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你能看到最详尽的“凯九万”解读——DC评凯音N30LE

耳机美学 2023-10-09 18:12:49

今年是国内老牌音频厂商凯音成立30周年的big year,为了纪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凯音爆肝出一系列的30周年纪念产品。而其中最受大家期待的,莫过于便携产品线的纪念产品——N30LE了。作为一位接近十年的“洗衣粉”,从N6一代开始凯音的历代旗舰便携播放器我都尽数收入囊中了,N30LE本来也在计划之中。但是价格公布之后发现,作为凯音三十周年的炫技之作,N30LE硬件配置堆料拉满,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大超出我预算范围的高昂售价,只能遗憾放弃了。但是买不起不要紧,找老梁涛哥刷脸借一借还是没问题的,于是在深度体验了半个月之后,这篇文章应运而生。

技术解析:“回归”“沉淀”“再起航”

每逢新机上市,老梁一定会发布一篇翔实、细致的文章,为大家详细解读产品的技术特点。而N30LE作为纪念凯音30周年推出的限量版旗舰播放器,老梁的技术解析更是深入浅出地将其介绍得面面俱到。但动辄万字的文章阅读起来难免有些杀时间。珠玉在前,我这里就不再“班门弄斧”,而是浅显地将N30LE的亮点总结一番,以便大伙看个通透。

简而言之,有三个关键词:“回归”“沉淀”“再起航”。

“回归”指的是,在N8一代乃至N3Pro上曾经备受好评的经典电子管音色,它又回来了。带着浑厚温润的音色,犹如胆机一般甘醇的听感,“Classic”模式这回成了N30LE电子管模式下的一个可调选项。

得益于电子管音色电路的三级放大结构,在N30LE上Nutube 6P1电子管能够单独承担起放大电压的功用。凯音并没有试图修正整个环路的失真,而是依靠各部分放大器的“自由发挥”确定最终的效果。故此,电子管独具特色的声音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会拉大总体失真,却带来了浓浓的胆味,与不少台式胆放上的操作如出一辙。

虽然这种回归令人喜闻乐见,但也会有一些人担心,C9、N8II上的极黑背景,极高透明度会不会就此被束之高阁,让它再度成为一位“偏科生”。其实N30LE作为一台见证凯音30年来深厚积淀、集技术之大成的播放器,“Classic”模式只是作为电子管音色中的一个选项。借助大环路负反馈系统,N30LE能够有效降低失真,在保留少许胆味谐波的同时,让听感更接近传统晶体管电路的听音风格,这就是电子管音色下的“Modern”模式。

听人声用“Classic”,听器乐用“Modern”,在胆管的渲染下,N30LE成功做到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着实讨人欢喜。

而切换到晶体管模式之后,又可进一步得到干净清澈,清爽自然的声音体验。而总体失真在N30LE强大的硬件加持下,被一压到底,展现出顶级的控制能力。凡是这些年在凯音前端上曾经出现过的优秀设计,这次都以更强大、更精致的形态出现在了N30LE之上。即技术与往昔情怀的“回归”,也是凯音十年便携发展历程的最好总结。

当然,凯音一次性给一台播放器塞这么多东西,还要面面俱到地要求它做到极高水平,没有足够的“沉淀”,是断然做不到的。

N30LE拥有丰富的可调选项与出色的可玩性,却也因此大幅增加了音频电路的设计难度。想要做出差异化明显,且兼具旗舰素质的声音,就需要使用全分立式设计,针对每个部分进行反复微调,再做好整个系统的联调。568个日夜、13632个小时、236次测试,每一组数据都见证着凯音工程师为N30LE付出的心血,单是保证每一个分立式单元的供电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对此,凯音的解决方案是不惜工本的堆料与成熟、沉稳的电路架构设计。

为了保障电源拥有更好的放电性能,更为迅捷的响应速度,凯音在N30LE上使用了一颗超级电容(在台机上被称为“大水塘”),作为电源的主滤波电容。电池也改成了三块,采用两串一并的方式,用以适配不同单元模块的电流、电压需求。精良的主机电源架构是N30LE得以展现优秀动态,充沛且稳定的带载输出,以及瞬态、弱音细节体现力的基础。

具体到每个单元,凯音都设计了单独的供电系统。本着有的放矢的原则,在做好稳流稳压,尽量压低噪声的前提下,功率放大电路的电源结构简洁,内阻更低,响应性能更好;DAC电源则特地增加了加强滤波电路,共使用了24颗松下POSCAP大容量电容担此重任, 充分发挥两颗AK4499EQ的性能;甚至连FPGA跟时钟系统,凯音也做了单独的供电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了全面充足的电源保障。

