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德国前、德国后两个阶段。她说:“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张幼仪的遭遇,让世人都可怜她。殊不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也做了不少坏事,婚姻不幸也算是她咎由自取。那么,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
张幼仪出生在书香世家,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就算是千金小姐,都会受到冷眼相待。
在她七岁时,家中遭遇变故,原本富甲一方的张家渐渐地衰弱了下去。好在,张家的两个哥哥很是争气,让张家恢复了一些元气。
两个哥哥满腹经纶,张幼仪在成长的过程中,读书并不多。于是她向父母要求自己要去上学。最后获得了求学机会。
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的婚姻大事,仍然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只能听凭父兄安排。
四哥张嘉璈担任浙江都督秘书,在视察杭州学堂时,看到了徐志摩所写的作文,被对方的才气所打动。
经过打听之后,才知道是当地一位士绅家的独子。而后,和徐家商量之后,双方很爽快地订下了这门亲事。
对于哥哥为自己选择的夫婿,张幼仪也深信哥哥定会为她选择最好的丈夫。
那个时候的她很天真,她相信只要自己孝顺地伺候丈夫,勤俭持家,恪守妇道,定能受到他们的喜欢。
后来,她才知道,徐志摩从第一眼开始就嫌弃她,还说她是乡下土包子。
虽然徐志摩读了很多书,但他仍然被传统思想所束缚,不敢和父亲对抗,只好同意了这门婚事。
张幼仪在期待着新婚以后的幸福生活,而徐志摩却开始了他痛苦的婚姻生活。
在洞房花烛夜,徐志摩的潦草行事让张幼仪隐隐地感觉到自己今后的生活,或许不是自己想得那么美好。
婚前,母亲对她多番交代,告诉她为人妻的经验。可这一切对徐志摩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在新婚几个星期之后,他就去读书了。两个还没有熟悉的人,就这样再次陌生。
每当寒暑假,徐志摩也只是对妻子履行最基本的义务。就算是儿子出生之后,徐志摩那颗坚硬的心也从未有半点融化。
徐志摩以为,自己已经为家中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人,于是他决定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远渡重洋去海外学习。
去国外后的他,已经彻底把张幼仪忘在了脑后。每次写信的时候,从未提及过张幼仪。
张幼仪也会把所有的情况告诉自己的哥哥。哥哥非常关心妹妹的婚姻状况,他知道两个人长期分居定然结果不妙。
于是他和徐志摩的父母商量也让妹妹出国和徐志摩团聚。
后来,张幼仪来到了徐志摩的身边。面对张幼仪的到来,徐志摩不仅没有欢喜,甚至还非常嫌弃。
他们在英国的状态,仍然像在国内一样,徐志摩出门的时候心情很好,一回了家就了无生气。
张幼仪的心中很是委屈,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一个人远在异国他乡,身边没有朋友没有家人,丈夫也对她如此冷淡,这也让她的心情越来越差。
不久之后,张幼仪怀孕,徐志摩得知后不仅没有高兴的表情,甚至冷冷地说出五个字:“把孩子打掉。”
徐志摩的无情,让张幼仪更加郁闷,而后来徐志摩竟然直接带回一个女人。对此,张幼仪也并未生气,她甚至想着只要不威胁自己的地位,什么都没关系。
后来,当她看到这个女人竟然也是一个三寸金莲,她才知道丈夫一直都在嫌弃自己的文化浅薄观念陈旧。不久之后,徐志摩突然消失了。
张幼仪一人有孕在身,只好求助在法国留学的二哥。
于是,张幼仪被哥哥接到了德国,在医院生下一个儿子。这个时候,徐志摩才出现,她本以为,徐志摩是来看望她和孩子的。可没想到的是,他却是来提离婚的。他托付朋友给张幼仪送来了离婚通知书。
而那个时候,徐志摩是为了赶在林徽因回国之前定下恋爱关系,才逼迫张幼仪离婚。
张幼仪对于徐志摩的种种行为,已经无法容忍,她一改往常的犹豫,爽快地签下了离婚报告。
在异国他乡的遭遇和历练,让张幼仪整个人发生了变化,她不仅没有沉沦,变得坚韧不拔聪明能干。
回国之后,她也找到了自己,一跃成为上海滩的女强人。
回国初期,张幼仪在东吴大学任教,后来濒临倒闭的“上海女子商业银行”聘请她出任总参。
张幼仪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白天上班,下班之后还专门请了一位老师为她补习中文。很快在他的努力下,女子银行很快扭亏为盈,张幼仪也成为中国女性主持银行的第一人。
此次之外,她还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为妇女开办的服装公司,她所设计的时装一时间成为了各地时尚女性追捧的对象。
与此同时,她还做股票交易,盈利丰厚。
但为人不知的是,当她管理国家社会党的财务时,却犯了不少错误。
抗战爆发后,张幼仪感觉到战后有利可图,于是她收购了不少制作军服必备的染料。战争开始后,她把染料以高出一百倍的价格卖出。
后来,她又把这笔资金投资棉花和黄金。在战争中,战士们穿着的黑心棉军装就是张幼仪等人所制作的。
她大发国难财,完全不顾国家和人民,不仅让战士和老百姓受冻,还大量囤积黄金,使得货币大量贬值。
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利欲熏心的商人。
在此之前,因为徐志摩,她的遭遇被世人所心疼。可如今她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虽然她在婚姻里被负,可为人为公确实自私。
这样一来,她的不幸婚姻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