,这便已然是极为幸运之事了,所以不应再对诸葛亮进行过多的祭祀之举。
对此,刘禅给出的答复极为简单。
他未经过多周折,径直将此人关进了监狱,随后更是毫不留情地将其处死,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迟疑与拖沓,就这样直接完成了从关押到行刑的一系列举措,让这个人彻底失去了生机。
立庙一事上,刘禅的抉择极为慎重,采取了“不给予明确回应”的做法。其一是他未下达为诸葛亮立庙的指令,如此便不会悖逆礼制,更无需对礼制作出修改。其二呢,面对民间自行建造的诸葛亮祠庙,他全然不过问,任凭众人自行去进行祭拜活动。
就当时那种局面来讲,实际上这已然算得上是最为妥善的解决之策了。没有比它更好的方式来应对当时的情况,它就是在那种情形下所能找到的最优解了。
然而,在诸葛亮离世差不多20年后,也就是公元263年之际,又有人提及要为诸葛亮立庙一事。但此次提出该想法的人,并非是怀着试探权力的心思,而是实实在在地想要给诸葛亮建造一座纪念馆,以表缅怀之情。
并且就在这一年,邓艾与钟会已然率军展开了对蜀地的征伐行动,如此一来,蜀汉政权的历史进程已然步入了最后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的儿子以及孙子,同样都是在这一年的战事当中英勇战死的。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刘禅便应允了下来,打算为诸葛亮修建一座庙宇。只是这座庙所处的位置并非是在成都,而是位于汉中地区,确切来说,是在诸葛亮墓的周边地带。
到了此刻,再也没人去争论礼制方面的问题了。刘禅呢,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依照汉朝的礼法规定,但凡皇帝亲自下令建造的庙宇,一般来讲就只能是用来供奉其自己祖先的庙宇。
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能够进入太庙去陪祭某一代皇帝,进而获得后世皇帝进行祭拜殊荣的大臣,其数量其实并不算少呢。
然而,要让皇帝单独下旨去建造庙宇,并且还是皇帝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件事的,那可就唯有这一个例子了,除此之外,再难找出与之相同的情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