配合本就拥有旗舰水准的AK4499EQ、东芝(Toshiba)超低噪场效应管(JFET)2SK2145与安世(Nexperia)对管封装晶体三极管耳放,共同为N30LE贡献出了醇厚、丰满、自然的声音表现。

而正因为这个基础打得足够坚实牢靠,凯音得以在N30LE身上尝试以前产品上从未有过的新功能,那就是“Hyper”模式,是谓“再起航”。

如果你仔细阅读参数,会发现“Hyper”模式与P+模式下的带载输出功率并没有区别。它是通过锁定A类放大模式,进一步提高P+状态下的静态工作电流与工作电压,使其达到在N30LE上所能达到的极限状态。在Hyper模式下,N30LE的音色更为纯正通透,声场规整且动态饱满,热情澎湃的同时,还带着那么点余音绕梁的“仙味”,颇有一种高端台式机的风范。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更短的续航与更大的发热量,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为机器找个通风的使用环境。

听过了Hyper模式下的声音,才算领略到了这台机器全部的风采。

“凯三万”:它卖三万多一点问题都没有

简而言之,你可以把N30LE看做一套音响系统。它拥有一台高水准的解码器,后面既可以接驳温润、浓郁的胆放,又能够换作灵动、澄澈的石机放,更有兼具二者优点的“胆石机”模式——分别对应N30LE本机的电子管-Classic,晶体管以及电子管-Modern模式选项。

使用晶体管模式最能品味出N30LE温润、厚实的声底味道。

与凯音这几年推出的N8II、N7不尽相同,N30LE的音色更接近老N8,给人一种温润、厚实的感觉。但其声音素质,却来到了凯音便携前端的新高度:N30LE的解析力、背景纯净度、声场规模感、规整度,以及声音结项的精确程度,对比N8II难分伯仲,而针对高频和弱音的控制力,则更胜N8II一筹。当N8II在演绎某些大编制乐曲时,能听到一些本该属于后排抑或是弱音的高频音节,却夹杂了过于充沛的高频能量。因为没能及时收住,导致此刻的听感也稍显锋利。而N30LE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得益于精益求精的电源设计,N30LE仿佛拥有了更深厚的功力,对弱音与极高频的控制完全可以用“轻松拿捏”来形容。它们原本该是什么力度,就是什么力度,并不会因为强音的动态变化而发生偏差。N30LE的温润感,一部分便源于其强大的控制力。

而“厚实”的音色要怎样形容呢?还是拿我手上的N8II与DX320Max做对比。这两台机器的音色通透、明晰,犹如水晶一般,闪耀着华丽的光泽。它们会在中正、还原的基础上,将高频的揭示能力尽量向上延伸。而这部分高频,不仅包含了器乐的泛音余晖,还有来自中频的四次谐波以上的部分,主要集中于人耳仅能隐约感知的15-22KHz频段。使人听起来不仅倍感通透、十足空灵,器乐的音色仿若也被镀上了一层光华。

但N30LE这边却有着另一种处理方式:相对更注重人声和乐器基音的演绎,结项与密度稍大,也更细腻了一点点。在尊重还原的基础上,加强了二、三、四次谐波的揭示力,使谐波主要集中在6-15KHz这部分易感知的部分,减少了极高频谐波的比重。这样,音色会显得更扎实,在本音的周围弥散开来,自然衰减,而不是选择一直往上延伸,直到天灵盖。这样听上去就会更显沉稳、厚实。N30LE之所以能让人沉浸于乐曲当中,靠的并不是“余音绕梁、三日不散”的唯美感,而是乐曲本身的旋律,编曲带给人的无尽感染力。

而开启“Hyper”模式则会加强N30LE的表现力。

此时,N30LE的音色会变得更加润泽、细腻。乐曲中的弱音、泛音与混响这些弱元素,在充足驱动电流的加持下,变得更加容易被人感知到。更多的中低频泛音细节、中高频谐波被激发出来。听起来进一步纯臻、通透,动态力度稍稍增大,声场的混响、边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整体上在向N8II与DX320Max那个方向在走,但仍旧保持了自身足够鲜明的特点,建议常开。

