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大将粟裕为何仕途不顺?陈赓:不受欢迎的两种人他都占!

今记谈历史 2024-11-03 08:51:23

前言

建国后,战功赫赫的粟裕大将,为何仕途之路却布满荆棘?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陈赓大将的直言,如同揭开迷雾的一角,让人窥见其中玄机。粟裕,这位在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军事奇才,他的命运起伏,犹如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既有辉煌的战功,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本文将带您走进粟裕大将的传奇人生,探寻他仕途不顺的真相,让您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英雄的不朽与沧桑。

革命火种的坚韧与辉煌

粟裕,这个名字或许对一些人来说稍显陌生,但他的故事却如同烈火般炽热,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原名粟多珍,字志裕,是侗族的骄傲,1907年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后来改名为坪村乡)枫木树脚村的一个富裕家庭呱呱坠地。虽然家境不错,但粟裕从未沉溺于温室之中,反而这些优越的条件成了他日后驰骋沙场的坚实基石。

小时候的粟裕,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这不仅让他学会了认字算数,更重要的是,点燃了他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了他对新思想的开放态度。1918年,粟裕一家搬到了会同县城,他在那里先后就读于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在县城,粟裕不仅是个学霸,还是个热血青年。他参加了学生运动,抗议军阀欺压百姓,和同学们一起智斗那些横行霸道的“痞子兵”。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胆量,也让他学会了如何组织大家团结一致。

到了1923年,粟裕满怀希望地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还被录取为选送生。可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家庭原因,他没能按时入学。但这挫折对粟裕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的开始。他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跑到常德,准备再考。虽然错过了考期,但他没放弃,先在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和平民中学继续学习,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1925年春,粟裕终于如愿考入省立二师。可没多久,校长被害,他和一群进步学生被秘密送到武昌,加入了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还当上了学员班长。1926年11月,粟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的革命生涯正式拉开序幕。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那份坚定和热情,让人由衷敬佩。

1927年6月,粟裕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年8月1日,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起义失败后,他跟着朱德、陈毅领导的起义军转战赣粤边界,参加了湘南起义,最后上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率领的红军会师。在井冈山,他身兼数职,从连政治指导员到师长,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他积极参与保卫根据地的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革命战士。

1933年5月,硝石战斗打响了。粟裕亲自带队冲锋,和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斗。战场上,枪声、炮声、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四起,战况之激烈可想而知。在这场战斗中,粟裕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他灵活指挥部队,巧妙利用地形和火力优势,给敌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幸降临了。一颗敌人的子弹穿透了粟裕的手臂,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但粟裕是条汉子,他忍着剧痛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刻。这次负伤让他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但他的手臂却成了革命精神的象征。

1934年7月,粟裕被任命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他和方志敏等同志一起前往苏浙皖边区作战。然而,北上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方志敏被俘牺牲,粟裕则率领余部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极其艰难的游击战争。在浙南游击区,他担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他摒弃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敌进我进”的指导方针。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多次挫败了国民党军的“进剿”和大规模“围剿”,浙南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粟裕留在了南方继续组织游击战争。他率领部队转战闽浙赣皖边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他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围剿”,为红军在南方地区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5年1月,粟裕和刘英率领500余人突破封锁线来到浙南。在这里,他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成功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冷静分析形势,调整政策,团结中间阶层,重视群众经济利益。他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术,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两次兵力各达40个团的大规模“围剿”。浙南游击根据地因此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卓越将领与指挥家

1937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粟裕,这位英勇的将领,他所率领的队伍迅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

1938年的春天,粟裕带着他的部队,从浙江平阳县的山门街出发,一路北上,直奔皖南。他们加入了新四军,成为抗日战场上的又一支劲旅。4月份,粟裕就担任了新四军第2支队的副司令员和先遣支队的司令员。他带着队伍,深入江南敌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在韦岗伏击战中,粟裕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他巧妙地指挥部队,一举歼灭了日军少佐土井以下30多名官兵。这场胜利,像一把利剑,刺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点燃了江南人民心中的抗日热情。接下来的日子里,粟裕又带着部队在南京、芜湖、溧水等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1939年,粟裕的军事才能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他率领部队歼灭了400多名日伪军,还俘虏了57名敌人,甚至炸毁了一列火车。这一连串的胜利,像一记记重拳,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同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粟裕被任命为副指挥。他与陈毅携手并肩,共同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了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并整编部队。粟裕挑起了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和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重担。在苏中这片热土上,他领导军民挫败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和“清乡”,建成了坚如磐石的苏中抗日根据地。粟裕的卓越领导才能和坚定信念,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苏中人民抗日斗争的道路。

