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自然资源要素 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系列报道①
记者 钟佳燊
编者按,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2024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保障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项目用地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推出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服务举措,为建设现代化新湘潭提供了坚强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本报特推出“用好自然资源要素 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企业和群众的呼声,正是改革不断深化的方向。
“一定要培育让企业茁壮成长、使群众办事便捷的优渥土壤。”在这一目标导向驱使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扣“千百十”工程和“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和“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不断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做“加减法”,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更是强力推进“工作专班+科室负责制”,成立园区规划办公室,推动园区产业项目审批全部在园区规划办公室闭环,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规划行政效能和审批服务提质提标,让营商环境优上加优。
“减”:要素保障项目提速
“去年6月拿地,今年9月投入使用,各项审批流程非常快,这背后离不开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帮助。”湖南吉利汽车职院整体搬迁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该项目是全市重大项目之一,一期用地达300余亩,投资近10亿元。建设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批工作人员三天两头往项目现场跑,主动上门解难题,通过服务前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项目建设。竣工验收期间,了解到学校想要赶在9月开学,该局提前介入预审资料,全程跟踪及时协调,按时按质完成竣工验收工作。为此,项目负责人特意送上了一面写着“高效规范办实事 优质服务暖人心”的锦旗。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项目推进犹如“火车头”牵引着发展。作为全市负责用地管理、规划布局等关键要素保障工作的核心部门,如何强化保障,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面前的重大命题。
“一提到项目审批,人们习惯性地与环节多、材料多、耗时长、办事难等联系到一起,主要原因在于审批部门多、流程繁琐以及周期较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些难点、痛点及瓶颈问题,该局着力在审批流程优化上“做减法”,用细功夫实措施便民利企,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为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层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制定市、区、分局三级权责清单及监管办法,明确24项审批权限由区局直接行使,32项权限服务前移。清晰的蓝图确定了权力与责任的界限,大大缩短了决策链条,提升响应速度。“今年我们探索成立了园区规划办公室,由园区办统一负责园区范围所有项目的自然资源事务,通过定职责、定人员、定流程,建立重大项目前置并联审批机制,高效完成审批审核事项96个,平均提速50%。”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简化审批流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刀阔斧地将农用地转用审批、使用土地审批手续等多个会议决策事项一并进行审批,实现了“多审合一”。“多审合一”政策的推行,无疑让审批流程优化工作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审批流程和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同时,该局还建立“绿色通道”,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开启专属的“高速列车”;实行容缺受理与豁免清单,对于部分非关键材料进行灵活处理,在保证项目审批严谨性的同时,为项目的快速推进开了方便之门,进一步缩短了项目审批周期。
“加”:助企纾困更添动力
日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率局班子成员和10多名科室负责人赴岳塘区,就产业转型升级、耕地保护、用地保障等问题进行探讨,明确破解瓶颈的方法和路径,力促“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发展走到哪里,政策和服务就跟到哪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直言。今年以来,该局探索落实好政策、提供好服务,千方百计推进“千百十”工程和“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不久前,该局获评三季度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优秀单位。
在政策方面,我市以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探索创新构建“1+2+N”试点政策集成体系,实行增存并举、分割转用、置换使用、整合盘活、收回再利用等多种再开发模式,推进湘潭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加快激活“土地存量”赢得“产业增量”。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价值,必须摒弃“增量”思维,向“存量”要资源、要空间、要质量,积极有序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市梳理出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26个,共计1175.43公顷。在系列土地新政的引领和支撑下,因地制宜制定“一地一策”再开发措施,政企协同推进具体项目实施。目前,我市再开发“一张图”管理集成系统已初步搭建,启动首批67个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其中11个已完成再开发,41个正在积极推进。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我市还在市城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制度,将原有一次性出让50年的“刚性”供应方式拓展为多年期、可选择的“弹性”供应方式,满足企业差异化用地需求,助力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优化营商环境,要有好政策,更要靠服务见实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将重大项目联审工作机制与“2+4+N”重大项目用地要素保障会商调度机制深度融合,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容缺受理,推动着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升级。
今年6月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开始批量生产,其所在的500多亩的土地,曾因某企业没按合同约定建成投产,导致“沉睡”3年多。2022年,湘潭引进吉利商用车LCV项目,通过政策集成创新,提供制度支撑;增存“双轨”运行,保障用地需求;前置并联审批,助力快速投产,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3个月,并在一年内建成投产,成为我省唯一入选自然资源部向全国推介的第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
“1+N”:不动产登记呈现倍数效应
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不动产登记中心也从未放缓创新改革的步伐。近年来,该中心始终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导向,通过“不动产+N”,大大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不动产+N”指哪些?具体来说,就是加强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我市税务、金融、法院、教育、水电气等部门及单位的合作,从“分开办”到“一次办”;加强与湖北省荆门市、广东省阳江市、广东省阳春市、江西省吉安市的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实现不动产转移、变更、抵押、预告、补换证、档案查询6大类业务“跨省通办”,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
“不动产+N”让不动产登记质量呈现出倍数效应。“以往办理缴税、抵押贷(还)款、水电气过户等业务,需要到各部门之间来回跑,甚至跨省跑,现在从多项业务审批、多窗办理整合到不动产一窗办理,成功解决了老百姓办理环节多、耗时长、重复提交材料等‘烦心事’,获得了广泛好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湖湘公证处共同打造的“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式集成服务正式上线,标志着“不动产+N”的队伍又添生力军。目前,市民之家公证窗口首批设立了2个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一窗即可办理市城区范围内的非涉税不动产继承、接受遗赠、夫妻财产约定、离婚析产等涉及“公证+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登记业务。
当前,在“不动产+N”的基础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正在全面探索实施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缴税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事项“一窗、一人、一次高效办”,进一步精减窗口人员,优化流程,提升广大企业、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