当我把N30LE切换到电子管模式,“胆味”也被顺势激发了出来。为保证这种“调味”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凯音根据胆管音色的浓烈程度,特地划分出了“Modern”与“Classic”两种模式。在“Modern”模式下,N30LE更像是接上了一部胆石结合的耳放,同时兼顾了胆机与石机的特点。其微动态仍然会给人以鲜活、灵动的感觉,但乐曲中的能量向外释放时,在即将要达到峰值的前一刻,会有一个撞上海绵垫似的缓冲动作,将力量化解掉。类似于将锋利的棱角打磨成圆润的过渡,听起来自然舒服多了。但无论是整个声场的规模、解析力与分离度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是从宏观上把乐曲“捋顺”了一下,削去了几分生硬感。

而Classic模式相对“Modern”显得更为激进。如果说晶体管下的声音,好似从空气中自然地向外弥散。那么此时的声音,更像是在水中缓缓地飘散开来,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收住,沿着一条线逐步放缓,直至慢慢地停下来。但音色本身又如同披上了一层和煦的阳光,仿佛身处黄昏时分,那些向阳的物件们借着夕阳,纷纷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泽。也就是说,缓冲感被进一步加强,同时胆机特有的高频染色也更为浓烈。配合上N30LE本就强大的硬素质,真正做到了浓而不糊,颇有那种高级解码搭配上好胆放的风范。

由清淡到浓郁,层层递进,泾渭分明,N30LE的每个挡位都拥有截然不同的适配性和玩法。

谈及搭配,我倾向于拿出这段时间内,自己反复尝试下来比较喜欢的几套组合来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多单元动铁耳塞的代表——UM Maven Pro。既然N30LE“西装套”搭配了Amber Pearl这样一副动铁静电耳机,那么用它同样也能够把Maven Pro驱动得淋漓尽致。针对Maven Pro的声音特点,我选择了“低增益+Hyper模式+电子管Classic”这样的组合。Hyper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N30LE中低频信息量丰富的特点,低增益有助于增强电流控制力,稳定声场与结项定位。而电子管Classic选项则可以缓冲打磨掉高频动铁与静电单元的些许火气,让声音更显柔顺。得益于多单元动铁塞强大的解析力与分离度,即便将N30LE的“胆味”拉满,它也能很好地描绘出生动、真挚的中低频与空灵、水润的高频细节。Maven Pro在器乐高频处有着颇为细腻的处理,在胆管音色的加持下则更显诗意、唯美。非常适合聆听各种管弦乐器为主的小编制古典乐。大编制乐虽然因为气势上差了几分,临场感没那么强,但充盈的细节仍然可以让人爽到。听流行人声的话,反倒因为低频鼓点不如动圈那么拳拳到肉,没那么强的感染力,因此我更推荐搭配动圈与圈铁。

动圈耳塞我选择了JADHiFi家的DM+凝神,配合N30LE的“中增益+Hyper+电子管Modern”模式。比起多单元动铁塞相对鲜明的线条感,动圈更强调饱满的氛围与整体的协调感。在N30LE的驱动下,相比动铁耳机,DM+的人声与乐器结项更大,彼此之间拉得没那么开,但也拥有更强的混响效果。为了突出动圈的动态优势,所以我开了中增益。试听过程中,我感觉到不开Hpyer,使用晶体管时的声音有点素,所以打开了电子管跟Hyper模式。选择Modern是因为Classic听下来有点限制动圈泛音的发挥,放开束缚会更好听一些。此时的DM+更适合聆听流行音乐。低频的澎湃感十足,鼓手挥动手臂的力量被完全激发了出来,鼓点声冲击力十足,临场感接近满分。来到高频部分,由于动圈单元参与高频发声的面积比动铁要大不少,所以对音色的表现更加完整,润泽度更胜一筹。动铁的走向往往是向上延伸,而DM+是在横向散开,与N30LE的中频表达方式不谋而合。因此,又进一步加强了流行音乐当中,人声与钢琴、吉他等伴奏乐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过,这里不推荐自带复杂编曲的日式ACG音乐,听起来填充得太满了,不如试一下其他类型的耳机。

除去入耳式的动圈,这里我想单独聊一聊平头耳机,因为平头的听感又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用凯声的钛铃Plus举例,把N30LE调节到“中增益+Hyper+晶体管”模式。由于平头塞开放式的构造,通常它的低频动态不如入耳一般丰沛。但由于它的振膜更大,佩戴时也不必深入耳,所以听感更宽松、舒展,声场的规模感也会稍大一些。虽然细节表现力可能比入耳稍差一些,但晶体管模式下,N30LE用极强的揭示力弥补了这个不足,甚至让钛铃Plus的高频也带上了一丝向上延伸的空灵感。无论古典交响还是现代流行,无论慢歌、快歌,甚至是各类日式ACG,N30LE加钛铃Plus的组合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虽然没那么极致,下限却不低,主打的就是一个百搭。

