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头条推荐的一个热度较高的一个提问,我作为快结束一生的老人,谈点看法?
我对我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也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还是很推崇的,那个时候教育方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现代的教育的目标没有根本的区别,教育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其实教育的目的无非就两个,一个是培养社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并能引领世界发展的精英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需要采取重点培养方式。但这样的人只是极少的部分。
大多数的孩子,只能成为社会上普通劳动者,也就是各个行业,各个专业的打工者,因为学业程度的不同,所从事的打工者收入水平会有差异。这与社会供求关系决定的。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的。
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把普通的孩子,纳入精英选择队伍中,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也是当前危及社会稳定的一大公害。
那些普通孩子,上了普通的大学,反而成为个人在就业市场高不成低就的精神负担。
我认为,对那些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可以采取跳级的方式,给他们设立绿色的成才通道。可以大幅提升成才的可能性。没有必要让普通孩子去给他们陪跑,毕竟社会所能容纳的精英是极少数。
而普通的孩子,应该彻底、系统地清理教材,以社会普遍适用性为教材内容,把义务教育,提升到大学阶段,全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为准。
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转入技工类,中等,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学习。这种学校也应纳入义务教育,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这类技术学校应具有较高的教育师资,与其他义务教育类型的学校的待遇相同,激发各种义务教育形式的从业员工及老师的积极性。
学制要缩短,建议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大学三年。这样步入社会从事工作的年龄就会大大提前。大部分学生,19岁之前就能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两年内实行只给生活费用的学徒制,减轻企业负担。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在两年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大部分的进入单位或工厂工作,少部分参加研究生考试。考上后,经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22岁就可以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了。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把政治道德、体育、劳动作为主课,培养孩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通过强化体育课,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把竞争意识牢牢地树立起来,对孩子的未来参与社会的竞争,提供健康体魄和精神动力。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成绩只规定一个标准,就是合格,就是学会就行了。可以采取降级的办法,确保合格率100%。如果实在学习困难,就转入技术类学校,进入另一个义务教育通道。
现在的教育基本功能被严重地扭曲了。大多数的孩子,上了学,连社会都适应不了,本应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反而成社会的包袱,这违反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让大多数的孩子成为极少数精英群体的陪衬的工具。这不公平。
从我一生经历来看,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都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持续地学习和磨砺中来的。学校只是打基础。并不能代表能力和水平。给孩子扎实的基础起步知识就是教育的目标。
在打基础阶段树立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才是应有的教育之义。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也谈不上什么改革建议。只是随便聊聊而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1cc437335b7f6d4198edf0d0ba484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10278736d0451fb1160aaa862455fc.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d4ad79f8f0129c6af3064b2f74a17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5734a1521defc287ba43c837abc078.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138d9ed0338fb60783ad21cabbf754.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5a6f6b99b4dc0c095fa8ff44c584d1.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5e7ab714389cf16d9a180cbabb989b.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35e9e3b8dd8795417235b00e8cd0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