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于既能达成所想,又能维护对话氛围,不至于让场面落于尴尬,对于敏感人群,敏感时期,尤其是敏感事件中,“语言艺术”便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此时的大清朝廷,鳌拜和魏承谟的斗争,已经影响到了政务的处理和朝堂的稳定,自然需要孝庄太后亲自出马,更需要“语言艺术”发挥作用。
魏承谟当朝弹劾鳌拜圈占土地,鳌拜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非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奈何魏承谟的背后隐约站着索尼,更有康熙皇帝的大力支持。
鳌拜无法直接动手,就只能将压力转给孝庄太后:
太皇太后,臣已经是万般无奈了,这才来惊动您,老祖宗您瞧,这些全是文武大臣和各省官员,奏请更换帝师的折子,臣等认为,为皇上的千秋万代着想,应该早日撤换汉人魏承谟,另聘一位满人做皇上的师父。
除了三朝元老索尼,鳌拜可谓康熙朝堂上势力最为强大的所在,为了扳倒魏承谟,鳌拜发动了满朝文武,乃至各省官员共同上折施压,硬逼着孝庄太后站出来“主持公道”。
可孝庄太后何许人也,还能不清楚鳌拜的惯有手段,来看孝庄的反应:
莫非,他们也不希望汉人为帝师?
翻译一下这句话:他们是主动还是被迫,你清楚,我也清楚!
可鳌拜顾不上考虑这些,他就只想达成目的,逼着孝庄表态:
这正可证明,无论满汉大臣都是出于公心,对大清忠诚不二,也证明魏承谟他已丧尽人心。
就当前的局势而言,朝廷需要鳌拜,皇上需要鳌拜,孝庄也就只能暂时忍耐,可面对鳌拜如此赤裸裸的逼迫,孝庄也必须给予适当敲打:
鳌拜呀,老姐姐也跟你说个知己话,我啊,早就想给皇上换个师父,只是一时找不着德才兼优的饱学之士,多多益善嘛,只要为皇上多经心不是,哎呀,又有这么多的折子堆在我这里,真是逼得我呀,不换不行啊!
啥意思?
表面上看,这是孝庄顺着鳌拜的意思给出的回应,但实际上,这是孝庄在明确自己的绝对权威,在告诉鳌拜,换不换帝师,我说了才算,你不能逼我!
真要正面硬刚,鳌拜到底不是孝庄的对手,一听孝庄生气了,鳌拜赶紧告罪:
臣万不敢逼太皇太后,恰恰是为太皇太后着想。
再看孝庄的回答:
这我相信,可是有些事我可是闹不清楚,你如此反对魏承谟,是不是跟他弹劾你圈地有关?
谅你也不敢!另外,别以为我不清楚你心里的小九九,你之所以如此对付魏承谟,不就是因为魏承谟状告你圈地吗!
当然,意思虽然如此,但话不能这样说,孝庄还是留给了鳌拜以解释的机会:
臣受先帝爷的厚恩,从来都是战战兢兢,无半点私心,从未侵占过一分民田,更未动用过皇庄土地。
只是,鳌拜说了这么一大通,强调自己用心当差的同时,还坚决否认了圈地的罪行。
可孝庄却一句话将鳌拜的场面话顶了回去:
这场面上的话呀,到朝廷上说,在这,我只关心要害。
你说了我也不信,我就问你,你为什么一定要扳倒魏承谟!
话说到这个份上,鳌拜也不用再装了,但公报私仇的原因绝对不能承认,那就往大了扯,往孝庄最为在乎的方向上扯:
要害是魏承谟诬陷臣圈地,这不是仅仅是攻击臣一人,更暗藏着对满清八旗的不满,其用心是欺君乱政,挑拨四位辅政大臣窝里斗,而索中堂也一时糊涂,竟将臣与魏承谟各打五十大板,太皇太后,臣冤枉啊!
魏承谟是不是针对满清八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魏承谟弹劾鳌拜,已经严重影响了四位辅政大臣的内部团结,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朝廷政务的日常处理,这才是孝庄真正在乎的事情。
既然如此,孝庄就不能不管了:
孝庄:要果真如此的话,我呀,还真得多几句嘴,你呀,让舒克萨哈媕把圈地这事暂时撂下,你们四位呢,先集中精神料理朝政,同心同德辅佐皇上,这才是正事,这日子还长着呢,别误了正事。
鳌拜:太皇太后明鉴,臣这就转告索尼和舒克萨哈。
好了,鳌拜的第一个目的,摆脱圈占土地的调查,已经达成了,可这项调查只是被“暂时撂下”,只要魏承谟还立于朝堂,鳌拜就永远不会安宁。
所以,鳌拜还要继续进攻,还要继续“逼着”孝庄对魏承谟做出处理:
鳌拜:此外,那个魏承谟?