一般我不会拿难伺候的大耳来为难便携前端,因为毕竟再极致的便携播放器也是便携播放器。但我有点想试试这台机器的极限在哪里,于是我拿出了终极考验——森海塞尔HD800。相应的,N30LE也被我调节成了驱动力最强,且借助胆管抚平刺激感的高增益+Hyper+电子管Cassic模式。不过,对于一台随身播放器来说,驱动阻抗300Ω的HD800还是有些吃力。耳机华丽的中高频、与恢宏的声场倒是被发挥出了八九分功力。其宽松度,分离度对比那些台式一体机,也没什么好挑剔的。音色通透、完整、自然,有钟灵毓秀之感,听小编制基本没什么问题了。但低频还是处于一个仅能提供氛围感的状态,演绎其他题材不是很给力。不过这种表现在便携前端里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凯九万”:“珠海之声”的“双向奔赴”

讲完了单机版,我想来聊聊搭载UM Amber Pearl(琥珀珍珠),售价89999元的套装版。看到这个价格,我觉得很多人会不理解,仅仅是多搭上了一条耳塞,“珠海之声”的套装价格却涨了那么多,这条Amber Pearl能担当得起这个售价吗?其实套装版不仅由凯音与UM的工程师联合设计开发了耳机,为了得到最佳的匹配效果,套装版的播放器也在硬件上做出了一定的改动,用以适应Amber Pearl的声音特点。

首先UM给予了这条Amber Pearl超旗舰的配置,甚至比他们市售价格最高的群星之上还要复杂。单边15单元,总计30单元的架构,不仅致敬了凯音成立30周年,与N30LE遥相呼应,其4低频、2中频、2中高频、4高频、2静电加1枚全频宽移频压电骨传导单元,总计6分频的设计,也为其丰沛、真实的信息量提供了充分保障。

多单元动铁耳塞大抵遵循这样一个设计规律:每副耳塞采用的单元型号越多,分频点越多,根据单元特性分频做得愈发细致,它的音色呈现出来也就越来越真挚、细腻。但这样做也意味着必须照顾每种单元不同的发声特性,要结合分频点,导管设计,以及精确的单元匹配,严格处理多音串扰,统一相位,将全频段的声音融合得天衣无缝,不得有哪怕一丁点儿的瑕疵,这种工作难度无疑将呈现几何级数上升。所以市面上那些售价动辄几万块的多动铁塞子,某种意义上也并不算割韭菜。人工匹配单元,工程师反复地打版、试音、再修改,都要付出成倍的时间与精力,再分摊到并不算大的销量当中,最终成品的价格自然高高在上。

聊回到Amber Pearl耳机,它同样采用了与群星之上的“全频宽移频补偿技术”,将骨传导单元的谐振点移频到了人耳相对容易感知到的频段上,令Amber Pearl的声音透明度、延展性,以及信息量达至一个全新的、平衡的境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真正实现1+1>2的效果,在Amber Pearl大致定型后,N30LE又与Amber Pearl进行了无数次联调,为了将塞子的潜力压榨出来,也为了将声音适配做到最好,凯音又在N30LE原有硬件的基础上做出了多项改进,才成就了如今这对组合。

其实我对搞联名已经习以为常,他们通常是耳机改改机内线,换条合适的线材,再调整一下声音就算完成任务。但是前端为了与耳塞滴水不漏地搭配在一起,反过来特地挑选了某些更适合耳机的零部件,主动改调音,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套装版N30LE将时钟晶振改换为CRYSTEK 的CCHD-575系列,搭配Amber Pearl会带来更宽松的听感,泛音细节也更为丰富。在电子管的驱动输出部分,套装版选用了与Amber Pearl适配性更好的JFE150,给Amber Pearl带来愈加饱满表现的同时,也会让节奏、速度,以及极弱音等环节施展得更游刃有余。而套装版的功率放大电路,使用了停产多年的东芝2SK389孪生JFET配对管,经过凯音的悉心微调,让Amber Pearl呈现出栩栩如生,珠圆玉润一般的声音,从而将高频处的那一丝燥热打磨殆尽。

针对前端,尤其是在一台已经做好的前端继续修改,不断折腾新版本,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可想而知。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复打磨,没有针对N30LE每个主要部件的修改与权衡,以至于让前端和耳塞表现出更高的驱动适配性,这套组合不可能做到像现在这样浑然一体。属于是“珠海之声”的双向奔赴了。

