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林杰上市:千乘资本聚焦工业科技的成功范本

科技智能热点 2022-03-15 17:47:20

思林杰上市: 千乘资本聚焦工业科技的成功范本

今日(3月14日),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林杰”,股票代码688115)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广州市番禺区科创板第一股。

“低调”、“务实”是流淌在思林杰骨子里的基因,在去年向上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之前,网络上甚少有他们的公开发声。但细看招股说明书却不难发现,这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接的客户均是业界大佬:苹果、东京电子、脸书、华为、VIVO、富士康等等。营收规模虽然仅有2亿元左右,但过去四年综合毛利率始终维持在76%以上,甚至高于行业内的国际巨头企业。

虽然创立至今接近17年,但思林杰背后只有两轮公开融资,投资方既有本土知名、投资领域综合性强的深创投,也有专注单一赛道、强调产业赋能的千乘资本等优质机构。尤其是后者,在未赶上思林杰首轮融资的情况下,采取多元的产业赋能手段,成功打动企业受让股权入局,并于次年追加投资。

回归专业,收获苹果公司认可

回顾思林杰创始人周茂林的个人经历,用“坚持初心、回归自我”来形容,显然再贴切不过。

1977年出生的周茂林,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美的集团担任工程师,工作仅一年多时间,为了圆自己的名校梦,他毅然辞职,考上了中山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周茂林又在广州一家通信公司就职高级工程师,通过三年的专业技能储备,结合自己的学历背景,在自知继续待在原公司发展受限的情况下,周茂林再一次选择了裸辞,于2005年在广州创立了思林杰。

最初的思林杰业务并不聚焦,虽然经过五年的摸爬滚打,通过定制网络、通信、控制类的软硬件产品业务,收获了诸如南方电网这类优质大客户,但周茂林始终没有停止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想法。2010年起,经过朋友介绍,周茂林开始与苹果产业链自动化检测设备厂商合作。随着对检测业务的深入接触,周茂林意识到,在产业链中检测仪器市场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市场机会,这也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高度重合,或许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方向。

借助之前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周茂林带领团队提出了模块化的嵌入式仪器解决方案的概念,用微型化、智能化的思路另辟蹊径,在当时传统检测仪器仪表大行其道、国际巨头几成垄断的格局下,随着核心研发团队的组建完成,思林杰完成了研发能力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最终在2017年11月成为苹果的合格供应商,成为了苹果产业链的正式一员,就此公司步入飞速发展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发展至今,思林杰已成长为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等工业自动化检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下游客户智能制造系统、工业自动化检测体系提供定制化专业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得益于服务苹果及其产业链,思林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始终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2019年到2021年,思林杰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859.96万元、18,870.16万元和22,224.51万元,实现净利润2,958.85万元、6,283.43万元和6,603.94万元。

至此,思林杰的IPO之路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重认可,奠定连续两轮投资

招股书显示,思林杰仅在2018年和2020年有过A轮和B轮的两次公开融资记录。在寻求A轮融资的时候,周茂林最开始接触了十几家投资机构,但因为要价不菲、且从2018年开始行业融资规模开始大幅度缩水,不少机构在过程中直接“杳无音信”。坚持到最后的,仅有深创投一家。

几乎同时,聚焦工业科技赛道,千乘资本合伙人成功认为,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以此为出发点,团队开始与领域内的多家初创企业进行了接触,其中就包含了思林杰。

回忆起首次拜访思林杰这家公司的场景,千乘资本合伙人成功打趣道,彼时思林杰的办公地点位于广州番禺的一个城中村附近,交通不便之余,四周的脏乱差也与企业自身高新技术的定位有些格格不入。但几番沟通后,成功愈发笃定投资思林杰的信心。

在他看来,思林杰的创始人及核心研发团队具备强大的教育和产业背景,奠定了思林杰成长为一个上市公司的人才底子。同时,成功认为,伴随着中国工业4.0的推进,大规模的工业检测尤其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工业检测技术是支撑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思林杰正好迎合了这个趋势。

