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的历史掠影
八王之乱,历经十六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诸王相互攻伐,百姓民不聊生,严重地破坏了百姓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因为常年的战争给西晋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西晋的国力也是不断下降。
同时也给了北方胡人入侵中原的机会,成为了历史上汉人最接近灭族的一次。
通过剖析八王之乱,看职场中,对于选人用人何其重要。
东汉末年,经历了曹操、孙权和刘备的三国之争,中华大地一片被摧残的狼藉。末年,司马懿利用高平陵事变获得权力,并且在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下统一全国,终于实现了安定。
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西晋,在司马炎统治时期,人民安居乐业,一切都往欣欣向荣方向发展。然而,司马炎寿命不长,在临死前做了件牛逼的事,就是选择了司马衷继位,司马衷以其智商低而在中国史上被无人不知。
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从出生就智商一般,周边人全力欺瞒他老子司马炎,最后司马炎还是觉察到他的智商问题,为了好好的考验他,亲自出了三道题,可惜被周边人替答作弊,错了改变历史的机会,估计一代英主司马炎到死都不知道他儿子是真傻。
司马衷做皇帝后正事基本没干,却搞出了很多幽默段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何不食肉糜”,在老百姓都要饿死的时候,这位皇帝很疑惑的问周边人,老百姓都要饿死了,为什么还不吃肉呢?还有一次,听见蛤蟆在叫,问:蛤蟆叫是为了公事还是私事?
最终,皇权全部被小人掌握,政令不通,市场上买官卖官成了家常便饭,这也直接导致了马上到来的“八王之乱”。
为什么一代豪杰,为天下选择了一个痴呆的继承人。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通,司马炎缺少敢于直言的下属,对实际情况不掌握,过度依赖奏折上的内容,否则不会连自己儿子的智商都不了解。
现实中存在不少企业高管,长期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跑工地,对项目的调研也是提前打招呼,缺少第一手信息。
此时,如果选择了对的经理人,有责任心,对工作踏实务实,即使高管稳坐办公室,也不会出乱子;但如果用人选择出了问题,欺上瞒下,项目的质量和进程就无法保证。
在职场,尤其国企,领导普遍不将能力作为培养的第一考量。
国企中,领导在培养自己心腹时,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态度和忠诚,然后才是能力和业绩,没有忠诚的能力,在领导面前一文不值。
假设晋惠帝司马衷生活在现代,家境优越,背景显贵,人脉丰富,就算是智商低,只要还能上得了场面,照样风生水起,甚至还可以“独当一面”,成为管理者。但最后能不能从一而终,安全落地,是个大问号。
作为职场管理者,在选人用人上,要统筹考虑,人品和能力永远值得被重视,这是保护自己的屏障;忠心和顺从的确让人舒服,但缺少人品和能力,就像是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奸臣,终究是对自己潜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