孝庄:这个魏承谟嘛,哎,你是不是应该有主意了?
鳌拜:魏承谟多次扬言说要卸官去职,回家养老。
孝庄:他这是气话,那是文人的骨气,他呀,当了皇上几年的师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那也有些疲劳,临了呢,那朝廷也得赏他点什么东西,让这些臣子们都看一看,皇上尊师重教,为天下表率。
鳌拜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能将魏承谟罢职去官 回家养老,可孝庄如果答应了鳌拜,不但会助长鳌拜的嚣张气焰,更会寒了那些坚定支持康熙皇帝的臣子们的心。
所以,孝庄当然不会如此处理魏承谟,但人家给出的拒绝理由,却能让鳌拜乖乖闭嘴,因为魏承谟是帝师,如果重惩魏承谟就会让皇上落得骂名,要想维护皇上的正面形象,就算撤掉魏承谟的“帝师”职务,也必须给予相应补偿和恩赐。
鳌拜该怎么办?
不同意?
身为臣子,怎能让皇上落得不堪境地!
同意?
那好,鳌拜先给出了“补偿”意见:
臣建议,赏魏承谟黄马褂,并养老银子五百两。
如此“补偿”,和罢职去官没什么区别。
孝庄当然不会同意:
是不是薄了点?
注意,孝庄用了“是不是”的商量口吻,而不是“不行”的武断拒绝。
鳌拜再是嚣张也必须懂得进退,给足孝庄面子:
鳌拜:请太皇太后懿旨。
孝庄:他呀,还可以当奴才用用,身子骨还行,人哪,矫情,你越让他养老,他就越老得快,就像我,我就不想糊糊涂涂的过早地老。
意思很明确,不同意让魏承谟回家养老!
而且,孝庄还用自己作为例子,强调说明了魏承谟的“不服老”,鳌拜又该怎么办?
不同意?
你也想逼着孝庄退休?
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
是,太皇太后说到根上了,就连臣也怕养老呢!
好了,既然鳌拜没意见,孝庄就能给出自己的建议了:
孝庄:这个魏承谟,他不是二品京官吗?给他个从一品,把他弄到外省去,当个巡抚什么的,不就得了吗?
鳌拜:太皇太后,巡抚可是个封疆大吏呀!
孝庄:当然啦,我从来不干涉朝政,我只是个建议,行不行哪,还得请你们四个人商量着办。
鳌拜:臣领旨。
好一句“我只是个建议”,好一句“还得你们商量着办”。
此时的孝庄像极了领导给出的“个人意见”,嘴上说着“仅供参考”,可你违拗了试试,你真就当成建议试试?
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建议”能够顺利通过,孝庄还专门给了鳌拜一个建议:
关于魏承谟外放巡抚的事,最好由你提出来,可别说是我孝庄的意思,这样一来呢,朝廷内外的人就都会认为你鳌拜以恩报怨,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他魏承谟只不过得了一个巡抚,而你呢,得到的是人心,你说,哪个多哪个少哇!
“语言艺术”的魅力,皆在孝庄的建议中完美展现。
表面上看,这是孝庄为了鳌拜考虑,但实际上,这又是孝庄保护魏承谟的理性做法,仅用“中庸”已经不足以形容孝庄的智慧,这一招堪称调和智慧的巅峰,不得不服。
言尽于此,鳌拜还能说什么,只能妥协:
臣真是羡慕这个姓魏的。
可鳌拜的妥协并非如此简单,他还有着交换条件呢:
太皇太后,那帝师的事?
啥意思?
你对魏承谟的处理,我同意,那帝师的事情是不是能听我的了?
孝庄当然懂得“利益交换”的基本原则,直截了当给出了回应:
哦,这得靠你给挑一个来,老祖宗啊,最相信的是你。
交换达成,朝局再次归于平稳,一次紧张到剑拔弩张的危机,就这样被轻松解除。
孝庄的大智慧,恐怖如斯!
只是,没有了魏承谟的有效制约,鳌拜变得愈发嚣张,甚至很快便成为了权倾朝野的所在,到那个时候,孝庄又会如何应对?
索尼家族的再度崛起,皆在孝庄的一盘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