不巧的是,尽管千乘团队在尽调后迅速做出了投资决策,但彼时思林杰的A轮融资已关闭。眼瞧着这一“优质潜力股”就要飞走,千乘团队并未放弃,而是加强与思林杰的沟通,了解其当下业务痛点和拓展需求,协助思林杰拓宽业务思维逻辑、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对接产业优质资源等,采用多元化手段对其进行产业赋能。正是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思林杰切身感受到千乘团队的诚意和专业,2019年12月,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千乘终于成功入局。

谈及为何如此坚持投资的原因,成功直言,早期电子检测行业通过一套标准的传统仪器仪表,模拟真实环境进行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这种方式通常在不同企业、行业之间的普适性不强。而思林杰的技术路线特点则是集成化、智能化,虽然呈现出来的是一张检测板卡,但实际背后贩卖的是一套泛用性极高的检测软件方案,可以满足行业内多个产品线的检测需求,这种“软硬结合”的产品,对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降维打击”。

“尤其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愈发复杂、检测行业涉猎的生产环节越来越多,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创新工业检测方式的先进性就愈发突出。”成功认为,思林杰的产品和路径已从苹果身上得到了验证,也在苹果产业链中逐步从外围向核心进军。“沿着从非iPhone向iPhone、从苹果到非苹果品牌、从3C行业到非3C行业的三个迭代方式,思林杰未来的路径规划图是十分清晰且可行的。”

从经营成果来看,思林杰也显示出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招股书显示,思林杰过去四年的综合毛利率均维持在76%以上,远超行业平均值,甚至高于行业国际巨头美国国家仪器(NI)。

公司名称

2021年1-6月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美国国家仪器

71.45%

71.76%

75.10%

75.45%

是德科技

60.14%

60.01%

58.89%

54.44%

鼎阳科技

——

57.07%

54.09%

51.28%

普源精电

——

52.82%

50.25%

52.52%

平均值

65.80%

60.42%

59.58%

58.42%

思林杰

79.16%

77.78%

76.31%

77.00%

2020年,由于营收和利润增速表现亮眼,加上行业预期向好,当思林杰寻求B轮投资方时,已有几十家机构主动找上门来抢夺份额,基于“创始团队靠谱、业务逻辑清晰、客户资源优越、发展路径可行”的四重认可基础,深创投和千乘资本两家老股东毫不犹豫加码。

因势制宜,把握工业科技投资

数据显示,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截至2020年末已发展至48.0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约三分之一,且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成功看来,以NI、思林杰为代表的通用电子测量仪器是基础类设备,随着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如5G商用化、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等产业的持续发展,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尤其是工业自动化检测仪器的需求将会持续稳定的增长。

而对于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而言,思林杰这一投资案例,实际也是机构专注于工业科技领域、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典型体现。

熊伟表示,千乘的核心投资逻辑是“数据重构产业”,就是在工业科技中,首先要搭建各种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从而织造起工业互联网。“一条生产线里面,往往会有大量的检测点,每个检测点都会产生包括产量、质量、设备运营等多种数据,所以我认为,工业自动化检测是工业基础设施数字化一个很好的接入点。”

沿着工业科技赛道这一条主线,千乘资本内部聚焦到智能制造、工业智能、工业物联网和新材料四个领域。作为智能终端的思林杰,在千乘内部被归入智能制造领域,也是继海目星后,千乘在该细分领域收获的第二个IPO项目。

