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这几天,朋友圈被银行提额的消息炸了锅,到处都是-赶紧提款,错过就亏大了!-的截图。
搞得我这个吃瓜群众也一脸懵逼,啥情况?利率要涨?赶紧上网冲浪一波,发现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据说,成都某银行的客户经理在群里喊话,让大家3点前赶紧提款,不然利率至少涨0.5%。
评论区瞬间就沸腾了,有人后悔月初刚还完贷款,额度空了;有人晒出连夜申请30万消费贷的合同;还有人精打细算,说现在借100万,每月利息能省500!这波操作,被网友戏称为-最后的窗口期-,简直像双十一抢购一样疯狂。
我化身好奇宝宝,打电话给建行成都金牛支行,想问问到底咋回事。
客服小姐姐语气急促,感觉像在打仗一样,说:-我们团队今天全员出动,给老客户办续贷,现在过来还能给你2.85%的利率。
-这紧张的氛围,和招行APP上的数据变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前几天还能领2.58%的-闪电贷-优惠券,今天一看,好家伙,3.4%!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据内部人士透露,3月28日晚上,银保监会开了个会,要求消费贷利率红线不能低于3%,4月前必须整改到位。
为啥银行突然急刹车?两个月前,春熙路的银行小哥还在卖力推销-月息2厘-的消费贷,有的银行甚至喊出-借10万每天利息不到7块-的口号。
融360的数据也显示,2月份全国消费贷平均利率跌破3%,比去年同期降了28个基点。
这-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竞争,让专家都看不下去了,说有些银行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但市场规律就是这样,当大家都卷到飞起的时候,监管的大棒就要落下来了。
想起去年采访一位城商行行长,他指着桌上厚厚一沓消费贷逾期档案苦笑:-我们给网红主播批了50万消费贷,结果她拿去买了三个爱马仕!-这画面太魔幻了!说到底,还是银行的规模压力太大。
2024年银行年报显示,交行消费贷余额暴增90%,相当于每天放贷4.3亿!工行28.3%的增速背后,是无数信贷员在商场超市驻点的身影。
房贷业务增长乏力,消费贷成了银行零售转型的救命稻草,但过度竞争埋下的雷,迟早要爆。
-现在用消费贷置换房贷?别想了!-某城商行零售部老总的警告还言犹在耳。
利率上调的消息一出,网上各种-套利攻略-满天飞,有人说-3%的消费贷比4.2%的房贷划算-。
但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假设贷款100万,消费贷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比20年期的房贷,每月还款要多1.5万!而且银行早就布下天罗地网,建行最新的资金流向监测系统,能精准识别消费贷是不是用来买房,一旦发现,48小时内就抽贷。
站在成都天府三街的招行大厦前,看着-闪电贷-的广告,我突然明白了监管层的良苦用心。
三年前某地-消费贷违约潮-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时某银行把消费贷利率降到2.3%,结果三成贷款被用来炒股炒币,引发了区域性金融风险。
现在银行把贷款期限延长到7年,额度提高到50万,-加量又加价-,既响应了-扩内需-的号召,也考验着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正如专家所说,消费贷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刺激消费,用不好就是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
利率从2.5%涨到3%,对咱老百姓影响大吗?举个例子,李先生在荷花池做箱包生意,昨天赶在截止时间前申请了20万消费贷。
-进货旺季要到了,去年这时候贷款利息还是3.6%,现在就算涨到3%也比往年划算。
-他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实体经济从业者。
银行也意识到了这点,中行新推出的-惠商贷-,额度提高到50万,还为个体户增加了-随借随还-功能,这或许是消费贷市场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信号。
晚上去光大银行暗访,信贷大厅灯火通明,客户经理忙得不可开交,说今天的贷款量是平时的三倍,还有人把亲戚朋友的额度都集中起来申请。
这种-末班车效应-暴露了市场的非理性。
算下来,3%和2.6%的利率差,五年期贷款总利息差额也就1万左右,但人们对-失去优惠-的恐惧 often 压倒理性。
这也提醒我们,在金融政策调整期,要保持清醒。
有人在网上晒-用消费贷买理财-的计划,结果被专业机构打脸,扣除手续费后,实际收益根本不够覆盖贷款成本。
从宏观角度看,这次利率调整标志着消费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3年很多银行消费贷利率还在4%以上,短短两年跌破3%又回调企稳,这-V型-曲线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韧性。
监管部门出手设定利率下限,避免了恶性竞争,也为实体经济发展保留了合理利差空间。
正如某国有大行风控负责人所说:-我们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规模暴涨,而是细水长流的健康生态。
-
最后,想起早上在银行听到的一幕,一位老伯握着客户经理的手感谢,说多亏提醒,把给儿子装修的钱提前贷出来了。
这让我感受到金融政策的温度。
当消费贷利率结束-无底线-竞争,当银行开始比拼服务质量和风控能力,或许就是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走向成熟的开始。
大家准备好迎接这个既要-促消费-又要-防风险-的新时代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