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上山”“良田变光伏”引发我们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

寄柔来看趣事 2025-03-03 08:57:16

编者按:本期聚焦“水稻上山”“良田变光伏”等现象,引发了我们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深刻思考。在南庄县蒋巷镇,3800多亩耕地良田建起了光伏,而老百姓建个小屋却不被允许,这种反差令人震惊。建光伏占用农田涉嫌违法,基本农田红线不容践踏。这不禁让我们质疑当地政府官员、村支部、村委会等相关人员的作为。究竟是监管缺失,还是另有隐情?这一系列问题亟待查明。我们需重视土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百姓合法权益。期待相关部门能迅速行动,拨乱反正,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特约评论员/高山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一些地区出现“良田变光伏”等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这种现象不仅挑战了农业基本农田红线,也让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更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农业基本农田红线的划定,正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当我们看到大量的良田被用于建设光伏设施,不禁要问: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审批?

从能源发展的角度来看,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具有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占用耕地来建设光伏电站。在追求能源目标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坚守耕地保护的底线,不能顾此失彼。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良田变光伏”这样的现象呢?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和能源指标的压力下,忽视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问题,导致一些违规行为未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地方政府应当反思自身的发展理念和决策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了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盲目跟风和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而作为村支部、村委会以及村支书、村委主任等基层干部,他们身处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更应该肩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要积极宣传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提高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加强对本村土地使用情况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报告违规行为。在面对上级的不合理要求时,要敢于坚持原则,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的长远发展。

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要增强耕地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来。要发挥监督作用,对身边的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法规意识,依法依规使用土地,不进行任何破坏耕地的行为。

我们再回到题目中所提到的南庄县蒋巷镇的情况,3800多亩耕地良田被用于建设光伏,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相关部门必须对此进行深入调查,查明是否存在违规审批、违法占地等问题。对于涉及的责任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时代。但这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耕地、破坏粮食安全为代价。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坚守耕地红线,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我们的耕地、守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总之,“良田变光伏”的现象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耕地的保护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障能源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一个美好的未来。

编辑 陈杰

0 阅读:0
寄柔来看趣事

寄柔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