针对N30LE/Amber Pearl的套装版,我推荐使用“中增益+Hpyer+电子管Modern”的组合。第一耳朵听上去,你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太过惊艳的地方。仅仅是密度大了一些,人声、乐器的基音部分并没有和其他的旗舰组合拉开什么差距。但只要稍稍细品,就会发现:Amber Pearl在低频、高频和极高频处拥有极强的细节揭示力,能把特别复杂的编曲梳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多单元,多分频式架构的一大优势。具体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呢?普通的耳塞在表现单一乐器时,是一种质感,但当背景音乐开始变得复杂,很多条音轨齐头并进时,再把这件乐器找出来听,它的动态会缩减,响应会变得拖沓,音色质感也会更显粗糙,照比最佳状态差不少。这对于Amber Pearl来说,反倒是拿手好戏。当你戴着它聆听一首高质量的古典音乐时,在一堆乐器当中你只要集中精力挑出其中的一种,它都能够展现出清晰的音色,由强到弱完整的动态,以及细腻的泛音。就算本该作为陪衬抑或是底声的乐器,例如沙锤,中音提琴,单簧管,Amber Pearl都可以一五一十地将各种细节展现出来。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副耳塞拥有更接近动圈的听感,从低到高,由弱到强,Amber Pearl在全频段上对音色、动态以及结项稳定性处理,都保证了很强的一致性。静电单元更多是充当调味、润色的作用,描绘出静谧深邃的背景下,广渺却带有淡淡边界感的声场,对高频音色的影响几乎为零。至于骨传导单元,则是承担起全频段润滑剂的作用,把动铁单元之间不那么顺滑的地方整理得流畅、自然。由于Amber Pearl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实在太过丰富,聆听时切记将音量调小一些,不然听多了耳朵就会感觉到疲劳,精神上也会略感疲惫。

以上是基于N30LE/Amber Pearl套装版试听下来的感受。那么Amber Pearl搭配到普通的N30LE上又会是什么感觉呢?依然是一样的模式配置,耳塞最基本的音色、三频走向、空间定位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毕竟套装版是做过针对性的特调,单机版仔细AB就能发现音乐背景中的弱音相对收敛了一些,不如套装版那么热情似火。单机版N30LE搭配Amber Pearl演绎歌曲时,就好像歌手惯常的一次登台表演,总让我觉得情感或者说感染力欠了一点点火候,但总体上听起来更纯净,也多了几分朴实。二者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套装版一些。

凯音反复强调,套装版并非只能适配Amber Pearl,在搭配别的耳机时,同样有着优秀的表现。相较于单机版的N30LE,套装版驱动UM Maven Pro的中频韵味更佳,泛音感知起来更明显,向上延伸的弥散感也更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水润了几分。更有温度的同时,结项也变得更大了,声场多少会显得挤了一些。听华语流行会更有感情,但古典乐这边,我觉得单机版更和我的胃口。

套装版N30LE搭配JADHiFi的DM+凝神,最明显的是高频的泛音和延伸又变强了,多了些许的“高级感”。低频的气势也涨了几分,爽快感再进一步。

而到了HD800这里,能感觉到前端的控制力在变强,高频的动态细节展示得更为精确。整体的听感也要更活泼、热烈一些。低频部分则相对凝聚,力量感也稍强了一些。看来对于高阻大耳,套装版的驱动力的确有优势。

这样的表现也被传递到了平头塞上。此时的钛铃Plus的声场已经有几分开放式大耳的感觉,会用隐约的边际感描绘出一个相对宏大的轮廓,器乐的密度,人声口型也随之变大。

一番细致对比下来,其实单机版和套装版差异并不大,不是仔细AB很难总结出来,二者的音质表现在便携播放器中都可以说达到了天花板级别,且很难说哪个就全面优于另一个。一句话总结就是:单机版更纯净,而套装版要稍微热情一些。

结语:30年,好听从此不一样

爆肝将近八千字,不谦虚地说,这篇文章应该是目前为止全网你能看到的,最详尽的凯音N30LE解读。我不确定这篇文章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无论是对于品牌方还是代理商,相信区区几百台N30LE早已订购一空,而对于N30LE的目标受众而言,应该也早已下手了,大概也不需要这样一篇文章来推波助澜。N30LE在节前已经还回凯音,这几天我依然会常常回味它的美妙音色,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谨以这篇文章祝贺凯音30周年生日快乐,同时表达我对这家30年来专注于为用户带来好声音的品牌的喜爱和崇敬。

1 阅读:25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