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建文帝输得不冤,他走的每一步棋,都是在为朱棣铺路

学典历史 2025-04-21 22:52:28

明太祖朱元璋留给其孙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仅四年就被他给败光了;朱允炆之所以丢了皇位,主要是因为削藩接连失利,最终导致燕王朱棣顺利入主京师。

靖难之役,建文帝输得一点都不冤,他所走的每一步棋,其实都是在为朱棣铺路;细细想来,朱允炆下错了三步棋,这才给了燕王可乘之机。

其一,先弱后强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继位的朱允炆便立即着手削藩;由于明初分封的藩王较多,他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削哪位藩王。

兵部尚书齐泰建议先从实力强大的燕王朱棣开始着手,而翰林学士黄子澄则持反对意见,他主张先削有不法行为的藩王,如此才能出师有名。

朱允炆认为黄子澄言之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先削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与湘王朱柏五位藩王。

朝廷一纸诏令,周、齐、代、岷四王最终全都被废为庶人,而湘王不堪受辱,随即在家中自焚而亡。

在削藩的问题上,朱允炆选择先弱后强,最终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如果他能听取齐泰的建议,先削燕王朱棣,或许就不会丢掉江山。

其二,放燕王儿子回北平

建文帝登基一年后,正逢太祖朱元璋的祭日,朱棣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代为祭奠。

这时的齐泰建议扣留燕王的三个儿子,以此来掣肘燕王,而黄子澄认为这样做会使朱棣起疑心,还不如放虎归山。

就在朱允炆犹豫不决之时,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上了一道奏折,大意是朱高煦勇猛剽悍,日后必成大患,必须留下,其他两个外甥可以放回去。

世子兄弟皆魏国公徐辉祖甥,辉祖察高煦有异志,密奏曰: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明史纪事本末》

可建文帝最终依旧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将这三人放回北平;裁撤燕王的绝佳机会,就这样被他给错过了,没了后顾之忧的朱棣,自然就敢起兵反叛。

其三,弃旧将而选用新将

五王被削后,燕王朱棣便在北平拉起了反旗;于是建文帝委派65岁高龄的耿炳文率军北上御敌,结果其部将张保向燕王投降,最终导致朝廷大军损失惨重。

战败的消息不久后传入京师南京,朱允炆便再次采纳黄子澄的建议,临阵换将,并改用纨绔子弟李景隆为将,结果明军一败再败。

当时朝中除了耿炳文,其实还有郭英、宋晟与彭辉祖等人可用,但建文帝对这些人不信任,最终错失了很多战机,失败已成必然。

这三步棋,建文帝朱允炆步步都下错了,反倒成全了燕王朱棣,可见他输得并不冤;由于朱允炆太过仁慈,而且缺乏强悍的手段,因此才在削藩之战中屡占下风,他是一个好人,但绝非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0 阅读:34
学典历史

学典历史

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