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缴税款4.8亿后,宁波夫妻果断离场,把“烂摊子”留给了国资

侃文的柯静 2025-02-17 11:26:0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都说人生如戏,商场更是瞬息万变,宁波博汇股份的老板金碧华、夏亚萍夫妇,真可谓是把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公司2020年才风风光光在创业板上市,谁能想到仅仅三年,就因为一张4.8亿的天价罚单差点直接凉凉,尤其是在这关键时刻,老板夫妇倒是果断,直接套现2.6亿赶紧走人,只留下烂摊子给国资接盘。

那么,这对夫妇为何有如此本事?剩下的废墟又怎样收场?

文具佬转行炼油

这对宁波夫妇发家史也挺励志的,创始人金碧华,一开始竟然是做文具的,从圆珠笔到石油化工,这跨度也忒大了点。

但人家就是敢想敢干,愣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2005年国家政策松口,允许民营资本进军石油行业,金碧华一看就知道这可是个好机会。

他立马拉上人合伙,一步步跟着政策走,创办了博汇,2011年国家又出了个成品油消费税退税政策,国家退税相当于直接补贴利润,这公司业绩能不好吗?

赶上了所有风口的博汇股份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政策红利教材,从2017年到2023年,每年光是税费返还,就动辄两三个亿甚至更多。

2022年直接飙到5.32亿,这退税金额比很多公司一年的净利润都高,难怪博汇股份能一路高歌猛进,成功上市。

但靠政策吃饭风险也大,政策红利这东西,说没就没了,一点不跟你客气,2023年6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突然发了个公告,调整成品油消费税政策。

这政策一变,博汇股份立马傻眼了,税务局一查账就发现博汇股份可能存在少缴消费税的风险,立马约谈。

这下子博汇股份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退税没了不说,还得补缴以前的税,真是双重打击。

天降四亿八罚单

4.8亿的税单真不是开玩笑的,对博汇股份来说简直就是泰山压顶,这钱要是真交了,公司一年利润直接变亏损,还是巨亏。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主营产品重芳烃衍生品和税务局杠上了,税务局表示衍生品其实就是重芳烃,得按重芳烃交消费税,博汇股份委屈直呼自家的衍生品和重芳烃明明不一样,为什么要交税?

双方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但税还是要补的,眼看几亿罚单就要砸下来,公司股价也跟着跌,真是内忧外患。

更扎心的是,如果按照新政策缴税,博汇股份的主打产品重芳烃衍生品每吨要多交2152元的税,这成本一上去,利润空间直接被挤压没了。

算下来产品卖价才4000元/吨,刨去税费,还赚个什么,继续生产就是赔本赚吆喝,越干越亏,所以这时候摆在金碧华夫妇面前的,就两条路。

要么硬着头皮交罚款,咬牙坚持下去,要么赶紧想办法脱身,止损离场,博汇股份也不是没挣扎过,想调整产品结构,发现根本行不通。

想把税负转嫁给下游客户,人家又不傻,也不愿意多掏钱,各种自救措施都试过了,但都收效甚微,公司实在扛不住了,2024年6月,直接宣布停产。

理由也很直接,经营资金困难,说白了就是没钱了,玩不下去了,停产公告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要知道博汇股份可是上市公司,说停产就停产,这背后得有多大的压力?

老板娘套现走人

就在大家以为博汇股份要硬扛到底的时候,金碧华夫妇突然来了个神操作,直接把公司给卖了。

2024年11月,他们先是试水,想把5.14%的股权卖给一家私募基金,结果没成,估计是觉得卖少了没意思,毕竟人家手里还握着超过一半的股份。

没过多久金碧华夫妇就找到了新的买家无锡国资,这次可真是大手笔,2025年2月,博汇股份正式宣布卖身国资。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是把13.06%的股份,以每股8.2元的价格,转让给无锡国资旗下的一个投资平台,套现2.63亿元。

这一下子两亿多现金就落袋为安了,然后又搞了个定向增发,无锡国资继续注资,进一步巩固控股地位。

更绝的是,金碧华、夏亚萍夫妇还承诺,放弃剩余股份的表决权,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公司我卖了,钱我也拿了,以后公司是死是活,跟我没关系了。

这操作真是快准狠,算下来无锡国资为了接盘博汇股份,前前后后花了6.8亿元,复牌后博汇股份股价还涨停了,看来市场对国资接盘,还是挺看好的。

有人说金碧华夫妇这波操作是金蝉脱壳,也有人说是壮士断腕,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真金白银套现走人了,普通人几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至于留给国资的是烂摊子还是潜力股,那就不是他们操心的事了,反正钱已经到手,潇洒离场,完美谢幕。

国资接盘为哪般

问题来了,无锡国资为什么要花6.8亿,接手博汇股份这个烫手山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博汇股份现在是内忧外患,4.8亿的罚单不说,公司还停产了,两年亏损超过4个亿,妥妥的烂摊子。

国资出手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公告里说得其实挺明白,花多少钱无所谓,重要的是国资想借这个机会,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把博汇股份这块牌子用起来。

虽然博汇股份现在是困难重重,但底子还在,毕竟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技术、设备、厂房都摆在那里,化工行业也算是地方经济的重要一环。

无锡国资接盘,一方面可以稳住就业,保住税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注资、重组,帮助博汇股份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升级。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捡漏的成分,博汇股份现在落难,估值肯定不高,国资这个时候入场,成本相对较低,万一运作好了,公司业绩反转,那国资也能跟着躺赢。

但话说回来,国资接盘博汇股份,也面临不少麻烦,比如说4.8亿的税单怎么解决,停产的工厂怎么恢复生产,和税务局的官司怎么打等等。

这些都是摆在无锡国资面前的拦路虎,能不能力挽狂澜,让博汇股份起死回生,还真不好说。但至少国资的入局,给博汇股份带来了一线生机,至于未来如何,只能且行且看了。

结语

博汇股份的兴衰告诉我们,政策红利固然诱人,但绝不能过度依赖,靠政策输血的企业经不起风吹雨打。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重视税务合规,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别想着钻空子,搞偷税漏税的小动作。

现在税务监管越来越严,大数据天眼盯得紧,一旦被查出来,轻补缴罚款,重倾家荡产,博汇股份的前车之鉴值得所有企业引以为戒。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湖北长江商报2025年02月12日关于博汇股份两年亏4.38亿 无锡国资6.8亿入主促产业转型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中国经济网2025年02月11日关于博汇股份复牌一字涨停 拟不超4.17亿定增无锡国资入主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金融界2025年01月20日关于博汇股份: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2.35亿元–4.11亿元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顶端新闻2024年06月14日关于突发停产公告:资金困难,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此前被要求补税,由盈转巨亏:影响利润5个亿的报道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