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穴居部落:22户、98人百年间共住一洞,洞内通婚还用周朝婚俗

玉箫苒得笔记 2024-10-10 13:41:20

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在现在的社会,假如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然后将你丢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你猜你能扛多久?

一天两天还是一两个月?

按照现在人的行事作风,估计最多一周可能就急得鸡飞狗跳了!

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贵州就有一个神秘部落,人家不仅不需要什么电子设备,反而对自己的这种简陋生活感到轻松自在,尽管有人想带他们出去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繁华,人家还就是不去!

这就不禁让人感到纳闷了,这部落里难道是有啥金银财宝,还是说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能让这群人一直守护在这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你能想象还有人选择居住在原始山洞里吗?

想象一下,当你还在为房贷发愁时,有一群人却在1800米高的山洞里安居乐业了整整150年!他们就是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的中洞组苗族村民。

这22户98口人,世世代代住在一个巨大的溶洞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历史与传统 深山中的避难所

中洞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年前。据村中老人讲述,150年前,为了躲避战乱和土匪,他们的祖先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搬进了一个巨大的山洞!

多年来,中洞组村民保持着相对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悬崖绝壁上开垦出农田,种植玉米、红薯、土豆。别人喝自来水,他们直接喝山洞顶上滴下来的水!原始又环保,一秒穿越到石器时代!

尽管中洞组村民长期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外界的影响开始逐渐渗透到这个闭塞的山村。

她到来可以说为中洞组带来了新的希望,她不仅义务教学,还积极为村里争取资源。在她的努力下,中洞小学的学生人数从40人增加到70多人。

她的付出感动了许多人,虽然她最初的目标是劝说村民搬出山洞,但在了解了村民的实际情况后,她改变了想法。

她意识到,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环境中的人们来说,突然融入现代社会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和适应困难。

因此,王东灵选择留下来,继续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教育,她的努力为中洞组的孩子们打开了认识外部世界的窗口,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村民的选择

这种选择反映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对于中洞组的村民来说,洞穴不仅仅是一个居所,更是他们文化和身份的象征。

多年的穴居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贸然改变可能会引起心理和文化上的不适应。

尽管拒绝搬迁,村民们并没有完全拒绝现代化,随着电力的引入,村民们开始使用电器,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家庭开始尝试新的生计方式,如发展养殖业和开办民宿。

中洞组的故事引发了关于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一方面,这个独特的苗族村落保存了珍贵的文化传统,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另一方面,村民们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和需求。

近年来,中洞组逐渐成为了一个小众旅游景点,一些村民,如王启国家,开始尝试经营民宿,为游客提供体验穴居生活的机会。

这种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为村民创造了新的经济来源。

同时,紫云县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们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农业、林业等产业。特色农产品如红心红薯、茶叶、金银花等,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

结语

中洞组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传统社区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的应对方式。他们既没有完全拒绝外界的影响,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相反,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能够兼顾文化传承和现代发展的道路。

从最初的与世隔绝,到逐步接纳现代文明的便利,中洞组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轨迹。教育的普及、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都在推动着这个古老村落的进步。

但中洞组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如何让年轻人既能传承传统又能适应现代社会,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中洞组的未来,将继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

他们的经历不仅是一个独特社区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缩影。

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当地居民的选择,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将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

信息来源:

亚洲最后的穴居人即将搬出山洞------新京报

五代穴居人,一场遗世梦------新京报

0 阅读:2

玉箫苒得笔记

简介:执笔键盘,半映风韵莲步翩,玉箫一管,天荒地老映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