1944年,粟裕在苏中地区发起了春季攻势。他带着部队,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这一战,他们成功解放了近三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50多个村镇,还让一千多名日伪军反正,投到了抗日的旗帜下。3月份的车桥战役,更是粟裕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他指挥部队歼灭了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0多名官兵和480多名伪军,还摧毁了50座日军碉堡。6月的南坎战役,他又带着部队拔除了七八十处日伪据点。这些战役,就像一场场暴风雨,让日伪军闻风丧胆,也为后续的战略反攻铺平了道路。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中共中央对军队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整,决定让粟裕留在华中军区的新四军部队中,并委任他为军区司令员。这对于粟裕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然而,粟裕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深知自己的才、德、资各方面与老一辈革命家张鼎丞相比还有差距,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请辞了军区司令员一职,力荐张鼎丞担任此职。这一举动,让华中军区的指挥员和干部们深受感动。粟裕这种以大局为重、甘于让贤的精神,就像一股清流,滋润着华中军区这片热土。10月份,粟裕担任了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他指挥了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了2万多名拒降的日伪军。这些胜利,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鼎丞

1946年6月,蒋介石撕破了和平的伪装,发动了全面内战。粟裕审时度势,建议并发起了苏中战役。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华中野战军连续七战七捷,歼灭了5.3万余名敌人。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也为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粟裕的卓越指挥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947年1月,粟裕又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在陈毅的领导下,他负责战役指挥。他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这些战役中,他们共歼灭了国民党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其中包括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这些胜利,就像一把把铁锤,狠狠地砸在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上,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功赫赫,谦逊辞帅

在接下来的豫东战役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20万大军,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歼灭了9万多人,给中原的敌人来了个重创。9月份,他又指挥济南战役,把济南的10.4万多守敌全部歼灭。到了11月,粟裕成了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歼灭了44万多敌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粟裕被任命为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这时候,华东野战军已经改名叫第三野战军了,粟裕还是实际上的指挥官。在渡江战役中,他指挥部队追击逃跑的敌人,解放了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同年5月,他指挥上海战役,成功解放了这座国际大都市,让上海免遭战火的摧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毛主席一开始想让粟裕挂帅出征,可粟裕那时候身体不好,只能眼睁睁错过这个机会,去苏联治病去了。回国后,他继续担任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1951年1月,粟裕被提拔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到了1954年10月,他又升任为解放军总参谋长。在这个位置上,他积极推动军事改革,让军队的组织建设和作战训练都上了新台阶。他特别重视提高军队的指挥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推动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作战指挥体系。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要给全军授衔了。按照粟裕的战功和资历,他当个元帅那是绰绰有余。可当授衔的好消息传来时,粟裕又显示出了他的淡泊名利和谦逊礼让。他觉得元帅军衔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但他却主动推辞了这一殊荣,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军人该做的事,不值得这么高的荣誉。最后,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粟裕只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毛主席对此评价道:“难得粟裕!”这句话不仅是对粟裕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赞扬。

然而,粟裕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58年,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因为他坚持学习苏联的军事经验,就被扣上了“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帽子。随后,他的总参谋长职务被撤了,也被调离了军队核心领导层。1959年9月,他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在军事科学院任职期间,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虽然仕途受挫,但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感情依然深厚,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粟裕又陆续担任了军委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代表团团长等职务。他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与决策,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直到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说起来,粟裕这位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军事家,为什么在建国后的政治舞台上屡遭挫折呢?陈赓大将一语道破天机:“不受欢迎的两种人他都占!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粟裕就是这样的人,他功劳大得吓人,却又从不迎合上司,只想着怎么把仗打好,怎么把国家建设好。这种人,注定要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语

粟裕将军的一生,是英勇战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中国革命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建国后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这让人不禁感慨英雄背后的辛酸与无奈。陈赓大将的直言,道出了粟裕遭遇挫折的缘由,也让我们更加敬佩他不迎合、坚守自我的高尚品格。粟裕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功劳与品格在现实中的复杂交织。那么,你对于粟裕将军的传奇人生有何感想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位伟大将军的荣辱与悲欢。

0 阅读:120
评论列表

今记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