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418)一个不敢挂牌子的机关

骑驴读行 2025-01-17 17:55:32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如果你去北京海淀区,在靠近万寿路与复兴路的地方,有一座七层办公大楼,相当气派。

人们根据外 型猜测,这里很可能是一处行政机关,但奇怪的是,门口却没有一块牌子。

有好事者向附近的人打听:“哎,同志,麻烦问一下这是什么地方?”

被问的人也是一头雾水,连连摇头。

还有一些外地来这里办事的人,见不到“招牌”,想确认一下,也遇到了“难题”。

从城里开来的338路公共汽车,在前一站,售票员连翠微路百货商场都要介绍一下,而到了这个站点却只字不提。

一些人问:“这儿又不是保密单位,怎么就不挂个牌子呢?”

问题一来二去问到大楼里。

有人答复:牌子嘛,现在还没木头做呢。

问问题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确实,这里不是保密单位,也不算神秘,它就是当时国务院直属十五个局之一的国家地震局。

在当时,地震局看起来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无关,权力却相当的大。

比如,它有着和外交部门同样效率的通讯联络系统。

再比如,当时广州筹建核电站,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因为地震局做了一个结论:原址防震要提升,烈度要由六度提高到七度。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投资预算居然追加了三个亿。

是的,地震局影响力很大。

1975年年初,他们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大地震,对此国外媒体纷纷给予公开报道。

有的甚至公然打出这样一个标题:“中国已经解决了地震预报问题。”

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专家罗伯特.汉密尔顿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辽宁地震的预测中,中国人的成功,表明了我们预测地震的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弗兰克.普雷斯博士说:中国人的成就是“地质学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地震工作者越来越受人尊敬了。

在地震活动监控区,当地主官制定发展规划时,地震专家必须出席,他们在会议桌上摊开图纸,摆出各种数据,讲述自己的结论……

形势越来越好,干劲越来越足。

在1976年初,国家地震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局领导自信地引用列宁的一句话:“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地震预报上,我们的前景一片光明,今后,再也不会出现因大地震死伤数万人的惨剧了。

然而,现实很快抽了这些专家一巴掌,不,是骑在他们身上,连踢带打。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唐山丰南发生7.8级大地震,242419人死亡,164581人重伤,轻伤需治疗的人超过360000……

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电话铃声响个不停。

叶剑英办公室打来电话询问: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震级多大?有没有人员伤亡?

三连问把当时的值班员问懵了:

“嗯……,震中离北京大概不会超过200千米……”

地震过去一个多小时了,震中在哪里还不知道。

无奈之下,他们采取了一个看起来不是办法,实际上却是最笨的一个办法:

兵分四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北京200公里范围内实地查找震中。

可笑至极!

你都能预报破坏性地震了,却还要靠人工的办法确定震中!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张魁三带领计划处处长高文学坐着吉普车一路向东。

吉普车来到通县,过了香河。不对,这里明显不是震中。

车子继续向东行驶。

在三河县,地面出现了裂缝,还有很多伤员,他们估计这里就是震中,决定向北京报告,但电话打不通。

几乎就在同时,国家地震局派出的另一支人马,在蓟县遇到了进京报告灾情的李玉林,从李玉林口中得知“唐山全平了”,随即把电话打到北京,当时已是28日早六点。

实际上,初步确定震中位置的是电信系统,原因是电信部门在与各地联络过程中,发现只有唐山的电话不通。

张魁三的吉普车还在一路向东,向南,终于在28日上午10点开进唐山市区。

而作为国家地震局一把手的刘英勇,早就来到中南海汇报。

陪同他去的是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

路上,刘英勇对汪成民强调: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我们的责任是推不掉的。

“我们,我们注意过京、津、唐地区……,7月15日,还在唐山开过群测群防会,当时,没有发现5级以上地震,国务院规定,5级以上才能报……”

刘英勇的汇报看起来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他反复检讨,说已派人到震区,并表态自己也准备马上到现场监视震情,但一位领导要求他必须留在单位,昼夜值班,随叫随到。

刘英勇是老红军,原来在刘志丹手下,19岁就当上了陕北的一个县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刘英勇任地质部矿产司司长。

老实讲,从一个军人转行地矿,他是不怎么愿意的。

作家钱钢在写《唐山大地震》一书时,对刘英勇进行了采访:

他说,他后悔1969年答应老部长刘四光要求,出任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领导成员,直至后来担任国家地震局局长。

刘英勇对这个职务很珍视,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地震局争得了一个副部级规格。

至于具体业务工作,他也想由外行转内行,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他没想到,原本屁股底下一个根本不会响的炮仗炸响了,还伤了人。

而他,虽侥幸没被伤及,最终却也难逃责任。

华北地区,是我国开展地震预报最早的地区之一。

1967年3月河间地震后,周总理指示:“要密切注视京、津地区的地震动向”,并责成有关部门部署北京、天津、唐山、渤海地区的地震工作。

由此,华北地区也成为全国地震观测时间最长、台站密度最大、专业队伍最集中的地区。

在这样一个倍受关注的地区,发生这样的特大地震,没有做出短临预报,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如此重大损失,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难辞其咎……

(待续)

0 阅读:1
骑驴读行

骑驴读行

走过中年,读书和健身便成为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