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篮球迷眼中,一个赛季的全明星赛事或许只是例行娱乐,但对于NBA球员来说,这是争取职业认可的重要舞台。
鲍威尔本赛季场均24分,正是职业生涯的巅峰表现,但他却最终未被选入全明星阵容。
有人会好奇:作为快船的主要得分手之一,他与至今仍在输出稳定的哈登搭档,为什么还会遗憾落选?
在一次赛前采访中,鲍威尔没有回避这个话题,坦率地提到了自己的感受与背后哈登的支持。
在这段不长的评价中,我们似乎能窥见篮球场外,球员关系对职业发展的特殊意义。
哈登的支持如何影响鲍威尔的全明星之路落选这件事,鲍威尔自己也很看得开。
他说得很直接:“要不是哈登,我可能连冲击全明星资格的机会都不会有。”坦白讲,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他在哈登到快船后个人数据的飞跃。
赛季初快船缺少核心球员时,球队进攻重点全都交给了哈登,而鲍威尔不仅搭上了这个便车,甚至一度成为进攻端的“主要实施者”。
鲍威尔的表现并不是一夜之间炸裂的。
他的场均数据虽然亮眼,但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哈登在比赛中的组织能力。
哈登的无私串联将球权合理分配,让鲍威尔得以在接球状态下完成高效的得分动作。
更重要的,是在场外哈登一直力挺搭档。
他主动在全明星赛前表达对鲍威尔的支持,还第一时间发信息安慰他,告诉他“数据和名气有时候不是全明星的全部标准”。
这些细节,或许不会直接改变赛果,但对于鲍威尔的心理状态来说确实有润物无声的作用。
鲍威尔的成长与缺席全明星的遗憾虽然鲍威尔本赛季的表现出色,但冲击全明星的机会还是被认为稍显不足。
年轻球员里,“数据好、打法华丽”的人才屡见不鲜,而鲍威尔的身上没有太多让人“记住他的瞬间”。
的确,从整体风格来说,他更像是一个踏实执行战术的拼图型球员,而不是满场飞奔的大场面高手。
从媒体评价来看,鲍威尔数据里的“哈登加成”也是其落选的重要原因。
在没有哈登的场次里,他的命中率和效率明显下降,这让人对他的独立带队能力持保留态度。
换句话说,他的高光赛季背后,球队体系的成分更多一些。
但遗憾归遗憾,这个赛季对于鲍威尔而言无疑是一种进步。
他不仅完成了个人数据的突破,也对如何在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哈登身为快船领袖的特质体现作为鲍威尔心目中的“领袖”,哈登的影响方式不限于比赛数据本身。
赛季初,快船因为多名核心球员受伤,战绩一度下滑,这时哈登主动接管比赛,为年轻球员创造机会。
比如,当快船需要拉开得分差距时,哈登更多关注如何拉动整体,而不是单纯堆积自己的数据。
这一点,在鲍威尔和祖巴茨的成长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像祖巴茨这样的内线球员,之前更多只是球队的防守屏障,但哈登加盟后,他的进攻机会明显增多,生涯得分效率都是新高。
而鲍威尔从一名高效的第六人转型为稳定的得分手,这同样离不开哈登通过战术配合和球权分配对他的成全。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哈登的真正作用并非纸面数据体现的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赋予了鲍威尔“成为主角”的自信与空间。
鲍威尔:从猛龙到快船的角色对比这并不是鲍威尔第一次被放在“辅助者”或者“数据存在疑问”的位置上。
在猛龙时,鲍威尔的发挥更像雷打不动的拼图球员,他清楚自己的角色,而球队的整体竞争实力掩盖了他的个体价值。
当时,虽然鲍威尔在防守和效率上都表现不俗,但从来没有真正成为核心选项。
到了快船后,球队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哈登、乔治等人的存在让鲍威尔终于得到了更多的持球时间和出手空间。
而在发挥一个赛季后,哪怕今年落选全明星,但很多人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个人能力了。
鲍威尔也坦言,如果现在再回看自己在猛龙时的打法,就会发现成长的巨大空间。
他说:“过去我只考虑完成任务,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在战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打法。”而这种转变,和哈登的“领袖作用”确实是分不开的。
结尾:球员数据的提升,往往和体系、队友密不可分。
鲍威尔的落选固然有原因,但他的表现已经让人们记住了职业运动员如何在顶级联赛中抓住机遇。
相比单个赛季的全明星荣耀,对鲍威尔来说,更重要的或许是如何在这种被支持与舆论争议的环境中持续成长。
全明星舞台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阶段性的认可。
鲍威尔感谢哈登并非只是客套,而是从这个赛季共同的努力中,领会到了协作成全的意义。
这或许正是篮球最吸引人的地方:个体可以闪光,但总会因为某些人而被点亮得更加耀眼。
我係杨江仔
怪詹姆斯,占着茅坑不拉屎