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或宽窄巷子的人,都会留下极其难忘的印象:一条人文荟萃、商旅成趣的步行街,能够带来空前巨大的可持续流量,传统街巷摇身一变,转眼间寸土寸金,综合价值可能飙升10倍以上。
海口也有一条现成的样板街,就是转型升级后面目一新的中山路骑楼老街。沉寂多年的中山路经过步行街转化,咸鱼翻身,游客终年蜂拥而来,泼天的繁华与富贵已成现实。
改造后的中山路骑楼老街,游客终年络绎不绝(摄于12月3日)
继中山路步行街大获成功后,紧邻它的博爱路南、北老街,终于也迎来了升级改造的好年头。相关工程今年6月全面启动,紧锣密鼓的修缮升级现已接近尾声。
12月1日,长达一公里的博爱路老街开始向步行街过渡,2025年元旦将开街迎客,比最初的计划提前了半年。也许这就是新老市民当今引以为荣的海口速度,有心人难免还将其与2025自贸港全岛封关联系起来。
博爱北路水巷口一带,已开始车辆禁行(摄于12月3日)
博爱路其实大有来头。北端的水巷口是史上琼州府的官渡和埠口,清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后,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水巷口码头的繁华便辐射周边。
1924年,为弘扬孙中山倡导的“博爱”精神,海口将城内大街改为博爱路,是当时市中心南北走向开通最早、距离最长、最繁华的商贸街道。1966年起一度被改名为东方红路,1981年恢复为博爱路。
民国初期,许多背井离乡远渡南洋的海南人,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功成名就后,又回来大兴土木、报效家乡。按当时先进的规划理念,他们将融合欧陆格调与南洋风情的建筑群成片落地在海口,使博爱路等街区逐渐发展成海南全岛的商业、文化和时尚中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
海南建省前后,博爱路再向南延伸至市内唯一的海口公园,经三角池与新市区的海府路、海秀路相连,发挥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纽带作用。
历经百年沧桑,博爱路老街犹如一部“活历史”,风雨轮回、时代变迁,统统蕴含于其中。虽然不少建筑年久失修,早已老旧、破败,但独特的风韵依然留存至今。
此次修缮改造工程,全长约1000米,涉及龙华、美兰两个区254栋建筑。一方面要留住重要的城市文脉,告慰南洋侨胞的绵绵乡愁,同时也要将特有的历史文化瑰宝发扬光大,为全面开放的海南自贸港营造一个温故知新、一脉相承的多元化步行街区。
即将完成修复的博爱路一侧
尽管有关部门事先已通过多种媒体发布了“封街”通告,但在项目业主单位启动封街程序时,不少人还是觉得有些突然。是的,这一天来得太快了,大家还没准备好。尤其是广大电单车群体,对车水马龙的博爱路一夜之间改为禁止车辆通行的步行街,一下子不容易接受,也不知怎么做才好。
这几天,博爱路各出入口铁栅当关,汽车乖乖地绕道而行,大批电单车不得其门进出时,却纷纷不甘,想方设法迂回、闯关,一时间场面有点凌乱。
电单侠们暂时的慌乱绝对可以理解,尤其是工作、居住在博爱路内的人们,他们的家园进不去、出不来了,如何是好?
长远看,步行街无疑利大于弊。但业主单位不妨也设身处地考虑一下,这么快就一刀切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对于街内的居民和工作人员,还有经常送快递、送外卖、送货的电单车,能不能网开一面,办个简易的通行证,允许他们的电单车出入?或者在附近设置统一的停放处,让电单车有个着落点?
事实上,如今在城市的各个现代化小区,电单车也都是集中停放的,家家户户让电单车登堂入室,本身并不安全,这一点博爱路的乡亲们想必能够理解。
大量电单车停满博爱路两旁,一下子挪到哪里去? 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摄于12月3日)
行经博爱老街骑楼之下的众多商铺,基本上都还在照常营业。面对即将扑面而来的转型升级,商家们神情自若,淡定中透露着乐观。这条街承载着更多老海口的底蕴、荣光与梦想,有中山路成功的样板在前,他们相信不远的将来,博爱路一定也会大放光彩。
步行街,意味着大量游人、消费者纷至沓来,不是路过,都是专门来的,因而热点频出、商机无限。只不过商铺转型、一条街业态焕新同样有个过程。成都锦里、宽窄巷子,北京南锣鼓巷,都是逐步过渡,不是一下子就转过来的。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也同样,改成步行街标志着转型成功,之前还有诸多工作要做。
希望包括封街在内的转型工作,带有适度的柔性与弹性,允许一定的过渡期,就像博爱老街本身那样,带有传奇般的文艺范和人情味。加上龙华区中山街道、美兰区博爱街道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耐心,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不会很难。
先禁行机动车,这一点目前已做到。至于电单车的局部性难题,相信不久也能迎刃而解。
让更多百姓就近去中山路、水巷口一带看一看,惊人的变化就在眼前。展望骑楼片区拓展到博爱路后,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将惠及自身,人们就会心甘情愿。
势已在,行必果。人们都在拭目以待,新老市民和社会各界也纷纷看好,期盼焕然一新的博爱路骑楼老街在不久的将来闪亮登场。
(作者:六邦云。文章发表于自贸港演义,版权所有,抄袭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