总结成功的投资标的,熊伟用“事为先人为重”一句话概括。“事为先”,体现在首先企业的赛道定位要准确,要具备想象力和能落地,技术和业务逻辑两条腿缺一不可;其次,企业要专注于自己的赛道逻辑钻研技术、开拓业务;再者,企业拥有的优质客户代表着市场的认可度,是否符合市场审美。“人为重”,则集中在对创始人的考察,一般来说,知识背景和从业经历匹配、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较高、性格偏向于务实果断且具备野心的创始人,成功几率更高。熊伟说,思林杰正是符合上述要件的靠谱企业,也正是如此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而谈到工业科技的投资方法论,熊伟直言,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本身包含了几百个子行业。但从历史实践表明,技术的渗透、行业的发展会有先后顺序;对于投资而言,如何根据形势调整投资策略、把握投资节点、把控投资节奏,在工业科技行业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2019年华为事件发生后,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系统性机会出现,千乘抓准机会,聚焦在模拟半导体赛道,投资了宏微科技、纳芯微、英锐创、数明半导体、类比半导体等企业,其中主营功率半导体IGBT业务的宏微科技已上市,纳芯微已发展为模拟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IPO过会并已拿到发行批文,即将发行。经过过去三年的密集投资,千乘判断,目前半导体行业简单的pintopin国产替代投资机会已经不多了,需要及时迭代投资策略。“向上往更高精尖升级,向下则是跟具体应用和行业结合产出解决方案。其实做VC投资挑战大的地方就在于,第一要把大势看清楚,第二要把行业发展规律路线图看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细分行业的脉动,把投资的时间点和窗口期描绘得更清晰、更容易把握。”熊伟说。

专注专业,打造机构核心能力

翻开千乘资本的投资成绩单,在成立至今不到6年的时间里,千乘已投资26个A轮项目,收获IPO项目4个、IPO已过会项目1个、已申报IPO项目1个,未来3年还有11个已投项目拟申报IPO。与此同时,很多公司完成了多轮后续融资,其中不乏后期PE机构疯抢,估值增长很多倍的明星项目,如纳芯微、壹秘、数策、英锐创、数明半导体等。

正是基于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熊伟预言,千乘一期基金的业绩回报在业内将会名列前茅,同时也为二期基金的超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千乘资本宣布二期基金完成募资13亿元人民币,至此千乘资金总体管理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在募资环境整体向下的情况下,千乘二期基金有50%以上的老LP跟投,LP结构中85%以上为机构投资者,基本完成了LP机构化的转型,其中不乏中金启元、元禾辰坤、广州金控、建发集团、招商局集团、中新集团等国内顶级机构投资者。

熊伟指出,千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做到“专注”而“专业”。从专注的角度来说,千乘将工业互联网的投资赛道收窄聚焦到其基础设施、即工业科技。而因为赛道的收窄,更加要求团队的投资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准。一方面,要求团队要加强对细分赛道的趋势判断研究探讨,梳理投资逻辑和投资标的的选择标准,结合大势做出调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在产业生态方面的投入,完善机构在产业链全周期的布局,为被投企业提供齐全的产业赋能。“如果说千乘1.0的关键词是‘专业化’,那么现在千乘2.0的关键词则是‘产业生态化’,只有做到产业赋能,我们对企业的价值才更大,未来的合作机会才更多。”

在谈到选择千乘作为投资方时,周茂林也直言,千乘对思林杰的团队和业务认可度非常高,同时在合作过程中,从业务规划指导、产业资源对接上也提供了大量帮助,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股东。

如今,思林杰成功上市,实现了当初对投资方的承诺。周茂林表示,思林杰将以上市为契机,继续注重产品创新以及技术团队建设,持续加深对下游应用场景的理解,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且性价比高的创新产品,拓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完成从单领域检测模块供应商至全行业检测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这与熊伟对千乘的未来规划也不谋而合。熊伟坦言,未来两三年团队将在纵向加大力度聚焦汽车、新能源等垂直领域。“这两个行业是未来最朝阳、体量最大的行业,我们期待在里面捕捉到数字化、智能化的投资机会。但投资逻辑上依旧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不会走出工业科技赛道,而是会沿着行业持续纵深发展,通过投资形成积累,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在不盲目追求规模做大、勤修自身内功的基础上,在企业更长的生命周期进行赋能,实现机构既强且大的发展。”

0 阅读:3

科技智能热点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