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从奴隶社会会逐渐向封建社会变革的,中国的封建制度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四川西南部的大凉山深处,彝族人还处于奴隶社会状态,种社会形态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
大凉山彝族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主要分为黑彝、曲诺、瓦加和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社会的上层,拥有土地、财富和奴隶,是奴隶主阶级。
这些黑彝掌握着生产资料和政治权力,可以随意支配其他等级的人,而曲诺是次一级的等级,虽然地位低于黑彝,但相较于更低的等级,他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身自由。
更加次等一级的瓦加和呷西则是社会的底层,属于奴隶阶级,瓦加主要承担一些较为繁重的劳动任务,而呷西则是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可以被主人买卖、转让甚至杀害。
等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十分明确。瓦加和呷西必须为其主子承担各种义务,主子有权限制其活动范围,曲诺等低等级的人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黑彝,甚至可以被当作财产进行交易,不仅如此,黑彝还可以决定瓦加和呷西的婚配及后代的归属,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黑彝手中。
土地是大凉山彝族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黑彝占有大量的土地,是土地的主要所有者,他们拥有自有地、娃子耕食地和租佃地等多种形式的土地。
黑彝作为奴隶主阶级,不事生产却最大化占有生产资料和娃子劳动所得,他们通过剥削瓦加和呷西等奴隶阶级来获取财富。
瓦加和呷西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畜牧等劳动,他们辛勤劳作,但获得的确实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收获,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黑彝占有。
奴隶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他们终年干着繁重的劳动,吃的是白水煮土豆,最好的饭食是玉米面菜叶粥,晚上没有专门的床,只能睡在火旁的地上。
在寒冷的季节,他们往往只披着十分陈旧的破羊皮,没有鞋穿,脚上的裂口常年不愈,奴隶主对他们的生活毫不关心,只把他们当作会说话的生产工具。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主人随意买卖、转让,例如,解放前夕一匹好马可卖银230锭,而一个呷西的身价最高也不过十余锭银子,奴隶主甚至可以决定奴隶的生死。
奴隶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常常驱使奴隶进行过度的劳动,此外,奴隶还常常遭受奴隶主的虐待和侮辱,他们社会内部的结构,就像是美国人对于黑奴一样,十分残忍。
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首先是凉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其奴隶社会得以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
这种封闭的环境使得凉山彝族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从而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社会形态。
当然,彝族社会的家支制度也是奴隶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家支是彝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每个家支都有自己的武装队伍,在战争和掠夺中,家支之间形成了强者统治弱者的局面,从而导致了奴隶制度的产生。
总之,奴隶社会对大凉山彝族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奴隶主阶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财富,而奴隶阶级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还体现在社会地位和权利上,奴隶社会阻碍了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压迫中,努力很难有生产的积极性,他们的劳动效率低下,无法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尽管生活在奴隶社会,大凉山彝族人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仪式,节日期间他们会举办摔跤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也是彝族人展示力量和勇气的方式。
在婚丧嫁娶方面,彝族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彝族姑娘出嫁时,要穿上节日盛妆,照片中可以看到她们戴着头巾,身着华丽的服饰,送亲仪式上,新娘身边有许多服侍她的丫头,而在丧葬方面,彝族人也有自己的传统方式,这些习俗反映了他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
一对彝族夫妻,夫妻二人手里都拿着一把乐器,应该是彝族传统乐器,妻子紧皱着眉头,表情看起来相当严肃,丈夫的神情就要平和的多了,彝族人擅长吹哨喃和口琴,这些乐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他们也喜欢唱山歌,通过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彝族少女,她们的服饰非常有特色,大多数都是黑白蓝色调,服装整体给人一种肃穆庄重的感觉,无论是男女老幼,都穿的很隆重。
一群彝族妇女和小孩,从照片中发现,只要是女孩子,她们的衣服在最外面就会披上一个黑色披肩,看起来就像是翱翔在天空中的老鹰。
干农活的彝族妇女,她的背上背着一个桶,里面可能装着灌溉土地的肥料,即使是在劳作,这些妇女也依然只习惯穿着裙子,看起来非常不便利,不仅如此,她们脚上也有没有穿一双体面的鞋子。
制作工具的彝族人,可以看到,他用藤条编织出了一把弓,弓上已经牵好了一根弦,造弓的人正在试着弓箭的功能是否完好。
一个彝族男人,手里拿着一张画有奇怪图案的布,上面绘有像蛤蟆和像蛇一样的动物,这应该是彝族本地的一种文字或者象征符号,彝族人有自己的古老经书,上面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这些经书不仅是他们文化的载体,也是他们历史和智慧的结晶。
三十年代的彝族社区,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看着中间两个人打架,不知道这只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说这是当地一种特色的仪式。
彝族下层人的照片,每个人都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东西,围坐在一个筲箕周围,筲箕中放着一把白色的东西,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抓着里面的东西吃。
彝族的姑娘出嫁,出嫁这天穿的衣服都华丽了很多,袖子上面绣着花纹,不仅如此,新娘的头饰也精致了许多,上面挂着叮叮当当的银饰,彝族这边也有出嫁送亲的习俗,不过新娘子是被女性亲属背着,而不是男性亲属。
照片中间的男人是彝族的上层人员,看起来还是个土司,身上衣服的材质一看久比旁边两个人的好,旁边两个人还拿着武器,应该就是土司手下的士兵。
这张照片生动展示了彝族人民的生活,照片中许多穿着民族服饰的妇女好奇地围着镜头看,镜头的中央是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正在给他梳头发,整个画面看起来都是温馨动人。
照片中有一个青年男子正在吹牛号角,旁边的男孩们手里拿着花草,脸上带着开怀的笑容,据说,在彝族部落里,吹牛号角有着送鬼出门的意思。
照片中两个戴着宽檐帽的男人是彝族的巫师,他们的穿着与旁人有很大区别,左边这个巫师手里拿着一本经书,正在念经,旁边那个捧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干草,是巫师做法的重要道具。
大凉山的彝族妇女,这位看上去应该是家境比较好的,她的头饰特别精致,上满镶满了银子打出来的装饰,再看这个妇女耳朵上的耳环,更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彝族做法仪式的现场,好几个巫师做成一个半圆,双手放在身前,嘴里念念有词,身后的草棚屋冒出袅袅白烟,整个画面诡谲而新奇。
彝族人的火葬,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丧葬文化,比如西藏一些民族流行天葬,直接把尸体放在户外,任秃鹫啃食,再比如说有的地方流行把棺材放在悬崖的崖壁中,而彝族反而更接近我国今天推崇的模式——火葬。
彝族的特别民俗,吃喜酒,和我们想象中的吃喜酒不一样,他们不是去一个地方吃席喝酒就叫吃喜酒,彝族人的吃喜酒就是摆一大坛子酒,每个人用一根长长的竹吸管喝一口。
吃完喜酒就要吃席,这就是彝族的喜宴,就是蒸上几簸箕的米饭,旁边摆上一碗米汤水,大家围坐在两边用勺子打着吃,看起来非常简陋。
照片中的青年男子手里拿着一只公鸡,面对镜头笑得开朗,其实他是用这只公鸡在卜卦,这也是彝族文化中十分有特色的一点。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逐渐走向终结,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措施,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以后,凉山的所有底层人站起来了,再也不用过着原来那样充满惨无人道的压迫的日子了。
参考资料: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砸碎奴隶制 一步跨千年 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