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号那天,刘少奇觉得局势有点不稳,就把政治局常委的人都叫来,开了个大会,一起商量怎么应对。
这个会议拖拖拉拉,一直到6月8号那天才算完事儿。
6月9号那天,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还有康生他们一块儿去了杭州,给毛主席详细讲了讲会议从头到尾的情况,还有他们最后定的那些决定。
毛主席强调:“这次行动的关键在于老百姓。要是没把大家伙儿带动起来,咱们具体要干啥,那是说不明白的。不光是我,你刘少奇心里也没数,咱们这些常委们都是一头雾水。唯独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得把大伙儿都动员起来,政策得让他们知道,只有这样,咱们这次文化上的大革命才能赢个痛快。”
刘少奇他们接到任务回去后,毛主席还留在杭州没动。
有个人他正在等。
他特地让康生留下,陪他一起等候那个人的到来。
这位大佬,正是越南的一把手,胡志明。
6月10号一大早,胡志明就准时到了。
这次,真说不上是毛主席第几次和胡志明会面了,两人特别熟络,就像是那种啥都能聊的多年老友一样。
另外,胡志明在中国待了好多年,汉语说得很溜,他们交流起来根本不需要翻译帮忙。
因此,那天咱们的聊天特别随性,啥都聊,毫无顾忌,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毛主席劝勉胡志明,别被那狠毒的美帝国主义吓破了胆,他讲道:“老话说得好,一无所有的人没啥好怕的,没打过仗的老百姓也能赢过身经百战的军队,人少的一方也能打败人多的一方。你们不也是一路从小队伍壮大起来,从弱小变得强大嘛?想想八月革命那会儿,你们手上有多少兵马呢?”
胡志明捋了捋胡子,笑了起来,说:“咱们党员人数也就五千来号人,军队更是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毛主席微微颔首,讲道:“你们那会儿的部队,说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拿枪的可能就百十号人,不过经过斗争历练,人数很快就涨到了上千。”
稍微沉默了下,他接着说:“你可是亲眼看着我党一步步壮大起来的。早在1927年前,你就来到了中国,不顾个人安危给予我们巨大帮助。那时候,我们成立了工会、农民协会,会员多达几千万,还有农民自卫队、工人纠察队,但都没想过真会和敌人开战。没想到,1927年上半年敌人突然大开杀戒,短短4个月,党员就从5万锐减到不足1万……”
聊着聊着,毛主席很自然地从烟盒里摸出两根烟,给了胡志明一根,帮他点上,自己也点上了一根,接着说道:“我其实是被逼着走上这条路的。我以前就是个小学老师,从没想过要打仗。但经过那些血的教训,我明白了,权力得靠枪杆子来争取。所以,我就这么被逼着,一路摸爬滚打,折腾了整整十年。期间,虽然也打过一些败仗,但胜仗还是居多,我们的军队也发展到了三十万人。”
胡志明由衷地夸赞道:“这实在太棒了!”
毛主席缓缓吐出烟圈,淡淡地说:“哎,这十年里头,我算是经历了一番波折。先说被‘踢出’党籍那事儿,其实不算数;但三次被军队撵出来,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说到底,我是从中央政治局下来了,当了半年多的民间人士,连支部活动都插不上手了。”
胡志明头一回听毛主席聊起他早年革命的故事,眼睛不由自主地睁得老大,满是惊讶。
毛主席依旧淡定地说:“他们嫌弃我烧的房子不够多,杀的人不够狠,还说我话讲得不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都错了,因此要把我赶出红军。我呢,就只能当个普通老百姓,去福建管管地方事务。就连党内的一些同志也不理解我。不过还好,林彪同志是支持我的,他站在我这边。他是在朱德带的队伍里,他和他的队伍都坚定地挺我。而我原来带的秋收起义队伍,反而把我撤了。”
聊到这儿,毛主席很有深意地瞅了瞅胡志明,讲道:
跟我处了很久的人把我替换掉了,而那些跟我不怎么熟的人反而支持我。你说,这事儿奇不奇怪?
胡志明呆呆地盯着毛主席,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世间广阔,啥怪事都能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