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面,上半年证监会罚没85亿元也是如此,好的一面是证监会加强执法,市场会朝着法制化轨道前行,未来投资者利益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不好的一面是市场乱象丛生,意味着市场短期需要为之付出代价。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不佳,财务造假普遍,信息披露一团糟,资本市场如何能够吸引投资者长期投资,市场焉能长期走好;反过来,上市公司主业突出、成长性稳定、信息披露及时准确,投资者长期持有能够带来稳定回报,资本市场就能吸引投资者长期持有,市场才会有健康牛市。A股长期以来,走势牛短熊长,除了上市公司数量泛滥,超过市场承受力出现新增资金和新增筹码脱节之外,与发行人招股书就开始弄虚作假不无关系,上市以后,也是财务问题频出,信息披露存在各种瑕疵,
上半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489件,作出处罚决定230余件、同比增长约22%,惩处责任主体509人(家)次、同比增长约40%,市场禁入46人、同比增长约12%,合计罚没款金额85亿余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证监会始终对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出一起,绝不姑息,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成为重灾区,共查办相关案件192件、同比增长25%,共处罚责任主体283人(家)次、同比增长约33%,罚没金额47亿余元、同比增长约6倍,刑事移送230人(家)次、同比增长238%。
自从去年以来,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的监管逐渐加强,不断的强调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以来秉承以投资者为本的思路持续维持强监管的态势,结果就是各种违法案件不断查处。在A股遭遇诟病的就是重案小罚轻罚,让各种市场参与主体不会长记性,衡量付出与违规所得以后,很容易选择一而再再而三的违法违规,市场各方一直呼吁加大处罚力度,证监会也表示要对违规违法者处以重罚,体现为罚的倾家荡产和牢底坐穿,上半年罚款85亿元超去年全年,就是这种重罚的执法体现,从从严打击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来看,是值得高兴值得庆幸的进步,
但是从惩处责任主体509家次增加40%来看,说明市场违规违法的普遍性,其中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是重灾区,A股因为定位问题和执法问题,长期以来困扰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就是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曾经有媒体引述保代的话,自己及认识的同行在保荐企业上市时,多多少少都会美化财务数据,通过技术化处理做高营业收入是行业惯例,可见招股书美化财务指标是非常普遍 的,虽然美化财务指标不一定都与财务造假挂钩,但至少涉嫌信息披露不准确不真实。
上市以后又如何呢?部分公司为了一己私利,还是会选择美化财务数据或者是进行肆无忌惮的财务造假, 8月23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会计监管报告》显示,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所得税、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或财务信息披露错误。部分公司究竟有多少,市场不得而知,但2023年发布财报 的5354家公司中有209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无法表示意见29家、保留意见85家、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95家,占比3.9%,实际上从过往经验看,还存在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现问题的公司存在,财报存在问题的公司更多,比例也会升、。
每一家问题公司暴露,都意味着短期股价的调整压力增加,少数公司股价是连续跌停,背后是投资者真金白银 的损失,问题公司越多,投资者损失越大,对投资者信心打击也就越大,市场走好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证监会上半年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增加,罚没金额增加,好的一面是依法治市得到有效贯彻,不好的一面就是市场过往留下太多的违法违规者,现在要为过往的错误买单。
媒体评论指出,投资者买股票买的就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资产、经营、财务等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以虚假信息掩盖“质量问题”,让投资者的投资“货不对板”,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动摇投资者信心,这是很有道理的。
减少违规违法案件查处对投资者的影响,那就是便捷投资者司法救济渠道,让投资者得到足额的赔偿,如果仅仅是案件查处,投资者的司法救济没有跟上,等于是投资者为市场违规违法买单,那么就会极大挫伤投资者信心。
查处案件创新高,罚没金额半年超去年,是依法治市的重要一步,但也要尽可能避免严查对市场短期波动的冲击,采取必要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是很关键一步,不能让投资者为造假者买单,为违规违法者买单,这是市场公平性 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